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全文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6

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意思是:首先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是谨言慎行、遵守承诺。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学好自己的思想道德之后,有多余精力,就应该多学多问

首先,最重要的我们要明了要从‘孝弟’着手.我们都晓得,我们的身体是来自父母,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们既然已经深深的明白,我们是从父母那里所来,我们就应该要知恩感恩.能知恩感恩,这个孝心才会生得起来。

我们看看这个“孝”字.孝,从它的造字由来,是一个“老”字,再一个儿子的“子”,也就是指儿子背负父母,背负年纪大的父母。它告诉我们一个意义,就是代代相传.我们要代代相传,我们就要效法父母,我们就要照顾父母,我们就要孝顺父母。

能孝顺父母,我们才能禀承父母的志节、父母的志向.父母对我们的期望,我们也应该好好去落实,这样才能代代相传。而不是我们现在当今人所感慨的是一代不如一代.如果一代不如一代就不叫代代相传,就一代比一代差了。我们能代代相传,是表示我们能接受父母的教诲,我们能承传父母所留给我们的一些德教,我们再传下去。

“弟”,弟的意思,此地的“弟”应该读成“悌”,在古字它是相通的,通我们现在竖心旁的“悌”。我们看一个“心”,再一个弟弟的“弟”,我们就晓得,做哥哥的他心里有弟弟的存在.什么意思?就是做哥哥的他知道懂得来照顾他的弟弟,做弟弟的也要友爱他的哥哥,也要尊敬他的哥哥.所以悌的意思就是友爱。

所以圣人告诉我们,人最基本的就是要先懂得要孝;要行孝,要行悌。这两样你都完全明白,你能做到了,再来我们就要懂得如何修身养性.修身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所谓“修身”,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修正自己不对的种种的言行举止。

所以接下来圣人告诉我们,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态度、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言语,一切的造作都要谨慎.简单的讲就是要有礼节,要知道制止自己不对的行为,要了解我们做任何一切事情都要合乎礼.什么叫合乎礼?就是你内心当中,要心存有恭敬之心。

《弟子规》首先明确强调了做人的各项准则,以教育我们孝顺父母、恭敬兄长为名义,继而教育人民把对父兄的顺从扩大到社会各个阶级,“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进而教育广泛服从,“凡是人,皆须爱”,通篇以“爱心、父母对子女倾注了无私的爱、子女应该以无私的爱回报父母、这是天经地义的”一类手法,扼杀学童的思考能力、批判能力。是在清朝扬州十日等事件后特有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并非国学经典,应被视为封建糟粕而剔除。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康熙年间,统治阶层出于长久统治的目的,主动追求对传统思想文化的认同。包括崇文尊孔,提倡修读四书五经,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大修孔庙,春秋祭孔、宣谕以孔子儒教为立国之本。

1670年,根据儒学核心制定和颁发“圣谕”十六条,作为人们的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

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良善;戒匿匪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生命。另外,康熙十二年的荐举山林隐逸、十六年开设明史馆、十七年的荐举博学鸿词,网罗名士,弘扬儒学。这些举措都促进了儒家的发展。

参考资料:弟子规-百度百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