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女的故事

以第三人称写一篇关于琵琶女的故事

第1个回答  2013-05-03
在中学的时候就已经学过了白居易的《琵琶行》,除了乐天自己迁谪的感怀外,其中的“琵琶女”也是格外引人注目的一个亮点。

不过,至今还有几处疑点琢磨不透,今试剖析之。
  故事发生在秋意浓浓的晚上,白大才子在浔阳江边送别客人。因为喝闷酒没有歌舞助兴,宾主都提不起神来。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相顾无语,心里那个失落……这时候月亮也失去了光泽(别时茫茫江浸月)!这时水上传来一阵悦耳的琵琶声,看到这里不知为什么总会想到那首“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虽然那也算不上末世。
  关于故事情节也不多叙了,直接切入正题了。
  首先,琵琶女的身世分析。
  在白居易的自序中,琵琶女也就是一位饱历沧桑的长安倡女。一直没有弄明白古代的这种倡女和青楼女子有多大的区别(首先声明没有歧视的意思),猜测中可能倡女是那种卖艺不卖身的类型的吧!
  从她的自述中可以得之,她是从小就被训练弹琵琶了,到十三岁时已经名列教坊第一部了。精湛的技艺让各位师傅赞服,闭月羞花的容貌让同行都嫉妒死了。这样得出色,自然身后也少不了狂热的追求者,王孙公子各个都凑去烧钱,琵琶女也如此沉醉在温柔乡中。从她后来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很自然流露出来的时候,就知道她当时甚至连随便抓住哪个王孙公子从良,过锦衣玉食的生活可能都没有去想过(当然侯门一入深似海,向来和王孙公子们的纠缠是没有好结果的,即使是那些先前落魄潦倒的白丁。譬如听她弹曲的白居易的好友元稹,还有李益都一水的薄悻之人),以至于“暮去朝来颜色故”。遇到白居易一伙人的时候,已经铅华洗尽,满腔怨恨的商人之妇了。
  可能这时候她在想,怎么没早点遇到乐天,或者晚出生两年;小白肯定也在遗憾“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不禁让人怅然久矣……临别还留下似是无情却有情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来劝慰她。
  其二,其性格分析。
  琵琶女偶遇小白之时,已经从良而嫁做商人妇了。然而溢于言表的是,琵琶女不满于现状,一直留恋的是过去风花雪月、纸醉金迷的卖笑生涯。也许以我们现代人的观点来说,舞台是她的一半生命,失去了舞台也就失去了一半的生命。这也对,不过从她的骨子里还是充满了对商人丈夫的不满,以至于有“商人重利轻离别,前月浮陵买茶去”的怨恨之言。
  看到这里,我唯一想到的就是——商人好可怜呀!用《霸王别姬》中那师父的不好听的话来说:“都是下九流,谁嫌弃谁呢?”虽然商人算不上下九流,也算社会的平民中的最底层了,而琵琶女是卖唱的歌女,老大嫁做商人妇实在是不甘心,毕竟见过大世面的人。一直还是在当时世界上都可以称得上国际大都市的长安城的人,随商人来到这蛮荒之地,也不免心有戚戚焉,一副鹤立鸡群的惨样!
  琵琶女也许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不知稼穑之艰难啊!当然,新婚燕尔的,谁想离开娇妻去干活呢!但毕竟商人不是王孙公子,可以为无所事事为她的美貌整日神魂颠倒,要吃饭、生活还得去奔波挣钱的。琵琶女非但不心存欣慰,可以不为后半生发愁了,反而怨恨至深,见识何其短也!
  说句不好听的话,她应该一辈子去卖唱,从良干什么?她可惜的是“秋月春风等闲度”,恋倦的是“钿头银箅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商人离别之后,留下她坐守空船,虽有良辰美景也行同虚设,只会引发她更多的唏嘘感叹罢了。抱起那见证她繁华半世的琵琶,无限春怨恨芳华,如绵绵不断散开的涟漪笼罩在整个江面,终于赢得白居易一行人的盛情邀请。
  她仿佛拾回了往日的回忆,瞬间闪过一抹少女的矜持与娇羞!以至于“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诚然,琵琶女的命运是可怜的,她的性格更是可悲的。阅尽了繁华世事,见识到了世态炎凉,没有从中解脱,反而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时代的责任,还是她自己的悲哀也就了然于心!所以这样的人也没有什么值得同情之处,仅为个人看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