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航天飞机又几部分组成?

红色的那个比飞船还大的是什么?

1969年4月,美国宇航局提出建造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工具的计划。1972年1月,美国正式把研制航天飞机空间运输系统列入计划,确定了航天飞机的设计方案,即由可回收重复使用的固体火箭助推器,不回收的两个外挂燃料贮箱和可多次使用的轨道器三个部分组成。经过5年时间,1977年2月研制出一架创业号航天飞机轨道器,由波音747飞机驮着进行了机载试验。1977年6月18日,首次载人用飞机背上天空试飞,参加试飞的是宇航员海斯(C·F·Haise)和富勒顿(G·Fullerton)两人。8月12日,载人在飞机上飞行试验圆满完成。又经过4年,第一架载人航天飞机终于出现在太空舞台,这是航天技术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航天飞机是一种垂直起飞、水平降落的载人航天器,它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发射到太空,能在轨道上运行,且可以往返于地球表面和近地轨道之间,可部分重复使用的航天器。它的轨道器、固体燃料助推火箭和外储箱三大部分组成。固体燃料助推火箭共两枚,发射时它们与轨道器的三台主发动机同时点火,当航天飞机上升到50千米高空时,两枚助推火箭停止工作并与轨道器分离,回收后经过修理可重复使用20次。外储箱是个巨大壳体、内装供轨道器主发动机用的推进剂,在航天飞机进入地球轨道之前主发动机熄火,外储箱与轨道器分离,进入大气层烧毁,外储箱是航天飞机组件中唯一不能回收的部分。航天飞机的轨道器是载人的部分,有宽大的机舱,并根据航天任务的需要分成若干个“房间”。有一个大的货舱,可容纳大型设备。轨道器中可乘载3名职业航天员(如指令长或机长、驾驶员、任务专家等)和4名其他乘员(非职业航天员)。其舱内大气为氮氧混合气体。航天飞机在太空轨道完成飞行任务后,轨道器下降返航,像一架滑翔机那样在预定跑道上水平着陆。轨道器可重复使用100次。
航天飞机是一种为穿越大气层和太空的界线(高度100公里的卡门线)而设计的火箭动力飞机。它是一种有翼、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由辅助的运载火箭发射脱离大气层,作为往返于地球与外层空间的交通工具,航天飞机结合了飞机与航天器的性质,像有翅膀的太空船,外形像飞机。航天飞机的翼在回到地球时提供空气煞车作用,以及在降跑道时提供升力。航天飞机升入太空时跟其他单次使用的载具一样,是用火箭动力垂直升入。因为机翼的关系,航天飞机的酬载比例较低。设计者希望以重复使用性来弥补这个缺点。
虽然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陆续进行过航天飞机的开发,但只有美国与前苏联实际成功发射并回收过这种交通工具。但由于苏联瓦解,相关的设备由哈萨克接收后,受限于没有足够经费维持运作使得整个太空计划停摆,因此目前全世界仅有美国的航天飞机机队可以实际使用并执行任务。
1981年4月12日,在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聚集着上百万人,参观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射。宇航员翰·杨(John W·Young)和克里平(Robert L·Crippen)揭开了航天史上新的一页。
这架航天飞机总长约56米,翼展约24米,起飞重量约2040吨,起飞总推力达2800吨,最大有效载荷29.5吨。它的核心部分轨道器长37.2米,大体上与一架DC—9客机的大小相仿。每次飞行最多可载8名宇航员,飞行时间7至30天,轨道器可重复使用100次。航天飞机集火箭,卫星和飞机的技术特点于一身,能像火箭那样垂直发射进入空间轨道,又能像卫星那样在太空轨道飞行,还能像飞机那样再入大气层滑翔着陆,是一种新型的多功能航天飞行器。
从1981年至1993年底,美国一共有5架航天飞机进行了59次飞行,其中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15次,挑战者号10次,发现号17次,亚特兰蒂斯号12次,奋进号5次。每次载宇航员2至8名,飞行时间从2天到14天。在12年中,已有301人次参加航天飞机飞行,其中包括18名女宇航员。航天飞机的59次飞行中,在太空施放卫星50多颗,载2座空间站到太空轨道,发射了3个宇宙探测器,1个空间望远镜和1个γ射线探测器,进行了卫星空间回收和空间修理,开展了一系列科学实验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探测实验成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22
苏联一共制造了十一艘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其中的世家已经被拆或拍卖,只有一架还封存在拜科努尔航天中心。
在美国航天飞机迅速发展的时候,一直在载人航天领域成就斐然的苏联实际上也在对航天飞机进行积极的探索。从50年代直到苏联解体,苏联曾经先后进行了近20个试验项目,有的已经达到了可以进行实用飞行的程度。只是由于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复杂原因,除了“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进行过一次无人驾驶飞行之外,大多数项目半途而废。但是尽管如此,这些试验却有力地推动了苏联航天事业的进步,使其在世界航天飞机的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同时它也为俄罗斯今后研制和开发新型航天器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苏联航天飞机概念的提出,最早始于50年代初。当时,为了对付美国的战略轰炸机,苏联开始研制一种巡航导弹。由于这种导弹可以用亚音速、跨音速和超音速在接近大气层边缘的高度飞行,因而它被人们看做是航天飞机的先驱。这种巡航导弹先后进行了五次试验,最后于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后被搁置。

1958年,苏联国防部在一个关于今后25年空间科技发展方向的计划中,曾提出研制航天飞机的设想。但当两种样机被制造出来并准备进行载人飞行试验时,1960年10月赫鲁晓夫下令对国防工业进行改组,使这一计划中途停止。

70年代初,苏联陆续进行了一系列有关航天飞机机理的研究和试验,其中包括轨道机动飞行、再入热防护、全部回收和部分回收、垂直起飞和着陆等关键性技术课题,同时提出了有关机型和轨道控制技术的方案。

苏联研制的航天飞机有两种,一种是小型航天飞机,一种是大型航天飞机。从1982年到1984年,苏联先后进行了四次小型航天飞机缩小比例的模型发射试验。1982年6月3日,在第一次试验中,代号为“宇宙1374”号的航天飞机模型进入轨道后,绕地球飞行了1.25圈,历时109分钟,最后溅落在印度洋上,由早已等候在此的舰队回收。这次试验被西方发现并进行了报道,而后,苏联又集中力量研制大型航天飞机,先后调集了全国1000多个科研院所和工厂的上万名科技人员,耗资200多亿卢布,终于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无人驾驶的航天飞机——“暴风雪”号。

1988年11月15日,苏联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用“能源”号火箭,将“暴风雪”号送人近地轨道。这架外形酷似美国航天飞机的航天器,能够将30吨重的有效载荷送上轨道,也可以从轨道上把20吨重的有效载荷带回地面。它由粗大的机身、三角形的机翼和单垂直尾翼组成,飞机的头部和尾部安装有由48台发动机组成的联合动力装置,可以分别完成航天飞机的加速、变轨和机动操作、机身前部的双层气密座舱、能容纳四名机组人员和六名考察人员,能在大空工作一周到一个月。苏联官方宣布,“暴风雪”号的主要任务是将“和平”号空间站的设备从天上带到地球检修。

“暴风雪”号顺利入轨后,绕地球飞行了两圈,历时3小时25分。而后在计算机的控制下开始返航。它穿过大气层,迎风降落在发射场内的一条长4.5千米的跑道上。这次试飞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暴风雪”号各个部件都运转正常,整个机身只掉了五块防热瓦。

苏联航天飞机的发展比美国起步晚,技术也不如美国成熟。它的三台主发动机都装在外贮箱上,而不是像美国航天飞机那样装在轨道器上,且外贮箱和助推器都不能重复使用。由于政治经济方面的原因,“暴风雪”号只进行了这唯一的一次试飞,便从此销声匿迹了。1991年11月,苏联军方宣布停止该项目的工程拨款;1993年6月30日,整个“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计划因为缺少资金支持而被放弃。
第2个回答  2013-06-22
航天飞机要几百万个零部件,很多啊
红色的那个是火箭吧,美国的火箭普遍比中国的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