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一文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介绍重点?

如题所述

《故宫博物院》一文以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作为重点,详细介绍了它的方位、外观、内部装饰以及功用,这样,读者既对故宫的“心脏”——太和殿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又能够由点到面,对故宫的整体特点产生比较深刻的印象。

后面虽然对中和殿、保和殿、后三宫等建筑一笔带过,但读者因此而获得的鲜明印象井不会模糊。文章最后一段写在故宫北门对面的景山高处望故宫,人们会不由自主地对这“宏伟的建筑群”“和谐统一的布局”发出惊叹,既呼应前文,同时也正是读者此时的由衷感受。

从位置上讲,太和殿是紫禁城的中心,也位于北京城的中心;从功能上讲,太和殿是皇帝举行重大庆典的地方,代表了皇权;太和殿是故宫博物院建筑群的杰出代表,体现了故宫的特征。

扩展资料

《故宫博物院》一文大体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读者既从中获得了对故宫的一般性了解,又对祖国的传统建筑艺术产生自豪感。

作者总说和分说相结合。在逐一介绍各个宫殿之前,先概括介绍故宫的总体布局以及它的外观概貌和建筑特点,然后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加以介绍。

最后一段,借登临景山俯瞰故宫全景,对上文的具体分说作综合总括,再次突出这个建筑群布局的和谐统一,使读者对这个建筑群总体和局部的特点,获得明确、完整的印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30

因为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

对太和殿,先写使三大殿成为统一整体的台基──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并且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这就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

再写太和殿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壮丽(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的斗拱、额枋、梁柱,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内部装饰的庄严富丽(金銮宝座、雕龙屏、金柱、藻井、梁枋等上面都装饰着多姿多态的龙);

最后从它的位置和功用上(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说明它在设计方面的象征意义──过去封建皇帝凭借雄伟的建筑显示威严。使用的说明顺序是由外到内、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扩展资料:

《故宫博物院》的写作背景

1979年夏,作者正式动手写本文,但1978年秋天始,作者已经开始酝酿这篇文章。在写另一篇文章《天安门颂》的时候,作者翻阅的有关天安门的资料大多是和故宫的资料连在一起的。天安门和紫禁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激发了作者写故宫的强烈愿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6-19
在众多的宫殿中,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太和殿和养心殿作为重点来介绍?
明确:从全文看,重点说明前朝和内廷;就局部而言,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因为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文体,最能体现故宫建筑设计的特色——处处体观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皇权至上的思想。重点介绍此殿,就能使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貌。养心殿是封建帝王的活动中心,文章较详细地介绍封建帝王的罪恶历史,说明它在历史上的重要“位置”,自然能体现出“故宫”的特征,所以文章也作重点说明。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6-19
三宫六院的皇家建筑,都讲究“九五之尊”。太和殿的间数为横九纵五,就是根据“九五之尊”而来的。紫禁城是明清皇宫,但我们看到的太和殿却是11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太和殿等宫内建筑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火灾,殿宇四周檐下由一圈廊子相互连着,一处失火就可能火烧连营,所以将有的廊子改为砖墙。太和殿在明朝是9间,清初也是9间。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皇宫御膳房失火。一阵狂风袭来,大火烧向太和殿的配殿,继而顺着斜廊烧到了太和殿。事后,康熙下令将6名火灾肇事者杀头,又下令在重修太和殿时将其东西两侧各加一道防火墙。当时,殿周围都是廊子,后来改建时工匠想出了一个办法,即把太和殿山墙向外堆,把山墙下檐廊子包入殿内叫夹室,于是9间之制被打破了,太和殿多了两间夹室,看起来就成了11间。这就是太和殿9间改为11间的由来,也是清朝对宫殿格局最大的改变之一。
第4个回答  2021-11-12
因为巍然崛起的三座大宫殿昰整个故宫的重点,紫禁城内建筑的核心。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