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5年)学生考这个学校需要考什么科目?历史 地理 数学等吗?谢谢了 穷人也可考?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5年)学生考这个学校需要考什么科目?学费多少?历史 地理 数学等吗?谢谢了 穷人也可以上?学费多少?相当现在多少钱?

1机构设置。
保定军校直接隶属于陆军部军学司,学校的领导机构称为校本部。校长是总理一切事务的最高官员,以陆军少将衔以上军职人员充任。历任校长为赵理泰、蒋方震、曲同丰、王汝贤、杨祖德、贾德耀、张鸿绪、孙树林。校长之下设教育长,负责全校教学事务,相当于清末各学堂的监督,由少将衔军职人员充任。历任教育长是:毛继承、张承礼、贾德耀、程长发、刘汝贤、孙树林、赵协璋。历任校长与教育长,多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教育长下设教育副官 1人,一等副官、二等副官数人,由校级、尉级军官充任,协助教育长工作,并负责总务、庶务。以上这些人员组成校本部。

校本部下设5个专科,即步兵科、骑兵科、炮兵科、工兵科、辎重兵科。骑兵科和辎重兵科各设教务长1人,步、炮、工各科设科长1人,均由上校级军官充任,负责本科教学及管理。各专科以下设学生连,每连设连长1人,由少校级军官充任。连以下设排,每排设排长1人,为上尉级。全校共设连13个,其中步兵科设7个连,每连设3个排;骑兵科设2个连,每连设4个排;炮兵科设2个连,每连3个排;工兵科设1个连,下设3个排;炮兵科设1个连,下设3个排。在军校前期,曾延用原北洋速成武备学堂的制度,各连称队长,排长称区队长。后改称连、排长。至第八期,对学生编队进行了改革,采用各兵种混合编队,恢复了队长、区队长的称谓。

2课程设置及教授方法。
课程分为3大类,即学科、术科和外文,此外还有汉文、算学等普通课。军事教材主要采用日本教材翻译加工制定,由陆军部统一颁发。学科分为4大类,即战术、兵器、地形及筑垒、交通。术科包括器械体操、刺枪、劈剑、马术等。在授课时,主要由教官口授,或以动作示范。一般分为内场、外场,内场主要是讲授教科书,外场则是学习实际操作。战术作业是一门很重要的功课,先由教官讲授基本原理后,由教官出题,假想一种敌情,让学生们根据所学原理,用军用符号在地图上标明敌我态势,绘制成图,呈教官审评。最初是1个步兵连的兵力,随着讲课的进度,逐步增加到1营、1团、1旅,并由单纯的步兵增加骑兵、工兵、炮兵等,成为混成支队,最后到1个师的兵力。此外还要定期到野外进行模拟战术实施演习,以巩固学习成果。每期学生毕业时,还要进行各兵种联合军事演习。地形筑垒也是如此,讲授基本原理后,由学生拿起标杆、测尺、水准仪等测量工具,到野外进行实地测绘,构筑各种工事。兵器课主要讲授各种武器的性能,还要进行实弹射击。在学习中,各科还根据本科的特点,重点学习一些专业性强的军事课程。

在军校开办初期,还设有经、史一类的课,主要是为禁锢学生思想,后期已废除。除以上这些课程外,还有卫生等课,往往不被学生们重视。

保定军校在教学中,采用了德国、日本的训练方法,教育、训练极为严格,对于达不到要求的学生,往往进行惩罚,如打军棍、关禁闭、疲劳训练等。有的学生实在难以忍受,如广西学生韩明章因训练过于紧张而患神经病(李晋阶:《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回忆》)。

3主要制度。
(1)值勤制度,有军官值勤、学生值日两种。军官值勤又分为高级值星官,由科长轮流担任;总值星官,由各连长轮流担任;军官值勤,由各排长轮流担任。各级值星官负责本职范围内的事务处理,以及检查督促工作。学生值日,负责本连排集合、检查人数以及课堂纪律,发放文具、书籍等。此外还有各宿舍值日生,负责清洁卫生等内务。
(2)检查制度,有内务检查,每天由值星官检查,每周连长至少检查一次;武器检查,每周一次;服装检查,在假日外出前检查;身体检查,每学期开学后一次;检阅大检查,为综合性检查。
(3)考试制度,有临时考试、月考、季考、期考、毕业考试等。
(4)放假制度:每逢星期日照例放假1天;节日放假,分为年假、中秋、国庆等。在开办初期,每逢孔子、关羽的诞辰日,也要放假1天。民国五年(1916年)8月,废除祭孔,军校中也相应废除孔子、关羽诞辰的假日。暑假是在每年7月中旬到8月中旬,放假1个月。
保定军校实行军事制度,整个学校宛若一座兵营,规章制度极严。如外出,必须经官长批准,着军官制服,否则要罚禁闭。
(4)学生情况。
保定军校共办9期,学制为2年。学生经陆军小学(全国共设18所)、陆军中学(分别设在北京清河、陕西西安、湖北武昌、江苏南京,共4所;民国后改称陆军预备学校)毕业后,要到军队入伍半年,熟悉士兵生活,学习一般军事知识。此期间,称为“入伍生”。入伍期满后,经过体验和甄别,合格者升入军官学校,不合格者分送其他军事学校。

民国成立后,各省的陆军小学陆续停止招生,原有学生继续升学。到民国六年(1917年),陆军预备学校的学生已全部升入保定军校,学生来源中断。为了解决此问题,陆军部改变制度,直接从普通中学(四年制)学生中招收陆军预备学生,分配到第一陆军预备学校(即设于北京清河的陆军第一中学堂)。民国七年(1918年)暑假,又从普通中学生中直接招收保定军校入伍生。由于这些学生没经过陆军小学、陆军中学的军事训练,入伍期由半年延长至9个月,后这批学生升入保定学校,为第八期学生。1917年招收的中学生由陆军预备学校毕业后,升入军校,为第九期。
学生经过2年学习,毕业后由陆军部分配到各军队实习半年,然后由陆军部授以官衔,分发各军队。

保定军校学生为官费,主要生活用品及学习用具均由学校供给。每人发给的用品有棉被两床、棉褥1床,白褥单两条,白草褥垫1个,枕头1个。冬季发灰棉衣1套,秋季发夹灰军衣两套,夏季单军衣两套,内衣裤若干。外出服为军官制服,冬季为黄呢子军服1套,夏季为灰斜纹布军装1套。生活日用品有洗脸毛巾、擦脚布、〖FJF〗盥〖FJJ〗洗用具,针线包等。另发有各种笔本等文具用品。除此之外,学校还发给供零用的津贴若干。

保定军校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尤其标榜“军人不干政”,严禁传阅各种报刊及传播新思想的书刊和参与各种社会政治活动,以图将学生培养成只知服从命令的职业军人。民国以后,各种新思想传播迅速,特别是一些南方入学的学生,受革命思想影响很深,有的直接参加过革命活动,因此尽管校方严加约束,但各次重大的政治风潮均在军校引起反响。从学生总数说,有爱国心的占很大比重,但也有不少学生不问政治,埋头用功。还有少数学生,站在业已灭亡的清朝的立场上诅咒革命,这些学生以满族学生为多。总之,保定军校学生的思想和当时的社会情况一样,五花八门,良莠混杂。如有些学生,出身富豪官绅之家,纨绔习气很浓。每逢星期日,这些学生充斥保定的大小饭馆酒店及戏园剧场。这些学生热衷于给名角捧场,如荀慧生(戏名白牡丹)在保定唱戏时,他们几乎每个星期天都去,甚至写信给戏园老板,说下星期若不给白牡丹加钱,就要砸戏园。其情绪之狂热,可想而知。这些纨绔子弟还经常出入各娼寮妓院,吃喝嫖赌,任意挥霍。但多数有志学生,耻与此等为伍,他们经常在一起,或钻研功课,或抒发爱国情怀。遇有星期假日,则徒步到野外郊游,或找一个清静场所下棋、赋诗、演唱戏剧。这些人,是军校学生中的骨干,毕业后也多受到重用,成为著名的军界人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5-11
难道你要考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