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苏洵 嘉佑集 权书 《攻守》 原文 及译文 急!!!

如题所述

原文

古之善攻者,不尽兵以攻坚城;善守者,不尽兵以守敌冲。夫尽兵以攻坚城,则钝兵费粮而缓于成功;尽兵以守敌冲,则兵不分,而彼间行,袭我无备。故攻敌所不守,守敌所不攻。
攻者有三道焉,守者有三道焉。三道:一曰正,二曰奇,三曰伏。坦坦之路,车毂击,人肩摩,出亦此,入亦此。我所必攻,彼所必守者,曰正道。大兵攻其南,锐兵出其北;大兵攻其东,锐兵出其西者,曰奇道。大山峻谷,中盘绝径,潜师其间,不鸣金,不挝鼓,突出乎平川,以冲敌人心腹者,曰伏道。故兵出于正道,胜败未可知也;出于奇道,十出而五胜矣;出于伏道,十出而十胜矣。何则?正道之城,坚城也;正道之兵,精兵也。奇道之城,不必坚也;奇道之兵,不必精也。伏道,则无城也,无兵也。攻正道而不知奇道与伏道焉者,其将木偶人是也。守正道而不知奇道与伏道焉者,其将亦木偶人是也。
今夫盗之于人:抉门斩关而入者有焉,他户之不扃键而入者有焉,乘坏垣、坎墙趾而入者有焉。抉门斩关,而主人不知察,几希矣;他户之不扃键,主人不知察,太半矣;乘坏垣,坎墙趾而主人不知察,皆是矣。为主人者,宜无曰门之固,而他户墙隙之不恤焉。夫正道之兵,抉门之盗也;奇道之兵,他户之盗也;伏道之兵,乘垣之盗也。
所谓正道者,若秦之函谷,吴之长江,蜀之剑阁是也。昔者六国尝攻函谷矣,而秦将败之;曹操尝攻长江矣,而周瑜走之;钟会尝攻剑阁矣,而姜维拒之。何则?其为之守备者素也。刘濞反,攻大梁,田禄伯请以五万人别循江淮,收淮南、长沙,以与濞会武关。岑彭攻公孙述,自江州溯都江,破侯丹兵,径拔武阳,绕出延岑军后,疾以精骑赴广都,距成都不数十里。李愬攻蔡,蔡悉精卒以抗李光颜而不备愬,愬自文成破张柴,疾驰二百里,夜半到蔡,黎明擒元济。此用奇道也。汉武攻南越,唐蒙请发夜郎兵,浮船牂牁江,道番禺城下,以出越人不意。邓艾攻蜀,自阴平由景谷攀木缘磴,鱼贯而进,至江油而降马邈,至绵竹而斩诸葛瞻,遂降刘禅。田令孜守潼关,关之左有谷曰禁,而不之备,林言、尚让入之,夹攻关而关兵溃。此用伏道也。
吾观古之善用兵者,一阵之间,尚犹有正兵、奇兵、伏兵三者以取胜,况守一国、攻一国,而社稷之安危系焉者,其可以不知此三道而欲使之将耶?

译文

古时候善于进攻的人,不把全部兵力用来攻打防守坚固的城池;善于防
守的人,不把全部兵力用于守备敌人出击的地方。把全部兵力用来攻打防守
坚固的城池,就会挫伤士兵的锐气,浪费粮食军备,因而延缓取胜的时期;
把全部兵力用于防守敌人出击的地方,那样士兵就不能再分开作战,敌人就
会秘密行动,偷袭我们没有设防的地方。
  所以说,进攻时应该攻击敌人不设防的地方,防守时也应该防守敌人所
不攻打的地方。
  进攻有三种战术,防守也有三种战术。这三种战术一是正兵,二是奇兵,
三是伏兵。
  宽广平坦的道路,战车交错,人肩相摩;出征经过这条道路,回来也经
过这条道路;我军一定进攻的地方,正是敌人一定防守的地方,这就叫做正
兵战术。
  用大军进攻敌人的南边,用精锐部队袭击敌人的北边;用大军进攻敌人
的东边,用精锐部队袭击敌人的西边,这就叫做奇兵战术。
  在高山深谷之中,在盘曲绝险的半道上,埋伏军队,不敲锣,不击鼓,
然后突然出现在平原上,出击敌人的心腹之处,这就叫做伏兵战术。
  用正兵的战术打仗,胜败不可预料;用奇兵的战术打仗,十次战斗可以
取胜五次;用伏兵的战术打仗,打十次而十次都可取胜。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用正兵所攻击的对象一定是敌人防守坚固的城池;
用正兵所攻击的军队,一定是敌人的精锐军队。用奇兵所攻击的城他,不一
定是敌人防守坚固的城池;用奇兵所攻击的军队,不一定是敌人的精锐军队。
如果用伏兵,那么敌人就无城可守,无兵可用。
  只会用正兵进攻,而不懂得用奇兵和伏兵进攻,这样的将帅就和木偶人
一样。只会用正兵防守,而不懂得用奇兵和伏兵防守,这样的将帅也和木偶
人一样。
  现在那些做盗贼的人,有的是毁门撬锁进去行窃,有的是从没有上锁的
旁门进去行窃,有的是翻墙穿洞而进去行窃。毁门撬锁而主人不觉察的,情
况很少;从不上锁的旁门而入,而主人不觉察的,有一大半的比率;翻墙穿
洞而入,而主人不觉察的,则是到都可见到的事。做为主人,不应当说:“只
要大门关锁牢固,旁边的小门和墙上的小洞就不必忧虑了。”
用正兵的战术,就好比毁门撬锁为盗一样,成功与否不可预料;用奇兵
的战术,就好比从没上锁的旁门为盗一样,大半是可以成功的;用伏兵的战
术,就好比翻墙穿洞为盗一样,十次有九次可以成功的。
  所谓正兵战术,像战国时秦国的函谷(关名,在今河南省云宝县东北农
润河畔王垛村),三国时吴国的长江、蜀国的剑阁(道路名,在今四川省剑
阁县东北大、小剑山之间,为诸葛亮所开辟,为川、陕间交通要道,利于防
守),都是其例。
  战国时代中原六国曾经进攻函谷关,被秦国将军所打败。曹操曾经攻打
长江,被周瑜击溃而逃。钟会(三国时长社、即今河南省长葛县人。有才学,
曾做魏国司徒,后因谋叛,为乱兵所杀)曾经进攻剑阁,被姜维(三国时天
水、即今甘肃省甘谷县人,字伯约。为蜀汉大将军)所阻击。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这些地方预先就设有守备。
  刘濞(刘邦兄子,封吴王。汉景帝时谋反,兵败,为东越人所杀)反叛
汉朝,北上进攻大梁(即今河南省开封市),田禄伯(吴王刘濞之臣,官大
将国)向刘濞请求给他五万人马,沿着长江淮河从另一路进攻,等收取淮南
(诸侯国名,都寿春,即今安徽省寿县)、长沙(诸侯国名,都临湘,即今
湖南省长沙市)以后,再到武关(今陕西省商洛县西南丹江北岸)与刘濞会
合。
  岑彭(东汉棘阳、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字居然。初随王莽,后归刘秀,
封舞阴侯。后率军入蜀攻公孙述,至武阳为刺客所杀)攻打公孙述(东汉茂
陵、即今陕西省与平县东北人,字子阳,起兵反王莽,自立为蜀王,后称帝,
号成家,在位十二年,为汉军所败,被杀),从江州(在今四川省重庆市北
嘉陵江北岸)沿都江(水名,即今四川省成都地区的岷江)逆水而上,大破
侯丹(公孙述的都将)军队,直接攻取武阳(即今四川省彭山县),绕到延
岑(公孙述的部将)军队的后面,以精锐的骑兵急速奔赴广都(在今四川省
成都市东南),距离成都不过数十里。
  李愬(唐临潭、即今甘肃省临潭县人,字元直。有谋略,以平吴元济反
叛有功,封为凉国公)攻蔡州(今河南省汝州市),蔡州的所有精锐部队都
用来抵抗李光颜(祖先为河曲、即今宁夏自治区东南一带羌族人,姓阿跌氏,
唐肃宗时赐姓李,字光达。因讨平藩镇有功,官至检校司空),不防备李愬。
李愬从文城(在今河南省遂平县西南)出发,攻破张柴村(在今河南省遂平
县西南)之后,急速奔驰二百里,半夜抵达蔡州,黎明就擒获了吴元济(唐
沧州、即今河北省沧县人,淮西节度使兼蔡州刺史吴少阳之子。公元 814 年
9 月,吴少阳死,吴无济自请代父职,朝廷不许;10 月举兵反叛。1817 年 10
月,李愬雪夜袭蔡州,擒美元济,送京师斩首)。
  这些,都是用奇兵战术的例子。
  汉武帝攻打南越(国名,在今广东、广西一带,都番禺,即今广东省广
州市),唐蒙(人名,汉武帝时任中郎将)请求发动夜郎(国名,在今贵州
省西部、北部,与云南省东北部,四川省南部一带,公元前 111 年归汉,置
牂牁郡)军队,乘船从牂牁江(一名都泥江)沿水路而下,直抵番禺(即今
广州市)城下,突然出现,南越人根本没有料到。
  邓艾攻打蜀国从阴平县(在今甘肃省文县西白龙江北岸)出发,经由景
谷(道路名,在今甘肃省文县南沿白水江入四川),将士们攀援树木,缘着
险恶的石径,鱼贯而进,到了油江县降服了马邈(蜀汉将军),到了绵竹县
斩其守将诸葛瞻(诸葛亮之子,字思远,官至尚书仆射,军师将军),接著
又迫使刘禅投降。
  田令孜(本姓陈,字则仲,唐末蜀县、即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唐僖宗时
为宦官,专朝政)率军把守潼关,关的左边有个大山谷,名叫禁谷,没有派
兵把守。林言(唐末曹州冤句、即今山东省曹县西北人,黄巢的部将)、尚
让(亦黄巢部将)便从山谷中进入关内,夹攻潼关,守关的唐朝军队被击溃。
  这些,都是伏兵战术的例子。
  我考察古代那些善于用兵的人,他们在一次战役之中,尚且要用正兵、
奇兵、伏兵三种策略,来取得胜利,何况是守卫一个国家、攻打一个国家这
类关系着整个天下安危的战争,难道可以用那些不懂得这三种用兵战术的人
为将帅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