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资产与权益的关系

请高手帮忙回答,谢谢

资产—负债=净资产=所有者权益。

现行的会计理论认为,资金来源=资金运用,推导出资产=资本,资本=负债资本+权益资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净资产=所有者权益。

现行的会计恒等式产生于15世纪末,成熟于20世纪30年代,其理论建立在以历史成本法计量属性基础上,其会计报表反映的以历史成本将不同时点、不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进行累加,从而产生相应的会计恒等式。

而历史成本法建立基础的条件,一是币值稳定假设,二是社会平均生产率不变假设,二者共同构成历史成本原则得以存在的前提条件。

因此,资产计价的结果,是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格始终保持一致。即某项资产要求按其取得或者交换时的实际计价入账,入账后的账面价值在该资产存续期间一般不作调整。换而言之,历史成本法体现资产的属性就是过去形成资产投入的成本或者费用作为资产的价值。

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下,由于名义货币不发生变化,则上述会计等式永远保持平衡所以称会计恒等式是毋庸置疑。故净资产等于所有者权益。

扩展资料

企业整体价值观认为,净资产是指企业未来的可持续的现金流入的现值,在数量上等于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过去形成应该归属所有者享有的经济利益。

说的更通俗些,它是企业过去形成自创无形资产及所有者投资的成本并且包括机会成本。两者之间在会计计量上并不完全相等,也并不是同一概念。由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计量模式的不同,体现的价值属性也就不同。

如:历史成本体现的价值属性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历史投入成本;重置成本体现的价值属性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重置成本;公允价值体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价值属性是交换价值、现值体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价值属性是在用价值或内在价值。

由于不同的价值属性之间价值差异较大,因此,正确选择计量方法计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尤为关键,它不仅决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价值计量的是否准确,而且还影响到其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有用。

在历史成本法下,所有者权益是将反映投资者过去在不同时点上投入资本进行累加,而不反映时间这一因素对会计计量影响;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所有者权益的价值就是所有者权益的股权市价。因此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严重失真,从而越发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此使资产、资本的账面价值与市价存在差异,即:资产市价-资产账面价值=资产的价值变动,资本市价-资本的账面价值=资本的价值变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权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12
任何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为了完成其各自的任务,都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资产,作为从事经济活动的基础。这些资产在活动中分布在各个领域,表现为不同的占用(实物资产和非实物的无形资产)形态,如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原材料、库存商品、货币资金等。这些资产都是从一定的来源取得的,资金取得或形成的来源渠道,在会计上称作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财产资源这个同一体的两个方面,因而客观上存在必然的相等关系。即从数量上看,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必然有一定数额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反之,有一定数额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必然也有一定数量的资产。也就是说,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之间在数量上必然相等。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7-08
任何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为了完成其各自的任务,都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资产,作为从事经济活动的基础。这些资产在活动中分布在各个领域,表现为不同的占用(实物资产和非实物的无形资产)形态,如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原材料、库存商品、货币资金等。这些资产都是从一定的来源取得的,资金取得或形成的来源渠道,在会计上称作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财产资源这个同一体的两个方面,因而客观上存在必然的相等关系。即从数量上看,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必然有一定数额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反之,有一定数额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必然也有一定数量的资产。也就是说,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之间在数量上必然相等。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8-07
资产和权益都表示着企业所拥有的经济资源;
资产是指经济资源的表现和存在形式(如现金,银行存款,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等等);
权益是指经济资源的来源(如负债即企业的负债所得和所有者权益即所有者自己提供的经济来源);
总之:在数量上来说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08-05-23
资产=权益
=负债+所有者权益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