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国的凄美爱情故事。

不要推书给我、最好真实、实事、写出来。我要这个为资料、多了没关系。尽量从简点

1931年,梁思成从外地回来,林徽因很沮丧的告诉他:“我苦恼极了,因为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应该是林徽因这个女人独特的聪明之处,遇到问题时,从来不是自己一个人去解决,让你抛给愿意帮她解决的人。梁思成第二天告诉林徽音,“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愿你们永远幸福。”林徽因后来又将这些话转述给了金岳霖,金岳霖回答,“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于是从此三人终身为友。金岳霖说到做到,自那以后他们三人毫无芥蒂,长期以来一直是毗邻而居,常常是各居一幢房子的前后进。即使偶尔不在一地如抗战时在昆明、重庆,但金老一有休假就跑到梁家住。这种坦荡荡的胸襟增进了他们之间的信任:连梁思成夫妇吵架,都是金老理性地为他们仲裁。林徽因1955年去世时,金岳霖觉得很悲哀,他说自己的眼泪没有停过。他给林徽因的挽联充满了炽热颂扬与激情飞泻的不凡气势:“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四月天”取自林女士诗题《你是人间四月天》,它在西方意味着艳日丰硕与富饶。林徽因去世后一年,一次金岳霖在北京饭店请客,老朋友们都纳闷他为什么请客。金岳霖站起来说: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闻听此言,有些老朋友望着这位终身不娶的老先生,偷偷地掉了眼泪。”即使在金岳霖已88岁高龄时,此时他身体衰弱,行动不便,记性也不大好了,谈话超过10分钟就会睡着。但是说到林徽因,他却依旧精神矍铄,十分健谈。据晚年采访金老的陈宇先生说,金老看到林徽因的照片时很激动:他接过手,大概以前从未见过,凝视着,嘴角渐渐往下弯,像是要哭的样子。他的喉头微微动着,像有千言万语梗在那里。他一语不发,紧紧捏着照片,生怕影中人飞走似的。许久,他才抬起头,像小孩求情似地对我们说:“给我吧!”陈先生等答应为他翻拍一张,金老生怕别人忘了,还拱手说:“那好,那好,那我先向你们道个谢!”当拿到照片时,他捧着照片,凝视着,脸上的皱纹顿时舒展开了,喃喃自语:“啊,这个太好了!这个太好了!”神经又兴奋了起来。坐在这位垂垂老者的身边,你会感到,他虽已衰残病弱,但精神一直有所寄托。一次,陈钟英先生编纂林徽因诗文将样本请他过目。金岳霖摩挲着,爱不释手。陈钟英先生趁机凑近他耳边问,可否请他为文集写篇东西附于书中。然而,金岳霖金口迟迟不开。等待着,等待着,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了,录音磁带一圈又一圈地空转过去。人们无法讲清当时他的表情,只能感觉到,半个世纪的情感风云在他脸上急剧蒸腾翻滚。终于,他一字一顿、毫不含糊地说:“我所有的话,都应该同她自己说,我不能说,”他停了一下,显得更加神圣与庄重,“我没有机会同她自己说的话,我不愿意说,也不愿意有这种话。”他说完,闭上眼,垂下了头,沉默了。林徽因早已作古,对一切都不会感知了。但金岳霖仍要深藏心曲,要跟林徽因直接倾诉。大概,那是寄望大去之日后在另一个世界里两个灵魂的对语吧。啊,此情只应天上有,今闻竟在人世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22
林徽因:万古人间四月天

至情至性徐志摩
1920年4月,16岁的林徽因随父亲林长民开始旅欧考察。半年时间内,林随父游历了伦敦、巴黎、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柏林、布鲁塞尔等地,同年进入伦敦圣玛利女校学习。在英伦期间,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游学的徐志摩。徐当时24岁,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情窦初开的林徽因被徐志摩渊博的知识、风雅的谈吐、英俊的外貌所吸引,两位才情横溢的青年热烈地相恋了。
徽因深爱着志摩,但志摩的妻子——张幼仪的影子在她心中总是拂不去,经过痛苦的思索,和父亲一起提前回国了,而且是与志摩不辞而别....
无可奈何花落去,徐志摩在诗《偶然》中写到: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琴瑟相和梁思成
林徽因、徐志摩与泰戈尔而遇见沉稳大气如国画的建筑师梁思成,则是林徽因收获幸福的开始。
林父亲林长民和梁父亲梁启超是多年的挚友,由于此层关系,林徽因和梁思成早在1918年就相互结识,1922年彼此处于热恋中。1924年7月6日,在梁家的安排下,林徽因和梁思成比翼双飞同赴美留学。1928年,林徽因与梁思成在渥太华梁思成姐夫任总领事的中国总领事馆举行婚礼。当年8月回国,夫妇俩一起创办并主持东北大学的建筑系。1931年,他们搬回北京,一起加入了刚刚成立两年的中国建筑研究机构——中国营造学社。由此,林徽因的一生与中国建筑结下了不解之缘。
如果用林与梁终身痴迷的古建筑来比喻他两的结合,那么梁是坚实的基础和梁柱,是宏大的结构和支撑;而林则是那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镂空的门窗……一个厚重坚实,一个轻盈灵动…… 林徽因、梁思成夫妇
终身未娶金岳霖
在林徽因短暂而又充满传奇的一生中,“金岳霖”三个字却最使人感动和震撼。他为了林徽因终身未娶,用一生的痴爱和一辈子的坚持始终站在林徽因的不远处,默默关注她的尘事沧桑,苦苦相随她的生命悲喜。
金岳霖与林徽因相识是通过徐志摩,之后金就成了梁家每周沙龙的座上常客。他们文化背景相同,志趣相投,交情也深,长期以来,一直是毗邻而居。
金岳霖对林徽因人品才华赞羡至极,十分呵护;林对金亦十分钦佩敬爱,他们之间的心灵沟通可谓非同一般。 林徽因曾对梁思成说, 她苦恼极了,因为自己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如何是好。梁矛盾痛苦至极,苦思一夜,比较了金岳霖优于自己的地方,他告诉妻子:她是自由的,如果她选择金岳霖,祝他们永远幸福。林徽因又原原本本把一切告诉了金岳霖。金岳霖的回答更是率直坦诚得令凡人惊异:“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 我应该退出。” 金岳霖对林徽因的至情深藏于一生。林徽因死后多年,一天金岳霖郑重其事地邀请一些至交好友到北京饭店赴宴,众人大惑不解。开席前他宣布说:“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顿使举座感叹唏嘘。 林徽因、金岳霖及友人
1955年4月1日,林徽因终因肺结核不治逝世,在林的追悼会上,他的泪就没有停过,并写下炽热颂赞、激情飞泻的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第2个回答  2019-05-28

徐悲鸿与孙多慈:一场不该发生的恋爱,苦恋十年

一百年前的“五四运动”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新思潮的传播也促使着中国女性的进一步觉醒。当时的有识之士认为,女性要达到真正解放的目的,就必须接受高等教育。1920年,民国大学校园首开“男女同校”,随之而来的是在自由解放的大旗之下,师生间恋爱之事时有发生。

1930年秋天,徐悲鸿为得意弟子孙多慈画了一幅素描。画稿上的孙多慈齐耳短发,面如圆月,表情淡然,画作中的她有属于那个时代女学生特有的青涩稚嫩。徐悲鸿在画作的右下角题字:“慈学画三月,智慧绝伦,敏妙之才,吾所罕见。愿毕生勇猛精进,发扬真艺….”

孙多慈自画像

1930年9月,35岁的徐悲鸿任教于中央大学艺术系,一天,他的画室里来了几个旁听生,旁听生的绘画水平良莠不齐,但是其中一位才华与悟性出众的女学生不久便引起了他的注意,她就是孙多慈。

孙多慈出生于书香门第,孙多慈的祖父孙家鼎是咸丰状元,在光绪年间历任工、礼、吏、户四部尚书,官至一品。孙多慈原名叫孙韵君,她的父亲孙传瑷饱读诗书,是大学教授、教务长。由于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长相端庄清秀又带有艺术气质的她,很快吸引了老师徐悲鸿的注意。

1931年的一天,徐悲鸿邀请朋友盛成和宜黄大师参观自己的画室。盛成和宜黄大师到中央大学的门口碰巧遇见了徐悲鸿的妻子蒋碧薇。盛成记起徐悲鸿曾对自己说,他与蒋碧薇因孙多慈在感情上有隔阂,便想绕过蒋碧薇。但蒋碧薇却眼尖地看到二人,热情地走过来打招呼。宜黄大师不知道内情,便老老实实地回答来由,又邀请蒋碧薇一同参观徐悲鸿的画室。蒋碧薇犹豫了一下,便点了点头,答应了。

徐悲鸿作品

一行人来到中央大学,徐悲鸿看到蒋碧薇同行,嘴上没有说什么,但表情却开始不自然起来。蒋碧薇走进艺术专修科素描组画室时,孙多慈一眼就认出了她,蒋碧薇出身于名门望族,举手抬足间尽是高贵优雅。凭借女人特有的敏感,蒋碧薇也认出了立在教室一侧的孙多慈。待走进徐悲鸿的画室,蒋碧薇一眼就看到了那幅丈夫为孙多慈作的画像和《台城夜月》,心里五味杂陈,想起徐悲鸿曾给她写过的一封信,信中说道:“碧薇,你快点回南京吧!你要是再不回来,我恐怕要爱上别人了!”

徐悲鸿与妻子蒋碧薇

蒋碧薇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她晚年在回忆录中写:“尽管徐先生不断地向我声明解释,说他只是爱重孙韵君的才华,想培养她成为有用的人才。但是在我的感觉中,他们之间所存在的绝对不是纯粹的师生关系,因为徐先生的行动越来越不正常。我心怀苦果,泪眼旁观,我查觉他以渐渐不能控制感情的泛滥。”

1931年7月,孙多慈以第一名的成绩正式考入中央大学艺术系。大学一年级时,孙多慈便感觉两人感情日渐深厚,徐悲鸿把她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做,先是推荐孙多慈在中华书局印制画作。为了鼓励孙多慈创作,徐悲鸿拿出2500元的私房钱,寄存于友人舒新城那里,并委托舒新城匿名代为购买孙多慈的作品。

1930年孙多慈在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右二)

孙多慈大学毕业后,与徐悲鸿不在一地,只能互相赠送礼物,以寄托恋情。1935 年冬,徐悲鸿绘《燕燕于飞图》赠送孙多慈。画面为一古装仕女,愁容满面,仰望着翱翔的燕子,上题:“乙亥冬,写燕燕于飞,以遣胸怀。”表露了对孙多慈的一片深情。第二年,孙多慈寄了徐悲鸿一颗红豆,以表相思。

徐悲鸿

1936年春夏间,孙多慈一家住在安庆,她的父母坚决反对女儿与徐悲鸿交往,连亲戚都不赞成。每次,孙多慈到小表妹陆汉民家去的时候,其父母便劝说孙多慈迷途知返,孙多慈只是默默地听着,不作表态,神态忧郁。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孙多慈全家避难长沙,巧遇徐悲鸿。徐悲鸿通过朋友关系,将孙多慈一家迁至桂林,而且为孙多慈在广西省政府谋到一职。然后返回重庆中大上课。1938 年7月孙多慈任广西省中等学校教员暑假讲习班风景静物讲师。1938年暑假徐悲鸿又回到桂林,与孙多慈常常同赴漓江写生,这段时间大约是他们最快乐的日子,创作了不少作品。

孙多慈

1938年7 月间,徐悲鸿在《广西日报》上,刊出一则与蒋碧薇脱离同居关系的启事,徐悲鸿启事:鄙人与蒋碧薇女士,久已脱离同居关系。彼在社会上一切事业,概由其个人负责,特此声明。

他们的朋友沈宜甲拿着这份报纸去见孙多慈的父亲,想极力促成孙多慈与徐悲鸿的婚事,谁知孙老先生坚决反对,并且带着全家离开桂林,转往浙江丽水。一向软弱又内向的孙多慈,在此关键时刻,终于屈从于父亲。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孙多慈终于向世俗妥协,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时任浙江教育厅厅长的许绍棣,并最终与其结为夫妻,与徐悲鸿相忘于江湖。

以上内容截取纪录片《凤凰大视野》。

《灵魂有香气的女子》作者李筱懿在该纪录片中说道:“孙多慈的身上,你能够明显感觉到新旧两个时代的冲突。如果从大的环境来讲,民国那个时期,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其实那个时代的女性面临很多问题和困惑,一堆爱情的向往:我非常希望追求自由与热烈的爱情,另外一个是无法摆脱的桎梏:我知道我的双脚还在泥淖里面,没有办法走得太高太远,但是我的内心是悲苦的……”

《凤凰大视野》李筱懿 谈及孙多慈的爱情

五四女性受到了新旧时代的交替,不论感情的结果如何,受教育的她们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爱情和婚姻成为他们打破旧道德的一种方式。

《凤凰大视野》李筱懿 谈及孙多慈的爱情

无论民国还是现在,女性在爱情中的自由选择和为爱抉择的付出都是在打破束缚往前的一步。

第3个回答  2013-06-22
金岳霖是个大学教授,喜欢林徽因,为了她终身未娶,孤老一生,我很敬佩他。还有我鄙视徐志摩那种抛妻弃子,还满口理由,太花心,死的不冤,他这种人的爱情不提也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