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载火箭长征六号改成功首飞,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3月29日17时5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3月29日17时50分, 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搭载发射的浦江二号和天鲲二号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又上了一层楼,可喜可贺。

先来了解一下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

该运载火箭是我国新一代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是我国首型固体捆绑运载火箭,用于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浦江二号卫星主要用于开展科学试验研究、国土资源普查等任务,天鲲二号卫星主要用于开展空间环境监测技术试验验证。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是长征六号火箭的改进型,是我国第一枚固液捆绑式火箭,主箭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氧、煤油推进剂,四个助推采用固体助推器。该型火箭不仅填补了我国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重载荷空白,还突破了分段式大推力固体助推器、固体助推捆绑分离、大功率机电伺服机构等多项关键技术,为我国核心航天发射能力提升注入新动力。

那么,这次运载火箭长征六号改成功首飞,有哪些关键信息值得我们关注,下面我就给大家总结一下。

固液发动机跨界结合

火箭为两级半构型,总长约50米,起飞重量约530吨,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不小于4吨。火箭芯一、二级直径为3.35米,一级采用两台120吨推力的液氧煤油发动机,二级采用一台推力18吨的液氧煤油发动机。芯级捆绑了4台2米直径的助推器,每个助推器装有一台120吨推力的固体发动机。

与我国其他火箭相比,长征六号改最大的区别就是它的火箭主体段使用的是液体发动机,而捆绑在四周的助推器使用的是固体发动机。液体发动机性能高、工作时间长,固体发动机推力大、使用维护简单,两者的优势结合从而实现了火箭可靠性更高、性价比更优。

首个智慧化发射场投入使用

此次任务使用的太原卫星发射中心9A工位,是我国首个智慧化发射场,该发射场运用物联网技术对地面各设施设备进行统一数据采集和整合,并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梳理融合,实现了全系统态势感知、全过程智能管控以及全流程驱动保证支持,大大提升了航天发射效率和发射指挥系统稳定性、安全性。据悉,9A工位的使用开启了我国新一代智慧化发射场建设的征程,为下一步简化发射流程、提升发射效率、增强发射稳定性、安全性意义重大。

“捆得牢,分得开”

助推器与芯级的固液捆绑,要求“捆得牢,分得开”。长六改通过“前端辅助传力+后端主传力”的捆绑连接解锁装置,相当于利用“肩扛+托举”两种力量,实现助推器与芯级的连接。为了进一步优化结构重量,长六改运载火箭打造了一款轻量化捆绑连接解锁装置,在运载火箭停放和飞行阶段下可承受并有效传递轴向和径向载荷。

智能大脑锦上添花

长六改火箭还配备了“健康管家”,让火箭更智能。与常规的运载火箭点火流程不同,火箭发射时,长六改火箭芯一级发动机先点火,4个固体发动机助推器再点火。

发动机健康诊断系统在芯级发动机点火后开始工作,此时固体助推器尚未点火产生强大的起飞推力,四个助推器的重量可以将整个火箭牢牢固定在发射台上。健康诊断系统仅有0.3秒的时间,对芯级发动机健康状态进行迅速诊断:若监测到发动机存在问题,要在须臾间完成故障发动机自动紧急关机,确保固体助推器不再执行点火程序。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设计师们给火箭配置了三套相同的诊断系统,对发动机状态进行同时诊断,如果有两套及以上系统诊断同时判断故障存在,才认为发动机故障。这好比一场比赛配备了三名裁判员,有两名及以上裁判员判定球员犯规,才可以实施惩罚。

长六与长六改有何区别?

“长征”6号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一款全液体燃料火箭。一、二级使用的是低温、无毒、无污染的液氧/煤油组合为氧化剂和燃料。“长征”6号设计之初的目的有以下几点:周期短、速度快、无污染、低成本、商业化、较高可靠性;可发射各种卫星载荷。全箭采用水平整体测试、水平整体星箭对接、水平整体运输起竖的“三平”测发模式,以自行式火箭运输起竖车发射,具有快速、干净、廉价等条件。

“长征”6号改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SAST)负责抓总研发,与长六不同的是,长六改火箭采用“一平两垂”(水平转运、垂直组装、垂直测试)的模式。之前,我国在新一代运载火箭家族中,固液结合尚无先例。长征六号改充分利用固体动力推力大、时间短,液体动力推力稳、比冲高的特点,采用两级半构型,液体芯级捆绑四枚固体助推器,使固液体动力实现“跨界合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01

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搭载的浦江二号卫星由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研制,主要用于开展科学试验研究、国土资源普查等任务。这是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12次发射。

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首飞,实现了我国运载火箭固体捆绑等一系列技术新突破,推动新一代运载火箭更高效、更智能、更安全,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总研制,是我国首型固液捆绑运载火箭,也是我国新一代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家族的新成员。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首飞,使我国突破了固液捆绑等一系列技术,推动了新一代运载火箭创新发展。

第2个回答  2022-04-01
运载火箭长ˇ征六号改成功首飞,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长ˇ征六号改运载火箭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家ˇ族再添新成员,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型谱,未来将用于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
据公开资料,长ˇ征六号甲是在新一代火箭首飞成功基础上,充分继承已有技术进行研制,采用模块化、组合化、系列化设计,通过不同数量固体助推器和液体芯级组合形成合理运载能力台阶、性价比较高的运载火箭系列。为火箭芯一级配套研制的 120 吨液氧煤油发动机,以现有双机双摆发动机为基础,按照火箭总体要求,对增压方式和总装布局进行了改进,并针对高入口压力、长时间工作及新的飞行环境条件开展适应性改进研究,与其它火箭相比,芯一级发动机还将具备起飞前故障诊断功能,提高火箭发射可靠性。
其充分利用固体动力推力大、时间短,液体动力推力稳、比冲高的优点,采用两级半构型,液体芯级捆绑四枚固体助推器,使固液体动力实现“跨界合作”。其可执行太阳同步轨道 SSO、低轨 LEO、中轨 MEO 等多种轨道的发射任务,支持单星发射、多星发射、星座的组网和补网发射。
第3个回答  2022-04-01
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首飞,实现了我国运载火箭固体捆绑等一系列技术的新突破,它可以通过对火箭构型的调整,满足单星发射、多星发射、星座组网和补网发射等不同需求。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总指挥 洪刚:通过助推器的调整可形成多种构型,覆盖不同的运载能力梯度的一个火箭系列,满足未来卫星多样化的密集发射需求。

我国分段式固体发动机首次工程化

长征六号改是我国首型固体捆绑运载火箭,作为我国第一型“混合动力”的新一代火箭,实现了我国分段式固体发动机的首次工程化应用。

与我国其他火箭相比,长征六号改最大的区别就是它的火箭主体段使用的是液体发动机,而捆绑在四周的助推器使用的是固体发动机。液体发动机性能高、工作时间长,固体发动机推力大、使用维护简单,两者的优势结合从而实现了火箭可靠性更高、性价比更优。

航天科技集团四院固体运载发动机系列总设计师 王健儒:固体发动机就是它预先要把推进剂都放里边,它不需要提前加注,所以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固体发动机的加速性是非常好,点火到产生推力基本上几十毫秒就能产生额定的推力。

长征六号改捆绑的四个助推器是2米2分段的固体火箭,单枚推力可达120吨,通过本次发射的首次工程化应用,也意味着未来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可实现更多段、更大推力的固体运载动力。

航天科技集团四院固体运载发动机系列总设计师 王健儒:后续我们要研制更大的重型的运载(火箭),大型的运载火箭,需要我们千吨级的这样的一个固体发动机作为推力的话,它的长度可能会就到二三十米长,我可能分5段,我就能实现更大的一个推力。

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首飞成功,标志着以液体芯级为主动力,以固体捆绑为助推动力的火箭,正式进入中国主流运载火箭领域,填补了中国航天动力技术的多个空白。

搭积木将成未来火箭研制常态

本次发射的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不仅燃料特殊,整个火箭的研制也采用了模块化、组合化、系列化的模式,可以像搭积木一样造火箭。那么,模块化造火箭到底有什么好处?又是怎样实现的呢?

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沿用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设计理念,令火箭的模块产品尽可能通用,打造多种构型,匹配不同任务需求。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总指挥 洪刚:像我们目前新一代运载火箭当中,长征五号火箭、长征七号火箭和长征八号火箭都是通过模块化、组合化、系列化的这样一种发展途径研制出来的。(可以)通过不同助推模块的组合形成光杆、捆绑两个固体助推、两个通用芯级液体助推等构型。

采用模块化火箭制造后,研制人员可以针对不同的任务来快速调节火箭构型,最大程度减少准备时间,降低火箭发射成本。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总指挥 洪刚:通过通用升级模块,像搭积木一样形成多种构型,满足不同运载能力需求的系列化火箭,研制更高效,组合更加灵活,性价比更高,产品和技术更成熟,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4个回答  2022-04-01
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成功首飞,实现了我国固体捆绑等一系列技术新突破,推动新一代运载火箭迈向更高效、更智能、更安全,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混动火箭”,更高效。长征六号甲火箭首次实现了我国运载火箭领域固液发动机的“跨界合作”,突破了固体助推器捆绑与分离技术、捆绑点大集中力扩散技术、固液捆绑联合摇摆控制等关键技术。充分发挥了液体发动机性能高、工作时间长和固体发动机推力大、使用维护简单的综合优势,从而实现火箭可靠性更高、性价比更优。同时,依托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新建发射工位,长征六号甲火箭可实现14天快速发射,满足中低轨道卫星高密度发射需求。

“健康管家”,更智能。为了保证发射任务万无一失,火箭芯一级设置了“智能”健康诊断系统。“点火”指令下达后,芯一级液体发动机先点火,健康诊断系统进入工作模式,一旦出现非正常的突发状况,健康诊断系统将立刻做出判断,实施自动紧急关机,同时助推器的固体发动机将不再点火。此外,长征六号甲火箭在国内首次采用伺服系统在线故障诊断与自适应重构技术,火箭飞行过程中,当某台伺服机构出现故障时,智能“大脑”会根据自我诊断后的结果,重新进行计算并分配控制指令,实现火箭飞行的智能控制。无人值守”,更安全。在火箭发射前4小时,前端操作人员全部撤离塔架,火箭通过无人值守技术完成后续的发射流程。长征六号甲火箭无人值守技术实现了我国在运载领域的三个“首次”:首次采用自动对接加注技术,可实现远程全流程推进剂自动加注;首次采用零秒脱落技术,火箭箭地连接器在起飞瞬间自动脱落;首次实现推进剂加注开始后,发射场前端无人员值守,有效保障了火箭发射任务的安全性,也是型号对“以人为本”理念的坚定践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