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其中“七月流火”指的是:

如题所述

其实对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句话很多人也并不陌生,相对来说,它的历史也是非常的深远,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的一种生活的意义及节气的风俗,相对来说也是有很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相应的文化价值,其中,七月流火具体指的是什么呢?接下来就来具体说说。

其实,七月流火的意思就是说在七月的时候,在黄昏的时候经常都会看到有火星流过,这其实是一种节气,以及相应时间段气候的变化特征,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典型的,虽然在现在来说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火烧云,因为在七月的时候,相对来说,天气比较炎热,而在夏天太阳落山的时候也比较晚,自然在西边就会出现很多的红晕,而相对来说,对于天气没有太常见,所以就会认为是有很多的火星在往下掉,这也就使得七月流火的传闻在不断的传承。

而对于九月授衣来说,主要就是说在九月的时候,由于天气已经慢慢开始变凉,所以很多人就开始增添衣服,那必然做衣服和裁剪的工作就要交给女人的手里,让她们通过相应的制作,才为他人增添衣服。

所以总的来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句话还是比较通俗的,它也直接的反映了社会的发展以及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习俗,同时也体现了古代气候以及天气状况的变化,对于我们现在来说也是有一定的文化价值,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了解历史的风俗,以及相应的文化特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19
七月流火:指天气渐渐转凉。
这个有很多人以为是天气很热,属于比较让人误解的成语之一。
"七月流火"原先是《诗经》中的一句诗: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其大意是:每当农历七月黄昏,一颗名为“火”的星星出现在西边天空时,暑热开始消退,到九月天就冷了,要多穿衣裳了。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颗名为“火”的星星,不是火星,而是现代天文学中天蝎星座中的三颗星星,属于东方气宿的第五宿。“流”是指下移,到农历七月黄昏,已经移到了西边天空,所以成为“七月流火”。
第2个回答  2013-04-19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语出《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的意思是说在夏历七月,天气渐渐转凉,每当黄昏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即心宿,从西方落下去。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3-11

第4个回答  2019-08-15
指大火星(心宿二,天蝎座主星)西行,最终逐渐离开天际,古人以此作为夏去秋来,天气转凉的标志。第七版现代汉语词典已修改:也可形容天气炎热。
“七月流火”一词,最早出自《诗经》中的《国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里的“火”即指“心宿”,就是“大火”星。每年仲夏午月黄昏,“大火”位于正南方,位置最高,而到了七月黄昏,它的位置由中天逐渐西降,“知暑渐退而秋将至”。
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七月流火”。此处的“流”不是流星的流。水向低处曰流,“大火”向西天下坠也是在流;“七月流火”就是“心宿二”晚上向西天慢慢落下去,预示寒冷的季节就快要来到,天气逐渐凉爽起来。
“七月“, 指的是夏历(夏正)的七月,大致相当于公历的九、十月份。“流”, 指移动,落下。“火”,星名,是指大火星,即天蝎座的主星——心宿二,《诗经》年代夏历五月间(即仲夏夏至前后)黄昏时心宿二出现在天空南方,方向最正,位置最高,六月以后,就渐渐偏西向下行。故称“流火”,时暑热开始减退。
,坠落的时节,天气就开始变凉。这里的夏历并非“夏时”的历法,实际上夏历、殷历、周历等古六历均为战国时期所成,诗经年代杂用三正,《诗·豳风·七月》一篇之中,凡言月者皆夏正,凡言日者皆周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