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井俊二 电影 《情书》 简介

相关内容、想要表达的思想

内容简介: 天国人间,爱在回忆中…… 总相信世上真的同时存在两个一模一样的人,各自在地球的一隅,甚至是另一个空间,活得惬意美满,却一生一世也没有机会碰上。离开了尘世的奇斯洛夫斯基在他的代表作《两生花》里曾深刻地将这一概念化成光影流传,遗爱人间。如果说这还不算神话的话,那么岩井俊二的《情书》就绝对是扑朔迷离到几乎让你要屏住呼吸的一个接近于天方夜潭的神话:一个男人,同时遇上、爱过、失去这两个女孩,最后他黯然地、悄悄地去了天国,带走了关于这两个女孩子的回忆,只是在失去和发现的过程中,他还是把回忆的蛛丝马迹秘密地留下。凭着一封寄去天国的情书,两个女孩在文字上结缘,一切从回忆开始,于是所有的回忆被逐渐还原、重组和分享。唯有回忆,穿梭于时光交错的夹缝,交织成一幅清俊隽永的黑白水墨画。 两个叫同样名字的男孩和女孩,一个藤井树(男)总是无缘无故地在借书卡上写对方的名字;另一个藤井树(女)则可以为一张测验卷等对方至夜深……只是彼此都不发觉吧,感情一直在不自觉和不留神中看似漫不经心地扎根深延。两个相貌相同的女孩,藤井树(女)和博子,她们各自存在于世界的一角,本来是毫不相关地生活,如果不是因为共同爱过一个人也被这个人爱过,可能这辈子也无从知晓彼此。藤井树(男)生命的结束,让这两个女孩的关系得以开始,更被一封封情书联系起来,使她们各自的人生轨迹有了交错。样貌相同却各不相识的两个人因为一封寄给天国“藤井树”的信终于相识,却终于发现其实不只相识这么简单。死亡造成绝对地失去,失去造成了永恒地追忆和怀念。回忆是失去后的唯一拥有,缅怀是无可避免地死心不息。回忆,很多时比现实美丽。 贯穿整个故事的书信都是两个女孩之间对另一个男孩回忆的点点滴滴,但正是这点点滴滴的回忆,让一直潜伏和深藏的情感被小心翼翼地抽丝和剥离出来。回忆是岁月的书签,回忆是成长的足迹,是所有情感的累积,也是送给天国的爱人最美和最好的情之天书。影片中藤井树(女)对博子说中学时代那所有关于另一个同名男孩藤井树的回忆都是因为同名而造成很多尴尬和不好的回忆,但真的是如此吗?若真如此,那为什么在两个女孩的字里行间我看到的分明只是流连和沉醉呢?回忆的时候,人们都爱选择性地回想,在自己的记忆中只挑选喜爱的情书以文字的方式对过去细细地回味和品尝,不自觉地美化,姑息着心底深处那份不舍,让它一点点地蔓延和荡漾开来,明知故犯地拿起却又放不下,让自欺变得浪漫起来,让逃避也变得积极起来。所以我说,回忆,很多时比现实本身美丽。 渡边博子对藤井树(男)的正是这种回忆,一封又一封情书的寄出,明知对方不可能收阅,就当寄去了天国,就把一封封思念给他,让自己沉溺在凄美中不可自拔,单向述说一直思念的人。藤井树(女)对藤井树(男)的回忆,可不是有意识、提炼过的回忆,而是信手拈来,不加修饰,不着任何痕迹的清之又清纯之又纯的回忆,也更显得两个叫同样名字的男孩和女孩之间友情的真挚和珍贵。也许冥冥之中一切早已注定,在顷刻遗忘和瞬间记忆的电光石火间,我们终于察觉了爱,也因为有爱,我们才能永恒不灭地生存下去。也终于让我相信了一句话,刹那即永恒。 影片中有四个场景是一直让我感怀和唏嘘不已的,飘动的布幔、苍茫的雪地,忽明忽灭的车灯和卡片背后的淡淡肖像。在回忆中,日月星辰也闪烁发亮,虚幻,却又熟悉,就象那个阳光灿烂的下午于图书馆里,藤井树静静地躲在布幔后,微风轻吹,人仿佛在布幔后消失了,但稍为定定神,他竟然又在那里,似有还无,亦真亦幻。风动幡动其实不过心动,原来他一直存在于一个永恒的空间里,是你我一颗蠢动的心,不能磨灭,永志难忘。 “我的爱随风而逝……”,这是片中男主角爱唱的一首松田圣子的歌。《情书》中的爱情虽然失落了,却又不是完全绝望,爱的感觉刹那会变成过去,但重要的是回忆永远不会消失,盲打误撞中仍会慢慢累积,流离于心间。或许不说的情话,会是最窝心的痛,不曾探知的爱,是不可承受之轻的憾,但含蓄婉弱的美丽只有自己才能珍重和品尝。 不恋可以变得动人,因喜怒哀乐全在掌握之中,无声胜有声的自制浪漫。爱情总在呈现两种可能性,得到和失去。得到的时候教会我们珍惜,失去的时候又逼使我们回忆。追忆似水年华,我们始终有回天乏力的嗟叹,唯有回忆才能教我们振作下去。对两个藤井树和博子如是,对我们也一样——唯有回忆。剔除了酸甜苦辣,沉淀了青春岁月,留下来的必定都是值得珍藏的好时光。 一生之中,最深最真的情,可能是从未说出口,从未有机会说出口,从未发生过,从未意识到,当还没有发现自己原来爱上了的时候,原来已经深深地爱着了。从没有刻意经营,从没有执着经营,因为根本不用经营,是没有破绽、没有瑕疵的情,一直处于潜伏状态,直到分离的一刹才隐隐浮现。 世界上最教人感动的是当你在漆黑的夜空中看见流星飞渡,或许你来不及看清流星在消失的那一瞬间最耀眼的光辉而它就消失了,或许你来得及看到流星那一霎的弧独来不及许你心中的愿望,但是你却因此而有着莫名的感动,因为遭遇太美,因为刹那即永恒。 就好象多年以前那张亲手放回书里的卡片,在经历了怎样世事的变迁,岁月的流转,再次拿回手上。却赫然发现卡片背面用铅笔勾勒的素描是怎样一张与自己依稀相似的容颜,卡片上与自己相同的名字又是怎样一种亲切的呼唤。这才知道这一生曾经拥有过这样不可承受之轻的情感,那好多年前错过了怎样一次被期待地轻轻翻转。这是影片最后结束时的一个经典画面,藤井树(女)望着手里,当年藤井树(男)曾经夹在书里亲自交还给她的最后一本书的借书卡,也是第87张写有他们共同名字的借书卡,感慨万千,泪盈与睫。虽然迟了很多年,但终于翻到了背面,那远在天国的爱人也会因此而盈泪含笑吧。也许抛弃了所有瑰丽和浮华,爱,用最简单的形式来表达,也就是一张小小借书卡背面淡淡的素写。而那本以爱作签的书的名字叫——《追忆似水年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7-08
内容:
  博子依然深爱逝去多年的未婚夫,对他的怀念有增无减。一次在遗物中找到亡人中学时期的旧址,她毅然寄了一封信去抒发自己的心情。但万万没想到,这封信竟寄到一个与自己心上人同姓名的女子手上。而这个女子还是他的同班同学,两人开始书信往来。
  博子透过书信内容获知故人的中学生活,得到极大的安慰。另一方面也怀疑信中女子是他的初恋情人,于是便按地址去查个究竟,赫然发现这个女子与自己长得一模一样,才明白这是他爱自己的原因。她的信不但找出爱的根源,更揭开了一段埋藏了多年没有结果的爱。

详细内容:
  博子的未婚夫藤井树两年前登山遇难,她抑制不住心中的思念,按男友少年是的地址向心中的天国寄了一封情书:藤井树君,你好吗?我很想念你。博子意外地收到回信,落款竟是藤井树。继续通信,博子发现,这个女藤井树和男藤井树是中学同学,并且整个中学时期男藤井树都深爱着女藤井树。博子按地址赶到,发现一个秘密,女藤井树竟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随着回忆的不断掀开,博子致意要弄明白的是,这么多年来,男藤井树一直深深爱着的,究竟是女藤井树呢?还是貌似女藤井树的自己呢?两个容貌酷似的的美丽女子,一个深爱而不能得到,一个被爱却并不知道,如果不是因为死亡,她们也许永远都不会知道这没有回应的爱会是如此美丽和忧伤。

  整个故事都在日 本以雪景出名的小博,漫天的大雪由始至终都飘在观众的心里,男藤井树的少年之恋,博子对未婚夫的深深眷恋,女藤井树渐渐发现以往所不知的爱情真相……直到最后,博子终于放弃了对男藤井树是否爱自己的追问和折磨,来到他遇难的山上,站在及膝的积雪中对黎明是的山顶放声大喊:“藤井树君,你好吗?我很想念你!”寒冬下依然温暖的浓情世界,让人落泪……

《情书》,它是一部青春片与伦理片结合的产物,这是日 本人最拿手的题材。我看过日 本最近的一部黑色幽默片《盗信情缘》,感觉就不如南斯拉夫人的《地下》那么地道。静静地,缓缓地,表现出一种情绪,是日 本电影的一贯风格。现在与过去的不同是,新导演们的形式手法更高明,更合乎现代人的温情需要。他们以一种更假的方式去趋进于电影的真实。
《情书》是一部关于回忆的电影。每个人心底都有珍藏的回忆,或者是美好的,或者是苦涩的。回忆,有时就象一杯啤酒,夜深人静的时候,愿意拿起来,再独自品味一遍,品品当中的千般滋味。故事并不复杂,但其中的内涵挺好。在它华美的包装下,看到了现代人孤独的心灵。现代的电影已经不仅仅是让观众笑几声或哭一场那么简单了。现代的电影应该是让人们愉快地欣赏完情节、演员等等之后,还有一种触动和感悟,一种对心底最柔软的部分的抚慰。现代电影应该是这样的一门艺术。

  《情书》是中 国观众最为熟悉的岩井俊二的作品。不但在中国,在全世界这也都算是一部非常有人缘的影片,无论是喜欢商业片还是艺术片的观众,都无法抵挡影片散发出来的青春浪漫气息,感动于博子的感伤情怀和藤井树的浪漫回忆……

你好吗,我很好--在Ana心里的《Love Letter》
  LOVE LETTER是那种让人不忍再看第二遍的片子.

  因为留下的回忆太珍贵. 仿佛一旦再次打开,就会立刻跑了味道一样. 似乎人人都经历过简单的初恋故事, 岩井俊二却演绎得婉转而细致, 令人回味无穷. 初恋中的一个当事者往往不知情, 幸运的树还是看到了那张肖像. 可是有多少肖像只是夹在的日记本里, 锁在抽屉里,锁了一生的心事也许都不会被发现呢.

  CF导演出身的岩井俊二对镜头处理得出神入化. 因为画面太美, 居然对影片中的音乐全无印象. 藤井树从老师那里得知他的死讯时, 没有落俗套的惊讶或悲哀的表情的特写, 镜头里缓缓移入一段黑暗的墙, 藤井树刹那的阴郁暗淡的心情不言而喻.

  忽然记起苏联的一部老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离开丽达奔赴战场的丈夫走出房间时, 最后一次回头微笑, 然后门在他身后关闭, 掩去他的形容. 镜头重放, 那扇门变成一道黑暗, 十分完整而不留痕迹地将其从画面上抹去. 然后是整个画面的黑暗. 那整幅的黑暗可能是丽达的无望, 悲哀, 或是战争本身.

  故事情节细腻婉转而不同寻常, 女孩子微妙的心思与梦, 被这个善解人意的导演亲切而细致地描绘在片子里.小女生的浪漫与憧憬, 常常被嘲讽或夸张, 很可笑很幼稚地出现在其他作品里. 从这一点来看, 岩井是可敬的. 他尊重了那些因为太年轻而无法把握的情感, 真挚而热诚地展现给我们. 我们会感动, 是因为我们真的爱过, 虽然那份爱, 往往无法贯穿一生.

  那封寄往已经不复存在的地址的信, 仿佛漂流瓶, 博子以为它会漂流到天堂吧. 人有时候需要这样小小地自欺欺人一下来安慰自己, 虽然明知道这份问候不会得到回答. 这对一个暗淡的心, 对死去恋人的怀恋, 应该算不上傻得过份吧.可是真的好想得到回答, 来自最爱的人的, 哪怕是简单的, 短短的一句, 说, 我很好.
  
  所以博子会在清晨日出之时, 声嘶力竭地不断地呼喊, 向沉寂的山, 向爱人最终消失之处.

  你好吗~ 我很好~

  他还在吗? 他听到了吗? 他也在哭吗?
  
  那一段是整个片子里唯一令喉咙发哽的地方. 因为是一个人看录影带, 泪水肆无忌惮地涌了出来, 从容而舒畅.末了, 还被窗户里冒出来那个烧炭的黑脸家伙逗得破啼一笑, 那种感受, 实在棒极了. 导演真的很幽默很可爱. 记得一位牧师曾努力地让我们感受创造万物的上帝的存在, 他举了长相十分难看却很滑稽的鱼的例子. 他说, 当你们看到这种鱼时,就会知道上帝有多幽默. 我觉得如果我看到这种鱼时, 我会看见上帝在创造它时, 笑嘻嘻的样子, 坏坏地, 而且有些恶作剧. ^_*

  片子最后借书卡背面的肖像揭开了最后的谜底. 虽然留下谜题的人早已不在了. 偶尔记忆里, 白色的窗帘会依然轻舞吧. 不应该有忧伤, 因为一切早已结束, 在对那份痛毫无察觉的时候.剩下的就是快乐与感激的心, 为所有爱过和爱着自己的人.

  好的片子和美好的恋情一样, 可遇而不可求.
  
   所幸的是, 虽不可求, 总还可遇。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4-19
匿名匿名匿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