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的简介,100或200字左右

如题

《飘》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1937年获得普利策文学奖。小说以亚特兰大以及附近的一个种植园为故事场景,描绘了内战前后美国南方人的生活。

作品刻画了那个时代的许多南方人的形象,占中心位置的斯嘉丽、瑞德、艾希礼、梅兰妮等人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他们的习俗礼仪、言行举止、精神观念、政治态度,通过对斯嘉丽与瑞德的爱情纠缠为主线,成功地再现了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美国南方地区的社会生活。

2018年12月21日,《飘》入选“40年·25部影响力外译作品”书单。

扩展资料:

历史背景:

美国南北战争摧毁了佐治亚乃至整个南方的经济,黑奴重新获得自由,昔日奴隶主养尊处优的好时光随风而逝,飘得远远的。

为了生存,他们必须放下臭架子,努力奋斗,不然只有死路一条,连亚兰大上流社会的中坚分子也不得不降贵屈尊,卖糕饼的卖糕饼,赶马车的赶马车。 

时代背景:

女性主义文学是开始于19世纪,到了20世纪开始蓬勃发展。女性主义的飞速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

随着法国大革命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及天赋人权等思想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迅速深入人心,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

一场为了争取女性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而平等的女权运动开始了。1936年出版的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问世的。 

赏析:

《飘》的文学魅力不只是体现在艺术感觉,同时还体现在高超的文学技巧。小说技巧的运用使得作品的可读性增加,故事情节在简单的同时,能够对人产生强烈的吸引,从而达成良好的艺术效果。

从作品的人物安排方面来分析,通过对主人公的刻画,表现出其对爱情的执著与固执,追求的是内心阿希礼的完美形象,为爱可以不顾一切。她的爱情观里,婚姻与爱情可以分离。

也可以将其理解为精神与肉体分离。她不在乎彼此是否有过婚姻,而是抛开一切去爱,争取属于自己的幸福。她的爱情是自由与奔放的,并未受到道德与礼仪枷锁的束缚。

等到女儿与丈夫离开的时候才醒悟,从而接受了瑞特的爱。即使悔恨无限,即使心灵受到创伤,依然坚信明天又是另外一天。沉痛的领悟使人感同身受,她坚信通过奋斗能够与命运抗争。

坚持自己的意愿,勇敢并且向命运抗争,具有新时代特点的女性形象油然而生。 在情节设置方面,除了通过对人物的内心刻画外,还对人物的活动做了描述。

而人物的性格主要是通过时间的改变来实现的。比如,再也不能像个小孩子一样安稳的睡在父亲屋里,从来不戴帽与披纱罩的她,最后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女人掌握与男人平等的权利需要经济独立,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控生活。主人公凭借其坚强的意志与不屈的抗争精神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女性,在苦难完成人生价值升华。

在对人物活动表达时,作者非常注重对细节的展现,从而使作品内容能够主次分明,轻重结合,情境虽然看似散乱,但是不至于迷失,能够在作品的故事世界里畅游与遐想。 

《飘》是时代的产物,同时也反映了美国社会的变化,通过人物的刻画描述,将一段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历史融于其中,将社会大环境变化与个人关于命运的抗争结合到一起。

作者通过高超的语言技巧运用,塑造了丰富立体的人物形象,通过对细节的刻画,从而挖掘其背后的深层次意义。主人公对于爱情的执著,对于命运的不屈与抗争,深刻感染并影响了读者。

对于这样一部外语名著,透过不同的译本,也展现了不同时代的印记,也反映了中国社会语言文化的时代变迁。单从翻译的角度来看,需要融入传统文化

同时还有多种技巧与方法,既要保证通俗易懂同时还要保证其文学价值,对于今后翻译人员而言,需要不断的提升自身能力才能将更有价值的作品展现在世人眼前,体现出文学作品的魅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前夕。生活在南方的少女郝思嘉从小深受南方文化传统的熏陶,可在她的血液里却流淌着野性的叛逆因素。随着战火的蔓廷和生活环境的恶化,郝思嘉的叛逆个性越来越丰满,越鲜明,在一系列的的挫折中她改造了自我,改变了个人甚至整个家族的命运,成为时代时势造就的新女性的形象。
  作品在描绘人物生活与爱情的同时,勾勒出南北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层次的异同,具有浓厚的史诗风格,堪称美国历史转折时期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成为历久不衰的爱情经典。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