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将军李广误认石为虎射之,发出的箭埋没在石头里,请问这件事在历史上是真实的吗?发出的箭有这么大力量吗

林暗草惊风,将军月引弓.平民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卢龙县城南三公里有个虎头石村,俗传汉右北平太守李广黑夜出猎,见草丛中有虎,张弓射之,久不见动静,就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块石头,箭簇中石没羽。然复射之,皆不能入石。成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出于此典。早在明代初期,永平府就有李广射虎的传说。明天顺五年(1461年)《大明一统志·永平府》记载:“射虎石:在府城南八里,汉将李广夜出见虎,弯弓射之,至没羽,比明乃知为石。”弘治十四年(1501年)《永平府志·古迹》记载:“南山石虎:在府城南五里,山有石,状如伏虎,相传汉李广为右北平太守时,出猎夜归,疑为虎,射之没簇,即而视之,乃石也。今遗痕尚存。”光绪五年《永平府志》记载:“虎头石,在(永平)府城南六里,状如虎踞,旧传为汉李广射虎处。其下滦、漆合流。”《卢龙县志》记载:“虎头石在城南六里,状若虎踞,为汉李广射虎处,其下滦(滦河)、漆(青龙河)合流,向有渡口,曰虎头唤渡。”“虎头唤渡”为卢龙“古八景”之一。人们在李广射虎处还修建李广祠,直到民国时期尚存。虎头石早已被村民开采石料而破坏。明清时期,过往两京的官员、文人路过永平府时,都参观游览一下虎头石,留下不少射虎石的诗文。据万历二十七年《永平府志》记载:明代文坛“前七子”之一、甘肃庆阳进士、户部主事李梦阳写有《李广》一诗: 李广昔未遇,射猎谁见称。�君主犹未识,他人岂不轻。�日从田间饮,夜止灞上亭。�醉尉前呼呵,小吏亦见凌。�一朝剖符郡,飞盖赴北平。�凭轼览百邑,树羽宁干城。�亭障不设燧,枥马跃顿缨。�弯弓射虎归,淡淡黄云生。�自从结发战,舍镝无虚名。�威慑五单于,胡人寤寐惊。�孰知身运乘,数奇竟无成。�壮颜逐年衰,白发忽见婴。�寄言雄图者,俟命莫吞声。 明天启二年至七年永平府知府、福建长乐举人陈所立写有《虎头石》一诗:寝石於菟未易寻,弯弧宁致镞痕深。�将军不必皆猿臂,要使人持射虎心。清初著名词人、顺治九年永平府推官、长洲人尤侗写有《虎头石》一诗:�将军射虎阳山下,视之石也虎所化。�至今石虎尚狰狞,当日将军何叱咤。�数奇不遇高皇封,时去反遭醉尉骂。�世上谁无万户侯,过此张弓不敢射。清康熙三年山海关管关通判、永嘉贡生陈天植有《题汉飞将军射虎石》一诗:�猿臂将军勇绝伦,提戈万里净烟尘。�至今渝水沙边石,犹畏当年射虎人。 清康熙年间都察院左都御史、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字典》编纂者陈廷敬随康熙皇帝东赴吉林,祭拜祖先,路过永平府时,写有《射虎行》一诗:北平太守飞将军,城南射猎天气昏。�射虎中石没羽箭,至今石戴霜花痕。�萧关昔日良家子,结发从军动边鄙。�寂寞南山忆夜行,霸陵亭尉醉呵止。�一朝飞盖来北平,三边夜无刁斗声。�将军善射出天性,射敌欲尽兼射生。�虎也腾伤上猿臂,将军意气轻搏刺。�怒形威振万物伏,精爽足可贯厚地。�我来访古卢龙傍,广不逢时吾黯伤。�吹箫屠狗有异表,时来起作诸侯王。清乾隆三十三年抚宁举人宋赫写有《虎头石》诗:衰草槭槭秋欲暮,落叶萧萧埋荒路。�残碑剥落戍烟横,云是昔人射虎处。�当年射虎人已去,此石依然卧林坞。�引弦注矢石饮羽,石犹如此况其虎。�飞将军,北平守,虏骑望风尽北走。�卢龙祠庙何其多,从无人与浇杯酒。�卫青天幸辄有功,李蔡为人仅下中。�将军善射空猿臂,七十余战终不利。�岂是吾相不当侯,至竟耻对刀笔吏。�将军才气雄无双,将军数奇不肯降。�太息为摩草中石,千载悠悠空滦江。�我生何幸罢烽燧,携尊今日真大醉。�归去不须觅封侯,何物知有霸陵尉。其实,早在春秋时期,就有能够“百步穿杨”的楚国神射手养由基射虎的故事。《吕氏春秋·精通》记载:“养由基射先,中石,矢乃饮羽,诚乎先也。”“先”为“兕”之误,即“老虎”。西汉时期有飞将军、右北平太守李广射虎之说。《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唐代诗人卢纶《塞下曲》诗曰:“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西汉刘歆《西京杂记》记载:“李广与兄弟共猎于冥山之北,见卧虎焉,射之,一矢即毙,断其髑髅以为枕,示服猛也;铸铜象其形为溲器,示厌辱之也。他日复猎于冥山之阳,又见卧虎,射之,没矢饮羽,进而视之,乃石也。其形类虎,退而更射,镞破簳折而石不伤。余尝以问杨子云,子云曰:‘至诚则金石为开。’余应之曰:‘昔人有游东海者,既而风恶船漂不能制,船随风浪,莫知所之,一日一夜得至一孤洲。其侣欢然,下石植缆。登洲煮食食未熟而洲没,在船者斫断其缆,船复漂荡。向者孤洲,乃大鱼,怒掉扬鬣吸波吐浪而去,疾如风云,在洲死者十余人。’又余所知:陈缟,质木人也。入终南山采薪还,晚趋舍,未至,见张丞相墓前石马,谓为鹿也。即以斧挝之斧缺柯折,石马不伤。此二者亦至诚也。卒有沉溺缺斧之事。何金石之所感偏乎?子云无以应余。”髑髅:头骨;溲器:尿盆;扬子云:扬雄,西汉著名学者、辞赋家,字子云。关于李广射虎石具体之处,历来有争议。有学者认为李广为右北平太守,而今卢龙县地则为西汉时辽西郡肥如,故射虎石不在卢龙境内。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考证射虎石后,也弄不清到底是哪里,得出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模棱两可的结论是“太史公所述本无其地”。在他的《日知录·李广射石》中说:“今永平府卢龙县南有李广射虎石。广为右北平太守,而此地为辽西郡之肥如,其谬不辨自明。《水经注》言右北平西北百三十里有无终城,亦非也,考右北平郡,前汉治平刚,后汉治土垠。郦氏所引魏氏《土地记》曰:‘蓟城东北三百里有右北平城。’此后汉所治之土根,而平刚则在卢龙塞之东北三四百里,乃武帝时郡治,李广所守,今之塞外,其不在土垠明矣。又考《西京杂记》述此事则云:‘猎于冥山之阳。’《庄子》言:‘南行者至于郢,北面而不见冥山。’司马彪注:‘冥山,北海山名。’是广之出猎乃冥山,而非近郡之山也。《新序》曰:‘楚熊渠于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关弓射之,灭矢饮羽。下视,知石也。却复射之,矢摧无迹。’《韩诗外传》、张华《博物志》亦同。是射石者又熊渠,而非李广也即使二事偶同,而太史公所述本无其地,今必欲指一卷之石以当之,不已惑乎?”关于西汉时右北平郡治所平刚县,有多种说法:一说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甸子乡黑城村;一说是今河北承德市平泉县;一说是辽宁凌源市城西南八里安杖子村。据《凌源县志》记载:秦王赢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分36郡,在今县境置平刚县。西汉时期,移郡治于此。内蒙古有学者认为,李广射虎应该发生在右北平郡治所平刚。宁城县有打虎石,离黑城不到二十里,传说因李广射虎传说而得名。但只限于猜测,无古籍资料支持。东汉时期,右北平郡治所才迁徙至土垠,即今唐山市丰润东。不过,汉肥如县位于辽西郡与右北平郡交界处,如汉骊城县(今抚宁县)就属右北平郡。大凡今卢龙、迁安等地长城以内地区为辽西郡辖地,而今青龙、宽城、承德、平泉等地属右北平郡。李广率军袭击匈奴,随胡所向,逐水草而居,游移不定,射虎之处并不一定在右北平郡境内。《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刀斗以自韂,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司马迁只是记述其事,并未言明地点所在。从互联网上查得,只有明天顺五年《大明一统志》和弘治十四年《永平府志》记载其事,说明早在明代初期就有李广在永平府境内射虎的传说。当代考证者众说纷纭,但未得其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09
这是卢纶赞扬飞将军的威勇比不是真的,弓箭没那么大杀伤力除非是弩箭此为塞下曲六首中的第一首。本诗描写了威武的将军传达新命令时的誓师场面,千营军士的一同回应,正表现出威武的军容,严明的军纪及大家必胜的信心,读起来不免被这种雄壮的气势所征服
第2个回答  2013-07-09
历史都是很难说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