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后的感想、急、急

林黛玉进贾府后,她是怎么想的,她有什么感受……急啊、明天下午就要……150字左右……

作为荣国府的至亲贵戚,林黛玉也不例外地是那一社会统治阶级中人。她出生于一个世袭侯爵、支庶不盛的书香门第,这就是为那一时代不少人羡慕不已的所谓“清贵之家”。官僚的父亲,因为“聊解膝下荒凉之叹”,把这个独生女儿提到男子的待遇来抚养,从小便教她读书识字,爱之如“掌上明珠”。看来,她有着一段比较娇惯的、不受拘束的童年生活。但是,由于先天的体质纤弱,再加上母亲的早丧,使我们又看到,在她的童年生活中,又笼罩着一层不散的忧郁。
这个清贵的官僚家庭,似乎没有来得及对她进行更多的阶级教养;也似乎没有来得及把那一社会给女人所规定的一切,带给她以深刻的感受;而是只给她的终身留下了一个空洞而温暖的回忆,让她向社会人生迈开了第一步。为了“减轻父亲的内顾之忧”,她来到了正是“花柳繁华”的荣国府。
初到荣国府时,我们看到林黛玉留神地观看着一切,彬彬有礼地应接着一切。她似乎谨记着母亲的遗言:“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因此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可是,我们又看到,她似乎并没有认真这样做。她很快地就给荣国府的人们,留下了“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印象。
原来,她初来时的那种“留心”、“在意”等等,只不过是从这样的一个动机出发:“恐被人耻笑了去。”毋怪乎她没有给人留下多少好感,而只是让我们知道,这是一个有着高度自尊心的少女。
林黛玉首先是个内慧外秀的女性,“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首词中尽现了黛玉迷离、梦幻、病态、柔弱、动静交融的美丽和气质,我找不到一个更好的形容词来综合形容这样脱俗的美和媚,或者“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也或者“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林黛玉之美,还表现在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
黛玉天生丽质,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却又作出“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葬”的诗句,为何?就是因为太注重细节了吧,到头来竟在无奈中香消玉殒,留下千古遗愿。
可惜了,红颜薄命。
黛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哭得最美的女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林黛玉聪明识礼,心思过人。在贾府处处留心,时时在意。她进入贾府时,进的是侧门,贾政、贾赦二人均为来相见,在她本就多疑的心理更加明白:自己是外人,一个林姓的人住进了奢华气派的贾府,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这里将无人可以依靠,这是无奈的选择。要多留心别人的言语,谨慎小心,做到礼貌周全;要多观察别人的行径,效仿得体,免得落人耻笑。这样的寄人篱下的生活明明白白摆在这里,以后的日子是不可能开心快乐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7-08
,她,林黛玉,是悲伤的,她寄人篱下,有说不尽的悲哀,她孤苦伶仃,虽有外祖母疼她是宝,但那有什么呢?有云: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 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这是她在贾府的行为准则,是她在贾府的处事态度,试想处处看别人脸色行动,在一个人的心理埋藏有多少说不出的苦衷,这注定她将一生的悲哀用泪来埋葬,她,多愁善感哪怕是一朵花掉落枝头,寄人篱下的她在也不是在林府中做自由的千金,失去了以往的自由,有云:旁边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李,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外间伺候之媳妇丫鬟虽多,却连一声咳嗽不闻.寂然饭毕,各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当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养身,云饭后务待饭粒咽尽,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脾胃.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 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早见人又捧过漱盂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
第3个回答  2013-07-08
啊?果果啊、、确定是你问的? 好大啊。。。(此处省略150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