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生哲理”为话题的作文

速度呀!!1点半前要给个答案呀! 高一水平的

高尔基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看一本好书就好像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每天晚上,做完功课我便咬一枚青果,捧一本心爱的书,与作者"秉烛夜游"。
  我与书中人物一起赏花、听雨、观海、望云,也会"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还会为琼瑶的千古情节"泪湿春衫袖",更会被钱钟书的幽默睿智逗得掩卷遐思。
  渐渐地,有了"我报路长嗟是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的才气,有了"坐看云起,傲视群雄"的豪气,也有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傲气……
  我开始欣赏"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感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震撼,赞佩"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豪迈,心颤"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阔……
  走进书的世界,轻柔、飘渺,真像我一个人在做梦,走在空中,拨开前面挡住视线的白云,看到了一个又一个海阔天空的新境界。
  我读历史。
  刘备三顾茅庐,人人都说诸葛亮架子大、傲慢,我却不以为然。我们试想,诸葛亮从小饱读诗书,胸怀凌云状志,三分天下的宏图早已在心中酝酿成熟,要施展如此伟大的宏图怎能逢人便讲呢?他的用意无非是要探探刘备的诚心,看他是否有鸿鹄之志,是否能从善如流,是否值得与之共建大业。如果一个人才张三传也应,李四传也到,那他还算什么人才,至少不是第一流的人才吧!
  我读科普。
  原来人类社会以前只是一个二维平面,充其量是个面积在不断扩大的平面。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使它扩展为立体三维空间。也许很快,互联网的大规模普及又给它添上一条时间坐标轴,成为四维空间。
  我读哲学。
   英雄用武之地没有天空,伟大的演出没有观众,思想寂寞而发出最吓人的呼喊,四周却是一片沉默,越来越强制的沉默--这就是尼采的悲剧。
  我读音乐。
  在大自然里音乐所吐的是海潮的升腾,巨风的激荡,那永存在静寂的天簌间的交响。它罗列宇宙一切的庄严与和谐,松涛与流泉的共鸣,和风与垂柳的合舞,花开花落虫鸣鸟呼的交织,或者自远而来更远而去的  空谷震响的回音。
  我读文学。
  我认为海明威干净而无抒情性的记叙是美的,而卡夫卡干涩郁抑的心理描写是不美的。马尔科斯的魔幻是美好的,而昆德拉的幽默是不美的。
  我与书籍的情缘会绵延一生,正如我对罗素的崇拜会持续一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07
宇宙的高深莫测,我们仅仅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是无法彻底探究的。但宇宙给人类发出的任何"信号""信息"却可以给我们启示,从而得出结论。
但没有惟一的答案。
你可以说暴风雨是可恶的,它毁坏了设施,摧毁了民宅。但这之后,是艳阳天,庄稼因此而更健壮,天空因此而更美丽,因为出现了五彩斑斓的彩虹。
任何的事物都在变化,从而使它的本质,它的价值也跟随着波动。
由此联想到人生。对于千姿百态的大自然而言人是渺小的;对于宇宙的变迁,时空隧道,人生是短暂的。但人是有智慧、有言语、有意识的。因此人是宇宙间惟一的思想者。
毫无怀疑,人生更丰富多彩!
当新生儿的啼哭声响起时,他对这个陌生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于是呀呀学语,蹒跚学步,成了幼时惟一的欢乐。
待到了渴求知识时,他进了学校,于是在这个世界上,他有了另一个愿望。在与外界的交往中,他学会了自立、自强。于是有了攀登科学高峰的渴望。
他懂得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拼搏、汗水,成了他青年时的资本。日积月累对于世界对于人生充满了自信,在朝气蓬勃的青年人眼里,美好的生活,绚烂的季节,火红的玫瑰时刻闯入心灵。
在旅行中,青年人会大声歌唱,唱出对奇景的赞叹,唱出对生命的渴望,唱出对大自然的热爱。
在遭受失败时,青年人会鼓励自己,因为他知道"失败乃成功之母"。
生活对青年人来说,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人生的最后驿站,是老年,不要悲伤,有了年轻时积累的资本,老年更多姿多彩。
常见湖畔坐有满头银发的老者钓鱼,那一份悠然自得,是美好的。
老年人时常聚在一起回忆往事,少年时的幼稚,青年时的火热,爱情的甜蜜,不时舒展满脸的皱纹,开怀大笑。
人的一生,美好而短暂。
人生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你可以热情,可以奔放,可以沉默,也可以冲动。因为生活就在你手中。
把握好手中的生活之舵,人生将会丰富多彩。
评点:这是一曲不断拼搏、不断进取的人生赞歌。作者把人生置于高深莫测、千姿百态的宇宙背景下透视,让读者倍增人生美好而短暂之情。文章由对五彩斑斓的宇宙的感叹,类推出人生的更为丰富多彩,引出对人生奇景的礼赞。"他"的成长历程,"他"的从小到老,是自立自强的进行曲,是热爱生活的战斗鼓点。全文多用短句构段,其中2/3的段只是一句话,有的短至八九个字,表现出思维的跳跃与欢快,洋溢着青春的热情
第2个回答  2013-07-07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第3个回答  2013-07-07
人生旅途自己把握

  随着一天天地成长,人生的旅途越来越艰难,前面的路充满了荆棘和坎坷。虽然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但我们是像但丁那样“走自己的路”,还是做波兰的“常问路的人”,或者学习达�6�1芬奇的“认真考虑”别人的话,还是听从塞纳克的警句?看来,只有靠我们自己把握了。

话说:自信能给予人无穷的力量。难道不是吗?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之前,都必须充满自信。无论问题是容易的还是困难的,我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是最棒的。这是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海伦�6�1凯勒就充满了自信,虽然她听不见,说不出,看不到,但她坚信自己可以创造奇迹。她做了一个虽眼盲心不盲,虽耳聋思想不模糊,虽口哑却精神不亚于常人的伟人,被世人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这是多么崇高的荣誉啊!她靠的是什么?就是她那坚定的信念,那份伟大的自信。早年跛脚的郑丰喜,别人说他不能上学,但他满怀自信,不仅上了学,还年年拿第一;别人说他骑不了自行车,但他满怀自信,硬是在体无完肤之后让自行车成了他的脚;别人说他一辈子都要跛脚,但他满怀自信,从小就对家人和自己说:我一定要站起来,我还要穿皮鞋。最终他做到了。他依靠自己惊人的自信,使他这艘汪洋中的小船在大风大浪等灾害的攻击下依然不翻。我们感叹这些名人真出色,出色在哪里呢?就在于他们比常人多出的那份自信——他们相信自己。

  当然,我们要走好人生的路,还需要听取别人的意见,但并不是每个人的意见我们都要吸纳,而要做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样才能使自己找到前进的捷径,不致于浪费青春。但无论怎样,向我们提出意见的大都是出于好心。我们应当虚心接受,然后再经过自己的大脑,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明智的选择。正所谓一个好的君主,他一定能做到虚心听取诤言,不怕丢面子,明白“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的道理。这样才能治理好国家,才能做一代明君,流芳百世。不只是君主,人人都应如此,才不枉自己活了这么多年,才不会觉得人生了无生趣,才对得起上天赋予自己的生命。

  朋友,人生旅途上,别忘了带上一张精致的,而且能帮助你走得更好的名片——相信自己但也听取别人的意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