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问题,质性评价和量性评价?

区别是什么,分别有什么具体评价方法?

    质性评价方法的基本取向在于对评价信息的收集,整理与评价结果的呈现都充分发挥教育主体自身的投入,并以非数字的形式呈现评价的内容与结果。

    观察,访谈,自我反思等都是重要的质性评价方法。

    量性评价方法是根据数学教育目标,通过编制试题,量表等对学生进行测试,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测试结果加以量化分析的一种评价方法。

    测验就是一种量性评价方法

拓展资料:

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切实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突出“绿色评价”,具体内容和指标包括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5个方面20个关键性指标。

其中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是针对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出的。品德发展水平包括行为习惯、公民素养、人格品质、理想信念4个关键性指标,由低到高、循序渐进。

学业发展水平包括知识技能、学科思想方法、实践能力、创新意识4个关键性指标,不是简单强调考试分数,而是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和应对未来挑战所需能力和素养。

身心发展水平的指标最多,包括身体形态机能、健康生活方式、审美修养、人际沟通、情绪行为调控,不仅重视孩子们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兴趣特长养成包括好奇心求知欲、爱好特长、潜能发展3个关键性指标,主要目的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学业负担状况,包括学习时间、课业质量、课业难度、学习压力4个关键性指标,主要关注学生学习效率,保护学习兴趣和热情,着眼孩子们的长远发展,就像现在衡量经济发展强调“绿色GDP”一样,评价教育质量也应该强调“绿色”。

据了解,此次改革的总体思路主要是“强化导向,促进发展,协同推进”。在评价方式上,强调注重全面客观地收集信息,注重考查学生进步的程度和学校的努力程度,注重促进学校建立质量内控机制。评价结果也将强调教育质量的改进和激励功能,将被作为完善教育政策措施、加强教育宏观管理的重要参考,作为考核奖惩学校的主要依据。

参考资料:人民网-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2

量性评价方法是根据数学教育目标,通过编制试题,量表等对学生进行测试,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测试结果加以量化分析的一种评价方法。测验就是一种量性评价方法。


质性评价方法的基本取向在于对评价信息的收集,整理与评价结果的呈现都充分发挥教育主体自身的投入,并以非数字的形式呈现评价的内容与结果。观察,访谈,自我反思等都是重要的质性评价方法。

拓展资料:

质性评价源于解释主义哲学。主体和客体两者是互为主体、相互渗透的。知识是主体不断通过建构和检验而形成。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人们一度十分重视量化评价,认为只有量化分析才是科学。在这之后,随着社会批判思潮的兴起,人们认识到评价不是一个单纯技术问题,纯粹价值中立的描述是不存在的。

因此,评价要对被评价对象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价值问题由此在评价领域凸现出来,人们评价的重点转向了价值观。20世纪70年代以后,“量化评价”逐步为“质性评价”所取代,质性课程评价也日益兴盛起来。

评价目的

质性评价不追求适用于一切的普遍规律。它的目的在于把握课程质的规定性,通过对课程广泛细致地分析,深入理解,进而从参与者的角度来描述课程的价值和特点。评价是为了增强课程规划的有效性,并使参与的每一个人受益。知识是相对的,因而课程也是不断发展的,我们只能做大致描述和价值判断。

评价要检验学生通过课程学到了哪些东西。在评价过程中,有时学生会学到他们不愿意学或者没让他们学的内容。这可能意味着孩子们在课程内容学习上的失败,但它本身并不是一个学习的问题。然而若使用量化评价方法,会测不到这方面内容而忽略了一些重要因素。而质性评价把学习理解为促进评价的开展,会把它作为讨论、决策、行动的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教育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9

量性评价方法是根据数学教育目标,通过编制试题,量表等对学生进行测试,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测试结果加以量化分析的一种评价方法。测验就是一种量性评价方法。

质性评价方法的基本取向在于对评价信息的收集,整理与评价结果的呈现都充分发挥教育主体自身的投入,并以非数字的形式呈现评价的内容与结果。观察,访谈,自我反思等都是重要的质性评价方法。

扩展资料

质性评价不追求适用于一切的普遍规律。它的目的在于把握课程质的规定性,通过对课程广泛细致地分析,深入理解,进而从参与者的角度来描述课程的价值和特点。评价是为了增强课程规划的有效性,并使参与的每一个人受益。

知识是相对的,因而课程也是不断发展的,我们只能做大致描述和价值判断。评价要检验学生通过课程学到了哪些东西。在评价过程中,有时学生会学到他们不愿意学或者没让他们学的内容。

这可能意味着孩子们在课程内容学习上的失败,但它本身并不是一个学习的问题。然而若使用量化评价方法,会测不到这方面内容而忽略了一些重要因素。而质性评价把学习理解为促进评价的开展,会把它作为讨论、决策、行动的资料来源。

质性评价评价过程

质性评价不强调在评价开始就对评价问题进行理论假设,假设可以在评价过程中形成,也可以随着评价的进行而改变,因此质性评价本质上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归纳过程。评价者把评价过程视为评价者发现课程潜在价值的过程。

这种评价过程增加了我们对教学本质以及师生关系、课程设计及性质、师生行为、建构知识的性质和结构等的理解。这种评价没有绝对严格的程序,带有很大的灵活性,前一步资料搜集的情况往往决定下一步的方向。课程评价是一个连续性的、动态的过程,是一种共同参与的活动,是一种连续评价、不断反馈的模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质性评价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7-31
量性评价方法是根据数学教育目标,通过编制试题,量表等对学生进行测试,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测试结果加以量化分析的一种评价方法。测验就是一种量性评价方法。
质性评价方法的基本取向在于对评价信息的收集,整理与评价结果的呈现都充分发挥教育主体自身的投入,并以非数字的形式呈现评价的内容与结果。观察,访谈,自我反思等都是重要的质性评价方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12-29
结合质性和量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