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写的一到十,怎么写啊!(中文大写)

谁知道,大写的一到十,怎么写啊!(中文大写)写正规的文件,汇款单什么的都用的上。

大写的1到10字的写法是: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
大写数字是中国特有的数字书写方式,利用与数字同音的汉字取代数字,以防止数目被涂改。
据考证,大写数字最早是由武则天发明,后经朱元璋改进完善。
历史渊源:大写数字的使用始于明朝。朱元璋因为当时的一件重大贪污案“郭桓案”而发布法令,其中明确要求记账的数字必须由“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陌)、仟(阡)”等复杂的汉字,用以增加涂改帐册的难度。后来“陌”和“阡”被改写成“佰、仟”,并一直使用至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08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0

大写的一到十,中文大写分别是: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

1、以中文的形式表示数字,在开具发票、收据的时候经常用到,尤其在金融领域。但数字的中文表示和其它语言有很大的不同,如中文以每4个数字(万)为一个小的分隔。

2、一般文书和商业财务票据上的数字都要采用汉字数码大写: 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本身笔画已经比较复杂,使用机会也少,没有必要再用别的字代替)。如“ 3564 元”写作“叁仟伍佰陆拾肆圆”。这些汉字的产生是很早的,用作大写数字,属于假借。

扩展资料:

1、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前应标明"人民币"字样,大写金额数字应紧接"人民币"字样填写,不得留有空白。大写金额数字前未印"人民币"字样的,应加填"人民币"三字。在票据和结算凭证大写金额栏内不得预印固定的"仟、佰、拾、万、仟、佰、拾、元、角、分"字样。

2、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到"元"为止的,在"元"之后,应写"整"(或"正")字,在"角"之后,可以不写"整"(或"正")字。大写金额数字有"分"的,"分"后面不写"整"(或"正")字。

3、阿拉伯金额数字角位是"0",而分位不是"0"时,中文大写金额"元"后面应写"零"字。如¥16409.02,应写成人民币壹万陆仟肆佰零玖元零贰分;又如¥325.04,应写成人民币叁佰贰拾伍元零肆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中文数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20-05-16

中国大写数字是:零(〇)、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 。生活中,许多地方都有大写数字。

扩展资料:

大写数字,是和小写数字的读音一样的文字 。在重要场合,有些人根据小写数字容易修改的性质来改写数据,会给人们带来损失。因此,人们创造出了大写数字。

不管是阿拉伯数字(1、2、3……), 还是汉字小写数码(一、二、三……), 由于笔画简单,容易被涂改伪篡。

所以一般文书和商业财务票据上的数字都要采用汉字数码大写: 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兆”本身笔画已经比较复杂,使用机会也少,没有必要再用别的字代替)。

如“ 3564 元”写作“叁仟伍佰陆拾肆圆”。这些汉字的产生是很早的,用作大写数字,属于假借

数字的这种繁化写法,早在唐代就已经全面地使用了,后来逐步地规范化成一套“大写数码”。

参考资料:中国大写数字-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9-19

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


另还有:零、佰、仟、万、亿


拼音字母的一种写法,用于句首、专名的第一个字母或全字母大写的情况。也指汉字数目字的一种笔画较繁的写法,多用于账目和文件等中。中文金额数字大写分别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圆、角、分、零、整(正)”。(“柒”在当时作为“漆”和“桼”的异体字,后来出现分化,将“柒”定为数字“柒”的大写,“桼”并入“漆”定为“刷”的意思。)

扩展资料:

大写字母或大写体是许多拼音字母的其中一种书写形式,例如A,B,C等。

大写体有时又称做上层字盘体。因为西方在过去活字印刷时期,凡大写字体都会放在检字抽屉的上层,故也有此别称。

大写体一般和小写体的字体高度宽度是有明显分别的,但在有些语言中也不分大小写,拉丁字母在发明初期,只有一种字体,即大写体。

这十个字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音义俱同,二是音同义异。有些字之所以成为大写数目字,完全是出于“假借”的缘故。

第一种情况

壹,《说文》解释是“专一,从壶吉声”。有表示专一、统一意思。见《孟子·公孙丑上》:“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其意指专一。另见《汉书·董仲舒传》:“令后学者有所统壹,为群儒首。”其意指统一。

贰,古汉语里“二”的大写字。有不专一、不一致的含义。诸如“二心”、“贰臣”、“二副”。

叁,古汉语里“三”的大写字。见《左传·隐公元年》:“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此处“参”实际当“叁”讲。含义是“三”。

伍,古汉语“五”的大写字。见《周礼·夏官·诸子》:“合其卒伍”。郑玄注:“军法百人为卒,五人为伍”。《管子·立政》:“五家为伍”。现泛指军队,如:入伍、退伍。

柒,古汉语中“七”字大写。柒,木名。见《山海经·西山经》:“刚山,多柒木”。毕沅校:“柒当为桼”。按即“漆树”。以音同“七”,而采用。

第二种情况

肆,原意是解剖牲体。见《礼记·郊特牲》:“腥、肆、爓、腍、祭,岂神之所飨也,主人自尽其敬而已矣”。郑玄注:“治肉曰肆”。后来转化为市肆、放纵的意思。与“四”毫无关系,其成为“四”字的大写,纯属于“假借”。

陆,汉语中的陆地、登陆。“陆”字成为“六”字的大写,也属于“假借”。原意并无位居第六的含义,但在诗词“上口”音中有此音。

捌,见汉《急就章》卷三“捌杷”,颜师古注:“无齿为捌,有齿为杷,皆所以推引聚禾谷也”。捌,系农具名。另见《淮南子·说林训》:“故解捽者不在于捌格”。此处“捌”字含用手分开。而“八”字是向两边分开,因而遂成“八”字的大写字。

玖,见《诗·王风·丘中有麻》:“贻我佩玖”。玖,是似玉的浅黑色美石。与“九”本无关系。但“玖”字是由“王、久”两字组成,借其“久”与“九”谐音,作为“九”的大写字。

拾,本意是捡取,见《史记·孔子世家》:“涂不拾遗”。《说文》上也说:“拾,掇也,从手合声”。是指用于拾取。借其谐音而作为“十”的大写字。

特性:小写数字相对大写数字存在,一般见于非正式的文字中。缺点是修改容易容易做假(如数字一万填几笔可变成三万),相对大写比划繁复,不易做假。

内容:中文有九个字代表“一”至“九”,另有其他数字代表“十”、“百”、“千”等较大数。每个数字都有大、小两种写法。大写常见于正式或商业文件之上,以避免被涂改。

小写数字相对大写数字存在,一般见于非正式的文字中。缺点是修改容易容易做假(如数字一万填几笔可变成三万),相对大写比划繁复,不易做假。

小写字母,亦作小写体,是罗马字母、希腊字母、西里尔字母等字母表中所存在的两种字母形式之一,如罗马字母表中第一个字母有两种形式,大写为A,小写则为a。在使用这几种字母表的语言当中,大写字母主要用于每一句开头的第一个字母、专用名词的第一个字母、以及需要特别强调的字句,小写用于其他情况。各语言也有各自特有的规则,如德语中每一个名词的第一个字母都用大写书写。

数字分好几种,阿拉伯数字是最普遍的一种。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而是印度人发明的,实际应该列为印度语言,只是先传播到阿拉伯,然后传向世界的,所以称之为“阿拉伯数字”。数字是一种用来表示数的书写符号。不同的记数系统可以使用相同的数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