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拉克利特的“万物皆流变,无物常驻”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我认为仅从“万物皆流变,无物常驻”上来看没什么所谓的理论基础,除非涉及到逻各斯,逻各斯是尺度,是变化的依据,但是题目是这么问的!

赫拉克利特是发现了变化观念的哲学家。他认为,世界不是一切事物的总和,而是一切事件或者变化或者事实的总和,宇宙是世界过程中各种事件的预定次序。

对变化的强调,不仅是赫拉克利特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历史主义者普遍具有的一个重要特征。一方面,他们过分的强调变化,另一方面,他们怀揣着对一种不可更、永远不变的命运法则的信仰,这两个方面看似矛盾,却共存于历史主义者之中。

至于历史主义者对变化的过分强调的理由,一个解释是这反映了他们渴望克服对变化观念的无意识抵触所进行的努力。对变化的过分强调,恰恰体现了历史主义者对变化的害怕和紧张情绪,不经过激烈的内心交战,他们就不可能接受这种变化观念。所以,他们试图通过对“变化由一个不变的法则所驾驭”这个信仰的坚持,来缓解资金对稳定世界不复存在所产生的失落感。

作为一个典型的历史主义者,赫拉克利特认为一切变化背后的驱动力是冲突或者战争。他认为,冲突或者战争史一切变化,特别是人们之间一切差异的动力和创造性源泉。流变或者变化是从某一阶段或属性或位置到另一阶段、另一属性后者另一位置的过渡。一种变化的事物必定要放弃某些属性,才能获得相反的属性,而这个流变的过程并非全然是有一种状态向相反状态转化,而是相对立状态的统一。

“相反的东西彼此归属,不和谐的音调形成最美的和谐,一切皆由冲突生成”“一条上坡路和一条下坡路是同一条路,是一条普通的路”

赫拉克利特的哲学表达了一种对古代部落形式社会生活的解体产生的漂泊感。他的哲学思想广泛反应在现代历史主义和反民主趋势中,特别是在社会大变动的年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30
如果正经从西方哲学史的角度回答:
没有什么理论基础,早期希腊自然哲学家(姑且按照绝大多数教科书的做法把赫氏归入其中,我个人保留意见)时期,哲学,特别是宇宙论,更多的是一种直观的模型,只需要提供一个合理的、能自圆其说地解释世界万物生灭变化的宇宙图式就可以了,并没有谁去加以证明。你可以看一下赫氏、巴门尼德等人的残篇,都是诗歌隐喻式的,哪有什么逻辑论证在其中呢。
近代哲学从笛卡尔、康德这里开始了理性主义的道路,对一切知识的可靠性都需要怀疑并试图加以证明,才有了所谓的理论基础。

如果是马哲的角度回答:那就是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