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的生态问题及治理措施

如题所述

1、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违法违规开发矿产资源、运行水电设施、偷排污染物,严重破坏了祁连山生态环境,加剧了水源地东西两大河上游雪线上移、冰川退缩、草原退化、林木减少和径流量锐减等问题,为各省区生态建设敲响了警钟。

2、水资源不足、水土流失严重,草场退化沙化、水土环境污染、湿地生态功能退化、耕地质量下降、森林生态功能弱、地质灾害频发等生态问题依然存在。

措施:

1、强化三江源、祁连山、黄土高原、防沙带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及生态敏感脆弱区的保护和生态修复;推进伊犁河、额尔齐斯河、环青海湖、湟水河、黄河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加强水污染防治;倡导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新模式的低碳生活。

2、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甘肃进一步规范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环境监管,对违规建设项目进行清理;青海是各大水系的源头,要强化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等专项工程,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3、五省区应强化供给侧改革和空间用途管制,加强多渠道协同控制,推进水质改善和水体环境保护工作;分级分类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加快农村环境整治;提升环境监管能力,推进治理现代化。

扩展资料:

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是本区主要的气候特征。西北地区由于地处亚欧大陆腹地,除秦岭以南地区外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全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在500毫米以下,属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和高寒气候,其中黄土高原年降水量在300~500毫米之间,柴达木盆地在200毫米以下。

河西走廊少于100毫米,敦煌只有29.5毫米,吐鲁番不足20毫米,若羌10.9毫米,几乎终年无雨。由于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等原因,西北地区的地表水量约为2200亿立方米/年,仅占全国总径流量的8%左右。

干旱缺水是困扰西北地区农业转型发展和乡村振兴的主要障碍之一。作为我国第一个农业“高新区”,陕西杨凌被赋予了建设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核心区的“国家使命”。2017年,杨凌的旱作农业技术在全国示范推广面积达7186.98万亩,示范推广效益212.22亿元。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未来治理任重道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7-05

西北地区的生态问题如下:

    西北地区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黄河上中游,水土流失面积约占黄河上中游流域总面积的2/3。水土流失最主要的地区是黄土丘陵沟壑区和黄土高原沟壑区,面积总计约25万多平方公里,一般侵蚀模数为每年每平方公里5000~10000吨,少数地区高达2~3万吨。

    西北地区不仅沙漠化土地分布面积广,而且近年来由于植被减少、草场退化等种种原因,沙漠向绿洲侵蚀的速度正一步步地加快。扬尘严重影响了作物的生长发育,并污染牧草致使牲畜患病死亡,据研究资料表明,整个西北地区沙漠化土地面积目前仍以每年2000~3000km的速度在增加。

    土壤盐渍化及其蔓延也是危及当地农业发展的大问题。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除气候干燥、蒸发强烈、地势低洼、排水困难、地下水位高等自然因素外,还与管理不善,排水不配套,作物插花布局,灌溉没有严格执行定额等有关。

治理措施:

    建立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基本思路,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区域特色产业经济,发展适宜本地区发展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根据不同区域的经济类型和地域特色同时结合不同地区的资源优势进行生态经济类型的划分,充分发挥区域的资源优势。

    要充分分析论证国内外市场前景,增强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力度,对农副产品进行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扩大国内外市场。 

    以栽培植物为手段,恢复沙化土地土壤肥力和植被,改造利用沙化土地,包括营造大型防沙阻沙林带,阻截外侧流沙,以减少对绿洲、交通沿线、城镇居民点以及其他公共设施的侵害;营造防护林网,减少耕地风蚀和牧场退化。

第2个回答  2013-05-02
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水资源短缺、植被破坏、森林草原退化是西部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工业污染成为城市发展经济的后遗症。这一切问题都有其症结所在:历史上长期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与生态脆弱互为因果;“过分强调粮食自给”的发展模式导致森林破坏和水土流失;经济建设不遵循生态环境规律,生态建设科技支撑能力薄弱;制度上条块分割,使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各项措施难以落实。西部地区作为我国的生态屏障,其生态环境事关整个民族的生存质量和发展空间,也是西部地区发.辰的制约性因素,生态环境建设成为西部人民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由此,在西部开发中要坚持生态建设与富民增收的双重原则,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大开发中的有机统一。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2-29
1、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违法违规开发矿产资源、运行水电设施、偷排污染物,严重破坏了祁连山生态环境,加剧了水源地东西两大河上游雪线上移、冰川退缩、草原退化、林木减少和径流量锐减等问题,为各省区生态建设敲响了警钟。

2、水资源不足、水土流失严重,草场退化沙化、水土环境污染、湿地生态功能退化、耕地质量下降、森林生态功能弱、地质灾害频发等生态问题依然存在。

措施:

1、强化三江源、祁连山、黄土高原、防沙带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及生态敏感脆弱区的保护和生态修复;推进伊犁河、额尔齐斯河、环青海湖、湟水河、黄河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加强水污染防治;倡导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新模式的低碳生活。

2、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甘肃进一步规范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环境监管,对违规建设项目进行清理;青海是各大水系的源头,要强化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等专项工程,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3、五省区应强化供给侧改革和空间用途管制,加强多渠道协同控制,推进水质改善和水体环境保护工作;分级分类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加快农村环境整治;提升环境监管能力,推进治理现代化。

扩展资料:

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是本区主要的气候特征。西北地区由于地处亚欧大陆腹地,除秦岭以南地区外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全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在500毫米以下,属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和高寒气候,其中黄土高原年降水量在300~500毫米之间,柴达木盆地在200毫米以下。

河西走廊少于100毫米,敦煌只有29.5毫米,吐鲁番不足20毫米,若羌10.9毫米,几乎终年无雨。由于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等原因,西北地区的地表水量约为2200亿立方米/年,仅占全国总径流量的8%左右。

干旱缺水是困扰西北地区农业转型发展和乡村振兴的主要障碍之一。作为我国第一个农业“高新区”,陕西杨凌被赋予了建设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核心区的“国家使命”。2017年,杨凌的旱作农业技术在全国示范推广面积达7186.98万亩,示范推广效益212.22亿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