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人物薛宝钗在诗社里的别号?

如题所述

在《 红楼梦》 中,林黛玉别号“潇湘妃子”具有丰富的暗示意义及象征意义。对这个重要间题,红学界前辈及时贤多有精辟的论述。而薛宝钗别号“蘅芜君”的意蕴内涵却一直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其实这个问题同样十分重要.通过对“蘅芜君”的暗示意义、象征意义的考证探索,我们可以蠡测曹雪芹为宝钗安排的悲剧性结局,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宝钗的思想品格,同时对曹雪芹创作《红楼梦》 的主观动机也会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一、“蘅芜”一词的出典“蘅芜”,香草名,典出于晋代王嘉的《拾遗记》 卷五:" (汉武)帝息于延凉室,卧梦李夫人授帝蘅芜之香。帝惊起而香气犹著衣枕,历月不歇“① 。李夫人以美色和歌舞而受宠幸,早逝.她临终前曾感慨地说:“夫人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驰,爱驰则恩绝”。②李夫人殁后,汉武帝作悼诗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③唐末徐寅《梦》 诗曰:“文通毫管醒来异,武帝蘅芜觉后香。”④被认为和《 红楼梦》 有些瓜葛的清初词人纳兰性德的词《 沁园春· 代悼亡》 曰:“梦冷蘅芜,却望姗姗,是耶非耶?怅兰膏渍粉,尚留犀合,金泥蹙绣,空掩蝉纱。”⑤很明显,“蘅芜”的典故出自于《拾遗记》 中汉武帝与李夫人生离死别的悲剧故事。《 红楼梦》 的主要线索是“木石前盟”与“金玉姻缘”的爱情纠葛。宝玉痴爱黛玉是人所共知的,说宝玉一点不爱宝钗则是不负责任的。黛玉的前身是西方灵河岸边的一棵“绛珠仙草”,而宝钗则是凡间大观园中的一棵“蘅芜香草”。我们姑且不论仙草与凡草孰优孰劣,我们只是说钗黛两美合一、双峰并峙,对宝玉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关系是“神缘”,是精神的契合;而石兄宝玉与蘅芜宝钗的关系是“俗缘”,是肉体的结合。神缘与俗缘是对比关系,又是一种补偿关系.在互相对比之中,显示出精神契合与肉体结合的区别,在互相补偿之中,传达出作者对二者难以两全,“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的苦衷.神缘千载难逢,俗缘也极难圆满。神缘是以了求好,俗缘是因色入空.探春引舜帝与娥皇女英的故事,命名林黛玉为“潇湘妃子”,暗示了怡红公子与潇湘妃子的神缘悲剧。又用汉武帝和李夫人的故事,暗示宝玉与宝钗的俗缘悲剧。这都显示出曹雪芹对人类悲剧命运思考的哲理魅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19
不记得,就记得怡红公子
第2个回答  2013-04-19
别号是 蘅芜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