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不臧否人物”是什么意思啊?

如题所述

意思是:他从来不褒奖或贬低任何人。

出自唐代房玄龄《阮籍传》,选自《晋书》中列传第十九。

节选原文:

会帝让九锡,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沈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据案醉眠。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瘠骨立,殆致灭性。

译文:

到了司马昭辞让九赐之封的时候,公卿要辅助他登帝位,让阮籍起草劝进书,阮籍喝得大醉忘记了起草,公卿们临到公府时,让人来取,见阮籍在伏案醉眠。使者把这事告诉他,阮籍写在案上,让人抄写,没什么改动,言辞十分清正难辩,被当时的人所推重。

阮籍虽然不拘于礼教,但是讲话言辞深远,不评论别人的好坏。天性特别孝顺,母亲死时,他正和别人下围棋,对弈者请求中止,阮籍留对方一定下完这一局。事后饮酒二斗,大哭一声,吐血好几升,母亲下葬时,他吃了一只蒸猪,喝了两斗酒,然后与灵柩诀别,话说罢了,又一声恸哭,于是又是吐血几升。伤害了身体,骨瘦如柴,几乎丧了生命。

扩展资料

《晋书》是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晋书》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

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

中国自唐太宗时开始设馆修史;修成六部正史,《晋书》便是其中的第一部。唐太宗历来很重视修史,今存“二十五史”,其中就有六部史书是在唐太宗时期修成的。他曾经有一篇诏书,指示皇家史馆重写一部《晋书》。

李世民之所以选择晋书来写史论,主要因为西晋是个统一的王朝,它结束了三国时期几十年的分裂局面。然而它的统一又是短暂的,不久就发生了中原地区的大混战,此后便形成了东晋和十六国、南朝和北朝的长期对立。李世民作为统一的唐朝的创业之君,很想对于晋朝的治乱兴亡进行一番探索,作为借鉴。

正由于这个缘故,所以把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司马懿和完成统一事业的司马炎当做主要研究对象。《晋书》由房玄龄等人负责监修,组织一批史家和学者,以南朝齐人臧荣绪所写的《晋书》为蓝本,同时参考其他诸家晋史和有关著作,“采正典与杂说数十部”,兼引十六国所撰史籍,从贞观二十年(646)开始撰写,至贞观二十二年(648)写成。

唐太宗亲自为《晋书》的《宣帝纪》《武帝纪》《陆机传》《王羲之传》分别写了史论。《晋书》问世后,“言晋史者,皆弃其旧本,兢从新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晋书·阮籍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印象中,好像是出自竹林七贤之阮籍,你可以去查一下阮籍。
《晋书·阮籍传》:“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臧”(zang第一声),善。
“否”(pi第三声),恶;贬,非议。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6-04-02
一般形容一个人厚道,但是现在也说一个人圆滑
第3个回答  2006-04-02
不对别人做出好与坏的品评
第4个回答  2006-04-02
意为:不评论别人的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