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是什么意思?

同题,是鲁智深的方丈说的.

“遇林而起”,指鲁智深为搭救林冲而走上了落草的道路;“遇山而富”,当指鲁智深于二龙山落草一事;“遇水而兴”,指的是梁山泊;“遇江而止”,江应指钱塘江,最终鲁智深在浙江离世。

出自第五回鲁智深离开五台山时,智真长老赠给鲁智深第三个偈子:“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

这首偈子与鲁智深自作的偈颂立意相似,都是对鲁智深一生的总结,不同之处是大惠禅师在偈中对鲁智深作出了评价。

扩展资料:

智真长老除了赠鲁智深"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还在宋江等于五台山参禅,智真长老又赠鲁智深的四句偈言,是对鲁智深生平的补充和具体化:“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鲁智深圆寂前领悟了这首偈子的含义:“逢夏而擒”,是预示自己生擒夏侯成;“遇腊而执”,指生擒方腊;“听潮而圆,见信而寂”是暗示自己将在六和寺圆寂。

鲁智深,《水浒传》中重要人物,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居第十三位。姓鲁名达,出家后法名智深,人称花和尚。鲁达本在渭州小种经略相公手下当差,任经略府提辖。为救弱女子金翠莲,他三拳打死“镇关西”郑屠,被官府追捕。

逃亡途中,经赵员外介绍,鲁达到五台山文殊院落发为僧,智真长老说偈赐名曰:“灵光一点,价值千金。佛法广大,赐名智深。”

智深在寺中难守佛门清规,大闹五台山,智真长老只得让他去投东京大相国寺。在大相国寺中发生的倒拔垂杨柳事件被后世广为流传。他后来上了梁山,立下了许多功劳。最后征服方腊后在杭州六和寺圆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8-02

“林”指林冲,“山”指二龙山,“江”指宋江,四句指的是鲁智深到东京后结识林冲,夺取二郎山,以及三山英雄会合梁山泊英雄攻破青州,见了宋江,同归梁山泊。“遇水而兴,遇江而止”一句说得非常明白,鲁智深将以在梁山泊归于宋江为其终。

这句话出自《水浒传》的第五回:话说当日智真长老道:“智深,你此间决不可住了。我有一个师弟,见在东京大相国寺住持,唤做智清禅师。我与你这封书去投他那里,讨个职事僧做。我夜来看了,赠汝四句偈言,你可终身受用,记取今日之言。”智深跪下道:“洒家愿听偈言。”长老道:“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

鲁智深听了四句偈言,拜了长老九拜,背了包裹、腰包、肚包,藏了书信,辞了长老并众僧人,离了五台山,径到铁匠间壁客店里歇了,等候打了禅杖、戒刀,完备就行。寺内众僧得鲁智深去了,无一个不欢喜。长老教火工道人自来收拾打坏了的金刚、亭子。过不得数日,赵员外自将若干钱物来五台山,再塑起金刚,重修起半山亭子,不在话下。

《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起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它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08
遇林而起是在野猪林救了林冲,遇山而富是与杨志在二龙山起义,遇水而兴是在梁山泊,遇江而止是讨伐方腊后在浙江听到了钱江潮声,看到了钱江潮,圆寂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05-09
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
“林”指林冲,“山”指二龙山,“水”和“江”都是指钱塘江。
第4个回答  2018-04-08
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林指林冲,山应该是二龙山,水是水泊梁山,江指宋江。
后面还有四句: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具体如下:
鲁智深看了,拍掌笑道:“俺师父智真长老,曾嘱付与我四句偈言,是“逢夏而擒”,我在万松林里杀,活捉了个夏侯成;“遇腊而执”,我生擒方腊;今日正应了“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俺想既逢潮信,合当圆寂。
楼下竟然错误答案都拿了那么多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