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立意方法

如题所述

一、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二、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
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分析】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免偏颇。只要我们再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就会明白这则材料的主旨才是话题——“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材料对“珍惜”有了更具体的限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7-20
多角度入手: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 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明确提出质 疑。 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 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 的推理、引伸。 "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 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 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第2个回答  2020-10-17
在《综合应用能力》考试“材料作文”题型中,经常会看到题目要求做到“立意深刻”。

所谓“深刻”,多指文章的见解、立意有深度,且角度切入比较独到。

可是究竟如何做到在考场上能够把材料作文写得深厚、深刻?深厚、深刻,源自什么?或者说,影响作文深厚深刻的要素有哪些?

具体来说,在作文写作中,深刻表现为透过现象深入本质,能够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等等,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审题正确,切中核心;二是层层深入,富于理性思辩;三是材料丰厚,分析到位。

审题正确,切中核心

在考场上,深刻的论证源于正确的立意、鲜明的观点和独特的视角。离开了对作文命题材料的深度分析、深刻理解和独特表达,就谈不上议论表达的深厚、深刻。所以,审题时对作文材料的深度理解、准确把握非常关键。

材料作文之所以没有走向深厚、深刻,主要原因是审题阶段对材料的理解、领会就比较肤浅、平庸。作文起点肤浅平庸,展开论证时当然也就不能很顺利地走向议论的深刻了。一般地说,作文审题过程是咬文嚼字的过程,也是思想不断深入、不断成熟的过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