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我介绍一下印度的近代史

如题所述

近代印度(1757~1947) 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成立(1600)_起到它在印度占有统治权时(1757),有一段早期殖民掠夺史。这段历史在年代上属于印度中世纪末期,但它的时代性质则属于殖民统治的早期。
英国在印度的早期殖民掠夺(1600~1757) 葡萄牙人收购印度的香料在西方销售,获得厚利。继之而起的是荷兰。1600年12月31日,英国为了同荷兰商人竞争而成立了英国东印度公司。1623年英荷达成默契:荷兰垄断东印度群岛,英国垄断印度次大陆。
英国东印度公司在1609年续领特许状时,取得了5项特权:掠地铸币、筑城养兵、缔结盟约、宣战媾和、审理刑事民事案件。后来,东印度公司的中心从西海岸转移到孟加拉。在这个时期内东印度公司的活动主要是为建立政权准备条件。1765年东印度公司取得孟加拉、比哈尔、奥里萨的收税权,主宰了孟加拉。公司直接掌握了财政和军权,间接掌握了行政权。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工业资本家力图控制印度,以使英工业品畅销印度各地。所以,18世纪末与19世纪初也是英国在印度扩张领土最突出的时期。在55年内(1763~1818)英国在印度直接进行过30次兼并土地的战争 。在52年内(1766~1818) 英国与印度地方政权签订过23次割地条约。它在50年内(1765~1815)解决了欧洲其他国家在印度绝大多数的据点。
1818年6月,马拉特势力覆灭。拉贾斯坦、中印度、卡提阿瓦半岛的一些首脑都承认了英国的主权。除旁遮普和信德外 ,英国已经控制整个印度 ,印度成了英属印度帝国。1818年后,殖民统治基本上处于巩固政权时期,但是也还有过两起兼并高潮。第一批被兼并的是信德(1843)和旁遮普(1849),英国殖民地疆域就达到了防范沙俄南下的天然界线。
另一批被兼并的土邦是贝拉尔(1853)和奥德(1856)。贝拉尔是理想的原棉供应地,奥德是理想的英国棉织品的销售市场。 英国用“绝嗣丧权原则”兼并的土邦有萨塔拉(1848) 、那格浦尔(1853)和詹西(1854)。最后阶段的兼并引起了1857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这次大起义后,英国正式结束了名存实亡的莫卧儿王朝,也结束了东印度公司。1858年颁布的英国女王诏书开辟 了一个新的统治方式。
英国政府直接统治印度(1858~1947) 1858年后,英国政府直接统治印度。在印度的最高机关是印度政府。印度政府由印度总督及其执行委员会组成。印度总督称为参事会总督,又称副王,由英王任命,任期5年。总督的执行委员会成员6人,任期5年,也由英王任命。外交部部长由总督兼任,其他各部由执行委员会分配。立法工作由执行委员会的扩大会议进行。扩大会议的成员有在职官员、应邀人士和当选人士。全印度分13省,其中五大省为孟加拉、孟买、马德拉斯、旁遮普、联合省。省有级别,级别差距很大。马德拉斯和孟买的省督及其执行委员由英王任命。全印度的土邦约有700个。大土邦只有海得拉巴、迈索尔、巴罗达、“克什米尔和查谟”。英国对土邦有严密的监督制度,严禁国内外结盟。
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掠夺和剥削 1702~1813年,英国东印度公司通过贸易、直接掠夺、实行以柴明达尔为对象的永久性在此建立商站土地整理等方式对印度进行殖民掠夺和剥削。19世纪中叶,田赋约占东印度公司总收入的2/3。

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工业资产阶级的成长,1813年英国议会取消了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贸易垄断权。从此,印度逐渐成为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1833年英国议会作出决定,准许英国人在印度经营种植园。这是英国把印度直接变成它的原料产地的开始。从19世纪中期起,英国资本开始输入印度。19世纪后期,英国对印度的投资主要限于铁路、水利和种植园。其中以铁路为主(始于184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资本大量进入印度的工业部门。印度成为英国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的结果,使印度的大量财富流入英国。史书称之为“财富外流”。
印度资产阶级的形成和发展 从19世纪中叶起,印度开始发展民族工业(主要是纺织工业 。70、80年代,在西印度的孟买和艾哈迈达巴德形成了第一批工业资产阶级。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印度已形成了第一批民族资本垄断集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08
所有东方文明古国近代史的开端,其实都差不多。无非是
  
  
  
  国大党的出现,于三个人有着密切关系。前两个是印度人,一个叫瑙罗吉,一个叫班纳吉。为了行文方便,姑且称前者为老吉,后者为小吉。两人的出身背景,刚好是人生命运的两极。老吉出生在孟买一个拜火教士的家庭,他的人生异常顺遂,良好的教育,留英的背景,议员的身份确保他成为当时本土上层精英的代表,而小吉的人生就灰暗了许多,他出生在孟加拉邦一个普通婆罗门家族,成年之后,赴英参加高等文官考试,但因为英国人修改了考生年龄限制而落选,虽然后来经过不断申述,被补用为一个县的副治安官,但没多久还是因年资问题被罢黜,行政官既然无望,于是转而想去投考法官。结果又被拒绝。最后也是最老套的桥段出现了,一个好公务员的苗子消失,而一个体制外抗争的领袖人物出现了!
  
  
  还有一个关键人物是个英国人,休谟,一个英印当局退休的高级文官,同时也是一个英国自由派人士。他向来认为所有问题,都是英印朝野双方之间缺乏沟通造成的,因此主张建立双方之间联系的管道,经过与大,小吉的多次协商,终于在19世纪80年代,国大党应运而生。
  
  
  起初十年,风平浪静,朝野一直都有良性的互动。但随着党势扩容,国大党内部开始慢慢显现派系的分野。围绕两个中生代的代表人物,提拉克和郭克雷,国大党分成了激进和温和两派。这二位其实是老乡,都是马哈拉施特拉邦人。郭克雷主张与殖民当局对话,走议会路线,是国大党里的主流温和派。提拉克可就不同了,他主张走街头群众路线,要求尽快实现自治,并且以印度本土英雄,当年反抗莫卧儿入侵的希瓦吉大帝为号召,鼓动青年激进分子进行暴力抗英的活动。
  
  
  二者角力,外部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1905年,随着当时的总督寇松宣布要把孟加拉邦一分为二,把东部划分给英国人信赖的穆斯林掌握时,形势慢慢开始变得对提拉克有利起来。围绕反分割案,激进派开始向党内温和派发难,以至于在一次年会上,两派大打出手,温和派自然打不过暴力份子,于是叫来英国警察,两派至此分裂。英国当局自然不会错过天赐良机,就势把激进分子或抓或关,剩下的漏网之鱼,也只能纷纷流亡海外。
  
  
  在国内提拉克入狱,郭克雷辛苦整理党务的时刻。一个普通的激进流亡者,在海外流亡过程中,不经意间为印度民族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这位仁兄,名叫达斯。他化装成和尚逃出印度,经日本前往美洲。在东京逗留期间,联络在日印人举行纪念希瓦吉的大会。碰巧会说梵语的苏曼殊也在场,一来二去就介绍给同盟会大佬章太炎认识,经过一通连比划带猜的英,日语交流,原本八竿子打不着的两拨人由此定交。章太炎认定所谓希瓦吉就是有印度版的朱元璋,由此一路推论,印度之所以会沦于英国之手,根子就在当年莫卧儿蛮族入侵,和满清猾夏是同一个道理。这时另一个理论大师刘师培又跳了出来,引申发挥,不光是中印,还有埃及也是先被土耳其侵略,才败于英法,菲律宾是先亡给西班牙,后来才被美国捡了漏,如此等等。越说越投机,两国乱党于是决定建立跨国联合组织---亚洲和亲会(也有翻译作亚洲博爱兄弟会的)。
  
  
  接着这位在同盟会汉文文献里被称作“带君”的达斯先生,前往美国入伯克利分校,也不好好读书,顺着美洲洪门致公堂的关系,被安插到加拿大出入境事务处,专门负责从印度招募骨干分子,然后送去美国参加国民警卫队,接受美国免费军训。后来又游历欧洲,更是愈发出息了,又和爱尔兰新芬党找到了共同语言,并沿着这条线打通了朝向柏林的道路。回到美国,已经是一战了,于是接受德国援助,军火,爆炸物,什么危险玩什么。最后和旧金山的德国领事策划在美洲本土搞反英暴动。被捕,判了几年。美国也是一片神奇的大陆,这种两劳释放人员,出狱之后本该控制使用,不知怎地,又被他混进大学校园,摇身一变成了教授,开始搞文化基金会,一直资助印度海内外的民粹事业。
  
  
  除了上面这位印度海外民粹运动的奠基人达斯先生之外,还要提上一提的是印度日后极左和极右两翼的开山宗师。说到底,这两位其实系出同源。左翼的罗易,一开始就是跟着达斯先生混饭吃的马仔之一,从孟加拉到美国,再到联络德国,一直都有他一份。直到美国那次大逮捕之后,被抓坐牢的一批就是日后的右翼,罗易这批由德国安排逃入墨西哥游击队控制区。一战结束,金马克贬值,卢布升值,随之就是墨共创立。罗易一路到了莫斯科,然后供职于中亚局,最后成为印共教父,他和中国其实也有渊源,汪精卫就是看了他给的五月来信,才下了武汉分共的决心。
  
  
  还有一位右翼宗师,萨瓦卡,马哈拉施特拉邦人。父亲死于十九世纪末的一场大鼠疫。在那场黑死病恐怖中,少年丧父的他目睹提拉克作为志愿者首领积极开展救护活动,于是决定追随提拉克,就像热爱自己的父亲一样。随着提拉克被捕。萨瓦卡
第2个回答  2013-07-08
1600年英国侵入,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年开始沦为英殖民地,1849年全境被英占领。1857年爆发反英大起义,次年英国政府直接统治印度。1947年6月,英将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同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独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成立,为英联邦成员国。

我大概能知道的就这些-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