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道潜诗:"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怎么解释?

偶然间看到这句诗,但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禅心早已化作沾泥的杨絮,不会再随着春风上下颠狂。

【出处】《口占绝句》——宋代:道潜

寄语东山窈窕娘,好将幽梦恼襄王。

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

【译文】寄语东山那位窈窕的姑娘,总喜欢用幽梦去烦恼襄王。禅心早已化作沾泥的杨絮,不会再随着春风上下颠狂。

扩展资料

1、《口占绝句》创作背景

苏轼于熙宁十年(1077)至元丰二年(1079)任徐州太守,道潜曾由杭州前往探访。苏轼设盛宴为之接风。宴席上,一个年轻貌美的艺伎向道潜求诗,且不断地挑逗撩拨,道潜即兴吟出这首诗。

2、《口占绝句》鉴赏

作者是位佛徒,人们理解该诗,或许多着重于他对佛门戒律的自觉遵守,即所谓不涉邪淫。然而,从禅家理论来看,其意义尚不止于此。

诗人不受女色之诱,并不是由于意识到佛门戒律,更不是害怕别人的指责,而是他本来就心如止水。这不由得使世人想起了“二祖安心”的公案。禅要自己参,心要自己安。道潜之所以能够达到这种境界,正是他本人已经“安心”的结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23
意思:
既然学仙学佛都不可能,那么有不平之气,还是说出来。颌联说自己如风中之蓬,悲歌也只悲不壮了,学禅也只让人说自己薄幸。宋道潜诗:"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诗本此。好象有点颓放,但颈联的两句却显得很是倔强。世上人,大都只堪用白眼去看,用阮藉事,而"百无一用是书生",很让后来的知识分子有同感。书生云者,读了几本书,不知天高地厚。后来都多当感慨读,但这里,似更是在自嘲。尾联说不要因为诗多说愁,成了谶语,春鸟与秋虫一样要作声。也是在自嘲,说不是只能作春鸟欢愉,秋虫愁苦一样是一种自然。

注释:
①乾隆三十三年(1768),作者首次应江南乡试落选,心怀忧愤。诗后小注:“或戒以吟苦非福,谢之而已。”诗就此而发,抒愤世、自伤之情。②“仙佛”句:以不能成仙作佛为喻,谓不能排�渫夭挥鲋�嗄铡?

③独夜:深夜独处。不平鸣:语本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平则鸣。”此指吟诗抒愤。

④风蓬:风中蓬草,喻飘泊生涯。悲歌气:慷慨悲歌之气,指

壮志豪情。

⑤泥絮:沾泥柳絮。宋僧参(shēn申)寥赠妓诗云:“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东风上下狂。”(赵令畤《侯鲭录》卷三)喻内心沉寂无动。此谓沉抑世间,不能飞举。薄幸名:语本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此谓自己坎坷不遇,却招致不虞之毁。

⑥“十有”句:愤慨语,谓世上极少自己看得上眼的人。白眼,用阮籍故事。阮籍“能为青白眼,见凡俗之士,以白眼对之”。(《世说新语·简傲》刘孝标注)

⑦“莫因”句:不要因诗中多愁苦语而视为不祥之兆。谶(chèn衬),预言,征兆。

⑧春鸟秋虫:韩愈《送孟东野序》:“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四时之相推夺,其不得其平者乎!”此用其意,谓自己作诗亦为不平之鸣。
第2个回答  2013-06-23
“禅心已作沾泥絮,莫向春风 舞鹧鸪!”前一句是苏东坡的好朋友参寥写的,传说苏东坡和这个会写诗的和尚很要好,有一天 搞恶作剧,叫了一个妓女,让她去向和参寥要诗,想看看和尚写给妓女的 诗是什么样子的,参寥就写了一首绝句:
寄语东山窈窕娘,好将幽梦恼襄王。
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

和尚送给妓女的诗,高鹗拿来 这里让宝玉送给黛玉,点明宝玉心中默许了黛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