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一场山洪造成了中国铁路最大的交通事故,结果怎样?

如题所述

我国的交通运输事业取得重大的进展,所获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凭借中国人民的劳动智慧,一个又一个的交通奇迹在我们面前展现出来。无论是高原山坡还是崇山峻岭,我们都无所畏惧,但欢笑背后也有血泪,诸多成功的背后包含着劳动人民的辛苦付出。

铁路修建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部分,其发展靠的是无数的经验和教训。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为了找到最合适的方法,工人们需要不断摸索,当然,事故也难免会发生。1981年,成昆铁路线的利子依达发生了一起坠桥事故,遇难人数多达275人,是我国历史上最严重的铁路事故。

39年前的这场意外让人心痛不已,当时的工作人员也为此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经历了多方面因素的综合比对,最终找到了罪魁祸首。

突发悲剧,多人遇难震惊全国

在7月9日的凌晨,在成昆铁路上,直快442次列车从格里坪开向成都方向,当时它慢慢进入了尼日车站,随之而来的便是一段时间的停靠。当然,这不仅仅是为了让此处的乘客上下站,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先让迎面驶来的211次列车通过,因为只有此车安全开过,442次列车才能行驶出站。

442次列车安全开出尼日站后的下一站是乌斯河车站,尼日站的值班人员需要用光缆信号和乌斯河相联系,告诉对方442次列车正在此区间内移动。可是当时却突然失联了,看来前方一定发生了什么特殊情况!可是442车的工作人员想了想,在一分钟前,221车才刚刚从那里行驶而过,这么短的时间里会有什么问题发生呢?

在1981年,火车还未安装无线通讯设备,所以442车无法被告知前方的事故现状,就这样,列车在迷茫和担忧下不停地向前奔跑。这条路上有个隧道名叫奶奶包,它的出口临近利子依达大桥,可当时即将出来隧道的驾驶员王明儒却发现隧道的反光消失了,这说明前面没有铁轨了,桥已经断了。

千钧一发,驾驶员急忙拉动紧急制动闸,但火车还是冲了出来,其中包括车头在内的第2台机车、第12号邮政车、第13号行李车以及9号至11号客运车厢都从半空中坠落了下来。不过幸运的是,列车后面的7节客车和一节餐车上面的所有乘客都获救了。

最后,这次的悲剧缓缓落幕,但是依旧造成了275人死亡或失踪,此次事故令国人震惊至极。

多方调查,真相水落石出

现在我们已经对事件的整个过程十分熟悉了,但仍然有许多人心存疑虑:明明在几分钟之前这条铁路还安然无恙,为什么突然就塌掉了?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才会造成这样的后果?为了了解事实的真相,调查组进入了利子依达。

有人曾猜测,也许是人为导致的,比如利用炸药进行爆破。但是调查组并不这么认为,毕竟在事故现场,并没有发现什么有用的线索,而且能够把整座桥炸毁的炸药一定威力不凡,而且它的体积巨大,车运或空投都是不可能的。

在不断的摸索当中,调查组突然发现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利子依达沟中有许多大石块,可是之前并没有,所以专家们怀疑这些石块可能是被泥石流带来的,可惜事故发生的那天所下的雨并不大,理论上说不会产生泥石流。

后来他们把调查范围扩大,最终发现了真相。原来在那天,这条水沟的源头处突发暴雨,致使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上产生了山洪,所以引发了少见的大型泥石流,它路经山坡,带来许多石块和泥沙,最后形成了400多吨重的石块,最终将桥冲断。

至此,事实的真相终于水落石出,也对逝去者有了交代。在吸取此次教训后,我国在铁路方面又增加了经验。

今非昔比,铁路建设任重而道远

当年的事件距今已有39年,而现在,这里早已荒凉不已。来到利子依达桥,我们能看到此处只剩下一些残缺的桥墩和一堆破乱的石头,奶奶包隧道里也不见铁轨和枕木,如果不是墙上还有一些行车符号,也许我们就不会记得火车曾在这里通过。

无论有多大,灾难终究会成为过去,为了不让它仅仅成为一场事故,我们更应该吸取教训,努力前行。如今新的利子依达隧道已经重建,成昆路线在此穿过沟底的山体,不会受到泥石流的影响,也就是说这样的灾难不会再发生了。

在众多的铁路线上,类似的事情还有许多,现在所做的改良措施还远远不够。为了避免这样的悲剧,我们应该常常反思自我,深入研究各种自然灾害,并据此改造增建铁路。

新时代的成昆线就是最好的实例,由于不断的完善和改建,成昆铁路早已成为全国性的重要铁路干线。

小结

劳动的崇高道德意义还在于,一个人能在劳动的物质成果中体现他的智慧、技艺、对事业的无私热爱和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同志的志愿——苏霍姆林斯基

在我国广阔的大地上总能出现奇迹,而这些奇迹的背后则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劳动经验积累。当面临铁路方面的技术作业空白或残缺的情况时,我们的先辈用生命和鲜血写出了一页又一页的行业履历书,为今天的辉煌成就奠定了基础。

劳动是崇高的,而为国家事业奋斗乃至献出生命的劳动是居功至伟的,这件事虽然过去了近30年,但国人是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人的。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未来的劳动者将会继续消化前辈经验,努力开拓创新,降低事故发生率,更好地保障工作者的人身安全。这是对先辈付出的尊重,也是对基层劳动者的尊重,这样的"志愿"才是劳动的伟大意义所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0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第一台蒸汽机车,这种蒸汽机车取代了瓦特的蒸汽机,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火车”,随着“火车”的发展,德国在1879年研制出了第一台电力机车以及1894年内燃机车。

我国铁路和火车的发展相对较晚,19世纪,清朝认为铁路会破坏风水,但随着英国在上海铺设了14.5公里长的吴淞铁路,中国也有了第一条铁路,随着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思想的洋务运动展开,铁路和火车也步入发展。

1881年,中国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建成,而唐胥铁路总工程师的夫人仿制英国机车打造出了第一辆“龙号”机车,而中华民国建立之后,孙中山就提出了 建设铁路的宏伟计划,不过我国在铁路的意识还是相当薄弱,1981年,出现了一桩重大的火车交通事故。

王明儒是辽宁海城市岔沟海龙川人,曾任职成都铁路局峨眉机务段的一等火车司机,1981年7月8日,王明儒驾驶着442次旅客列车,从格里坪开往成都,这天天气依旧下着雨,这大雨连续下了好多天了。

7月9日,1点30分,利子依达沟在连续数日的暴雨下,山洪陡涨,一股特大的泥石流,将山上重大十多吨的山石都冲了下来,横跨利子依达沟上长达125米铁路连体桥墩都被冲毁。

沿途的电线也被冲垮了许多,距离利子依达沟最近的车站尼日车站因为洪水造成了停电,而在20分钟之前,王明瑞从尼日车站已经开出,他并不知道停电了,1时45分,王儒明向着利子依达沟的奶奶包隧道飞驰而去。

当接近断桥70多米时,王儒明发现列车照射出去的光,没有反光现象,经验老道的王明儒立刻察觉到不对劲,在往前仔细看,本来立在隧道口附近的护路房也倒塌了,他知道出事了。

王儒明立刻采取了紧急措施,使事故减轻到最低程度,根据资料显示,两台东风型内燃机车,13号行李车、12号邮政车以及3辆客车车厢从桥头坠下,8号车厢影响巨大的冲击被撞出了铁轨,其余的车厢同样受到了波及,整个车厢陷入了一片混乱,每个人往车窗外面爬。

事故发生之后,铁路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进行了抢险,在15天紧张的抢险当中,预计有275人死亡以及失踪,王儒明和3位机组人员牺牲,在王儒明的理智判断下,800多人旅客脱险。

在经过这次事件之后,为了防止再次出现意外情况,奶奶包隧道停止使用,重新改建利子依达隧道,1984年正式竣工。

1981年,一场山洪造成了中国铁路最大的交通事故,275人因此遇难

第2个回答  2020-10-27
1981年成昆铁路列车坠桥事故,于7月9日凌晨1时46分,两台内燃机车、13号行李车、12号邮政车及9至11号客车车厢从桥坠下。 此次交通事故共导致275人死亡或失踪,以及成昆铁路运营中断15天。
第3个回答  2020-10-27
结果造成了275人死亡,交通运营中断了15天。不过通过铁道工人不怕苦,不怕累的努力抢修,经历3年时间建成了一条长达1465米的隧道,使这条死亡之路终于变得安全了。
第4个回答  2020-10-27
在王儒明的机智判断下已将这次交通事故的伤害缩到最小了。在15天的抢险中预计275死亡或失踪,王儒明及三名工作人员牺牲。800多旅客脱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