“秋风萧瑟”下一句是什么?

考试时有啊,没做出来。o(∩_∩)o...

“秋风萧瑟”的下一句是“洪波涌起”。是曹操的《观沧海》中的诗句。整句的意思是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

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扩展资料

《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观沧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27

这句话的下一句是:洪波涌起。该首诗出自曹操的《观沧海》,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具体原文如下: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本诗鉴赏:唐朝史学家吴兢《乐府古题要解》:东临碣石,见沧海之广,日月出入其中。

张玉榖《古诗赏析》:此志在容纳,而以海自比也。

清代诗人沈德潜:曹操诗歌“时露霸气”,指的就是《步出夏门行·观沧海》这类作品。“霸气”当然是讥评,但如果将“霸气”理解为统一中国的雄心,那么,这种艺术鉴赏的眼光还是可取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4-24
步出夏门行
   观沧海
  东汉 (曹操)
  东临碣(jié)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dàn dàn),山岛竦峙(sǒng zhì)。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zaī),歌以咏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8-15
下一句是步出夏门行。
原文是:
观沧海
东汉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观沧海》是后人加的,原文是《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行军到海边,途经碣石山,登山观海,一时兴起所作。
这首四言绝句是诗人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第4个回答  2018-10-24
这句话的下一句是:洪波涌起。该首诗出自曹操的《观沧海》,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原文如下: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