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的两个想法总是在对抗挣扎纠结怎么办?

初中毕业,因为初二时叛逆等一系列原因导致放弃了中考去了技校。有时候觉得唉无所谓了随便吧,有时候就觉得很难过,不想去面对,前途无望了还不如一跃解千愁。昨天刚去技校报过名,刚报名的时候还很开心觉得每天放学都很早什么什么的,但现在内心又陷入了一种挣扎纠结对抗的状态

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在《局外人》里讲了一个故事:主人公默尔索因意外杀人被捕入狱,却被众人指控为杀人不眨眼的魔头,因为默尔索平时待人冷漠,就连母亲去世时也没有表现出一丝悲伤的情绪。
可这一切只因默尔索目睹大多数人的行为表里不一,所做的并不是内心所想要的,而默尔索想要逃离,完全遵照内心本性,做一个我行我素的局外人。默尔索的行为看似冷漠和荒诞,实际上却折射出人物难以遏制的内心冲突——身处人群之中,到底应该迎合别人,还是保持特立独行的状态?
应该说,人只要活着,就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每种选择的结果可能完全不同,内心难免出现冲突。卡伦·霍妮在《我们内心的冲突》中就探讨了这个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诠释内心冲突的症结,将带给我们一些新的启示。
《我们内心的冲突》出版于1945年,至今畅销全球70多年,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文字。作者卡伦·霍妮,是著名医学博士,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她是最早的社会心理学倡导者之一,在精神分析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本书主要通过对普通大众的心理研究,探讨了人们内心主要的冲突类型以及外在的表现形式,分析各种相互矛盾的因素以及没有解决内心冲突的后果,最终从心理学的角度给出建议,可操作性强。卡伦·霍妮认为,正视内心的冲突,寻求解决的方法,我们的内心就能够获得最大的自由。

一、内心冲突是一种什么体验?

在《圆桌派》某期节目里,演员陈坤说到自己在出道之初,特别在意观众对自己的评价,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倾向于更加卖力表演,可是内心却处于一种对立冲突的状态,自己状态变得很焦虑。
陈坤所说的“二元对立拔河状态”,就是个人内心冲突的形象化呈现,心里既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又渴望简单地做自己。想想明星都有内心冲突的时候,更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生活中,假如你面临这样的选择,可以反观自己的内心:

当你和恋爱对象结婚,是因为真心喜欢这个人,还是觉得两人条件都差不多?
看到亲人离世,是由衷感到悲伤,还是只是按照世俗惯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选择成为老师或医生职业,是出于内心渴望,还是因为职业待遇和福利关系?

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很难回答,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往往不知道自己的真实感受和需要。卡伦·霍妮在研究中发现一个意外的事实——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内心的冲突,更没有想过用有效的方法解决它,并且自身容易受外界的事情干扰,不知道自己的立场,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妥协,更不知道自己陷入了矛盾中。那么,内心冲突有什么具体的表现吗?
卡伦·霍妮告诉我们,一般普通人面对内心冲突的体验是,是当人们拥有两种或以上的选择时,这些不同的可能性结果都是他想要得到的,但他可能最终从中做出一个艰难的选择。
而对于内心冲突严重的人,甚至可能发展成为神经症患者,当他们陷入内心冲突时,是没有自我意识的,由于受到两股相反方向的力量作用,可能两个方向都不愿意跟随,甚至不愿意做出决定。
现代人总会面临各种选择,多个选择的结果往往带来不同的冲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会解决内心的冲突,几乎是每个人一生都需要面对的课题。

二、向内探索,找到冲突的根源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里提出,人的一生所有的事情都围绕三大客观事实进行:一是职业谋生,二是参与社交,三是两性相处,这些事实的本质都离不开与人相处,也即人际关系。
从这个角度来说,生活中常见的选择问题,诸如选择安稳的工作还是创业,对于朋友的请求应该帮助还是婉拒,结婚对象要看门当户对还是心动因素等,由此引发的内心纠结往往是和人有关的。可这些几乎我们每个人都会碰到的事情,却因为过于细微和寻常,反而让我们意识不到它的存在。
在阿德勒学说的基础上,卡伦·霍妮进一步提出,人的内心之所以出现冲突归根到底,在于人际关系出现混乱和缺失。那么,对于内心的冲突,大多数人会怎么处理呢?
在与人相处中,当内心发生冲突,大多数人会采用四种应对方式。一是试图隐藏内心的冲突,避免直接面对纠结的问题,由此可能带来行为上的拖延。二是疏远他人,保持和他人的情感上的距离。三是远离自己,在心中创造出一个理想的自我形象,来取代真实的形象,从而获得别人的认可。四是外化作用,内心认为事物发生的原因都由外部因素造成。
书里举了一个经典的案例:一个自由职业设计师偷窃了好友的钱,问题是他是很注重友情的人,这种偷窃行为让人难以理解。因为假如男子需要钱用,只要他开口,好朋友就会欣然地借钱给他,可他却选择偷窃的行为。
在卡伦·霍妮看来,这是一种远离自己的内心冲突表现。由于这个男子对爱有强烈的渴望,希望得到别人的关照,也即从别人身上得到好处。此时,他的内心和行为就表现出明显的冲突,既想得到他人的感情,又想让自己处于支配的地位。对于他来说,别人应该为了帮助自己而感到荣幸,而求人帮忙对于自己是一种羞耻。因此,在他心中营造了一种高大的自我形象,变得只想索取,而不愿接受。
对于内心的冲突,人们会无意识地选择相应的方式应对,从而本能地超越冲突。不过,内心的冲突,归根到底是自我和他人的关系出现了不平衡。因此,通过向内探索,认识自我的内心,才能真正找到冲突的源头。

三、化解内心的冲突,从直面问题开始

现代社会中,几乎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焦虑,诸如健康问题、财务紧张、婚姻危机、职场压力等,并由此带来不同程度的内心冲突。
事实上,我们很多内心的冲突并不只是单纯的个人问题,而是被我们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所影响和催生的,冲突往往和信念、信仰和道德价值相关,同时每个人的行为也被社会文化所定义。
举个例子,父母想让孩子长大成为教师,如果孩子只是单纯地接受父母的价值观,并拿过来当做自己的愿望,那么孩子内心并不会发生冲突。只有当孩子内心开始觉醒,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内心冲突就出现了。
卡伦·霍妮强调,冲突源于我们与他人的关系,要解决人的内心冲突,需要重塑自我和他人之间的冲突,归根到底是认识自我,和世界和解是化解冲突的最佳方式。因此,想要化解内心的冲突,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直面问题,不要忽略它,能够意识到内心正在发生的冲突。
有意识地直面问题,必然带来不适,但如果选择逃避和忽略,只会让我们陷入冲突之中无法自拔,内心变得更加焦虑。可见,直面内心的冲突,需要勇气。
二是要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有意识地认识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
人的选择总是在无意识中受到别人的影响,比如每年都有很多高校毕业生纷纷选择公考,在选择就业时,更要明白自己的初心是什么,是体制内的生活,还是自由的发展空间,而不是被大众裹挟着脚步前行。
三是建立个人独立的价值观,在自己的真实情感基础上与人相处。
我们必须拥有一套自己看待世界的价值观,才能够真正认识内心的冲突。比如当一个已婚男子爱上另一个女人,此时他已经陷入了冲突,但如果他对婚姻信念和价值无法确定,那么他可能会随意选择一条省事的解决方法,而不是面对冲突正确做出选择。
四是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于冲突,敢于选择或放弃相互矛盾的事物。
要知道的是,人的内心之所以出现冲突,就在于面临多种选择,同时想要得到两种相反的可能性结果,但这是难以实现的。而化解内心的冲突,要敢于选择或放弃相互矛盾的事物,并能够对自我的行为负责,以及承担相应后果。
除此之外,还可通过管理学上的SWOT分析工具,列出每个选择的内部优势、劣势,以及外部机会和威胁,让我们看清每个选择背后隐藏的可能性结果。
应该说,有意识地认识和体验冲突,往往会给人带来不适,但这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能力。我们越是直面问题,寻找解决的途径,内心就越能获得更为强大的力量。
卡伦·霍妮在《我们内心的冲突》里告诉我们,想要化解内心的冲突,不仅需要理顺自我与内心的关系,也需要理顺和他人的关系,从而丰富自我的生命体验,成为更好的自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30
说明你对未来不确定,不知道自己的选择以后会不会后悔,因为技校听起来就不比上高中上大学名声好听。有机会能去上高中最好上高中,学技术学的好也很好找工作,可是可选择性低。有正经学历对以后找工作有帮助,可能也会影响你工资拿多少。

如果已经没办法去上高中,技校如果能考大专那你也去努力,在大专上专升本(全日制本科),读出来含金量很高。你询问下招生办老师,能否报考大专。
如果你学习了好的专业,对你的发展也很有帮助,像初级会计证报考条件必须具备教育部门认可的高中毕业(包含:职高、技校、中专)及以上学历。
你还非常年经,以前的决定不一定说你是错的,只是当时的情况跟现在不一样。你做好现在的就好。
第2个回答  2021-12-18
既然已经上了技校就接受并且多努力,不要每天就陷入纠结之中,心动不如行动,最好是积极培养自己的能力,为以后就业做准备。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职业专业技能,多去社会上进行实践。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6-30
内心的两个想法总是在纠结,总是在打架,那么可以找朋友聊一下。看看让他怎么参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