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伤害到底有多大?看完令人深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3
01

“爸爸,我长大后就变成了你”

阿兰又对她的大儿子发火了!

这或许是她对五岁的儿子发的第1001次火了吧,好像她也不记得了。只是记得刚才的她就像一只情绪失控的狮子举着菜刀紧紧地把儿子逼到了墙角。

孩子被吓得就像一只失魂落魄的小羊,小小的身体蜷缩成一团瑟瑟发抖,苍白的小脸上放大的瞳孔恐惧的看着眼前的她。

“妈妈,妈妈……”阿兰突然感觉一双小手在身后用力拽她的衣角,同时也将她身体里剩的最后一点理智拽了回来。

“我到底在干什么啊,我怎么能这么对待我的宝贝们?”阿兰一把丢掉菜刀,将被吓得发抖的大儿子和身后刚刚会走路的小女儿拥入怀中。

“对不起,宝贝,是妈妈不好,妈妈错了……”

此时的阿兰发现,任凭自己怎么道歉,怎么亲他们,似乎也无法抵消她犯下的错误,只有无尽的自责与懊恼将自己折磨了一遍又一遍。

抱着怀里还在哽咽的孩子们,她心里不禁一颤,这一幕幕景象竟然看着是如此的眼熟,感觉像极了小时候的自己。

“爸爸,你在天上看到了么?我长大后真的就变成了你!”阿兰感到自己的心痛的都快要渗出血来了。

02

恐惧的童年=“暴君”父亲+软弱母亲

说到自己的童年,或许给大家带来的印象更多是怀念或有趣吧。而阿兰的童年却很少像别人提起过,因为在她的脑海中对童年的标榜似乎除了恐惧,还是恐惧。

小时候,阿兰的父亲在她心目中的形象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暴君”,他最大的本事就是打骂她的母亲和三个孩子。

记得有一次,在外面喝完酒的父亲一回来,就开始没事找事对她的母亲拳脚相向,年幼的她们被吓得只好蜷在墙角抱作一团。

“看你们那怂包样,长大了能有啥出息?”父亲吼完,又接着咕咚咕咚喝了一大口酒。

母亲见状赶紧上前递上毛巾挡着父亲,并顺势摆手招呼她们到里屋躲起来,她担心父亲会对她们动手。

还记得有一次,即便是躺在被窝里蒙着厚厚的被子,阿兰的耳边仍不断传来房间外父母的吵架声,又孤独又害怕的她竟然想到了自杀,想借此赶紧离开这个冷漠无情的家,彻底让她的灵魂得到解脱。

可是后来,还没等她解脱自己,父亲却得了一场大病离开了她们。

阿兰跪在灵棚前却一颗眼泪也掉不下来。因为她恨死他了,恨他剥夺了妈妈的幸福,同时也恨他剥夺了她们应有的家的幸福。

就这样,过了两年消停日子,阿兰苦命的母亲还没来得及享福,就因病去世了。

03

安全感的缺失让婚姻走向坟墓

沉痛的打击再一次袭来,让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自怨自艾,一蹶不振。直到遇见了他,一个高高的男生挤进了阿兰早已满身疮痍的生活。

男生对她铺天盖地地体贴照顾,让她第一次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她感觉似乎找到了自己的“理想男人”,至少他不像她的父亲。

他们恋爱了不到半年时间,就举办了婚礼。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渐渐露出了自己是本来面目。

“一日不见,甚是想念”没有了,“亲爱的”或“宝贝”等亲昵的称呼也没有了,剩下只有男人摊在沙发上玩手机,而阿兰则穿梭在各个房间操持家务。

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他对阿兰态度的转变和落差,让她很难接受。慢慢的她变的对他越来越挑剔,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情绪激动,向他发脾气。一开始他总是会哄她,让着她,可是时间一长,他也不再让着她了,而是两人一块吵,就这样,两人吵架,冷战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很快陷入了“歇斯底里的状态”。

最后,他离开了她,除了丢给她一双儿女,啥也没留下。就这样,阿兰自己一个人担负起了生活的重担,一边养娃,一边还要赚钱挣生活费。

孤独,无助,疲倦,焦虑各种负面情绪每天折磨着她,将她压的喘不过气来。有时实在受不了了,她就将情绪发泄在无辜的孩子身上。

04

每一个孩子的模样,都是原生家庭的复制

显然,原生家庭带给阿兰的伤害已不止停留在童年的回忆里。她的性格成长,婚姻家庭,亲子教育等很多方面都已经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个在缺少爱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怎么会懂得去爱别人呢?

当她恋爱时,从小缺少父爱的她,潜意识的将老公变成了“理想父亲”的角色,以为生活完美的样子,就是让自己像个孩子一样被男人宠着她,无条件的爱着她。岂不知,老公并不能代表自己的父亲,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也需要爱,需要理解和尊重。

当她有了孩子以后,她并不会正确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和教育,反而,又将父母当年的错误行为透射在无辜的孩子身上,让自己错误的童年在孩子身上继续上演。

如今,孩子受她和老公的影响,胆小,自卑,不善于表达等各种成长问题也显露出来。

著名心理咨询师荣伟玲说,“ 如果童年幸福,我们更可能复制幸福,如果童年痛苦,我们更可能复制痛苦。

所以有时候,自己的很多不良情绪不是因为现在的状态才产生的,而是过去所造成的。

荣伟玲还说:“好的父母是天赐的运气,可以让我们有一个好的心理基础。但是,生命之所以有价值,就在于我们能作选择。”

我们可以选择反省自己的人生,尝试改变自己过去的行为模式;选择努力地爱别人,对别人多一份理解和关爱;选择多陪伴孩子, 与孩子做亲子沟通,尽可能让他们拥有一个充满爱的家庭氛围。

我们现在的家庭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每一个孩子的模样,都是原生家庭的复制,只有我们真正放下原生家庭,走出原生家庭的围城,才能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家庭生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