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而无痕的教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6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有心,但无痕。这本书在刚生宝宝时就翻看过,感觉像育儿教练书,就搁下了,直到今天反复听了两遍,真心讲的很落地,很实用,即学即用。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不是我们的附属品,他们是这个社会的一份子,我们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应该用平等的眼光去处理问题。从个体教育而言,无谓标准的教育方式,只有是否能合适自己孩子特质的教育方式。对整体的教育而言,则是有共同的教育规律。那就是从根基出发,从“心”开始。。。。

  心:对孩子的关心是第一位的,这才是根本;技,是效能增大的工具而已。

  对孩子应该是真心的“关爱”,而不是“溺爱”。

  对孩子应该是严格的“要求”,而不是“苛求”。

  对孩子应该是平等的“尊重”,而不是“看重”。

  还有一点就是:父母永远是孩子最重要的教练。父母的潜移默化才是对孩子最大的影响,行教大于言教;这也就是为人父母最大的压力。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是一名教育硕士,本书为我们展示了一位教育专家的16年育子过程,揭秘了一位用心的妈妈是如何把自己的女儿培养成连续跳级、轻松被名校录取的优秀学生的。案例叙述生动详实、原理分析专业透彻,方法总结明晰条理,是一本易懂、易操作的家庭教育手册。我将从四个方面阐述本书核心要点:

一、爱是责任:

      在现实生活中,老师常常把及时指出学生的不足或缺点都看成是爱的教育,无法尊重个性化因材施教。同时忽视了不同方式产生的效果也千差万别。而尹建莉老师推荐的“像牛顿一样的批评方式”无疑是一个好的方法,即让孩子知道他哪里错了,又不损害他的自尊心,还暗含了对他的理解,甚至隐藏着对他某种才能的褒奖。 这一点我认为其实也就是“四颗糖果”的教育方法,说起来所有老师都知道,但做起来确不是那么容易,很多老师就因为所用方法不对导致更加被动,不仅没有教育效果,而且还起了反作用。所以教师首先要克服急躁的情绪,要对学生有足够尊重和信任,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多给他们一些空间,在不断地“犯错误”中成长。

二、课外阅读是学习能力的“魔杖”:

      作者以四个孩子的成长故事为例,并引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详细阐述了“魔杖”的神奇力量,即从小有大量课外阅读的孩子,学习的能力和潜力非常大;反之,课外阅读少的孩子即使原来学习成绩很好,也会慢慢掉队。这一点我也非常赞同。 结合我自己的教育实践,我发现:一些成绩好的同学课外阅读量都比较大,结果成绩越来越好;而一些成绩差的同学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应付日常作业上,无暇顾及课外阅读,从而恶性循环;另外还有一些同学成绩中等,总是升不上去,我发现其实主要原因也是课外阅读量少,而且狭窄,时间大多花在玩游戏上了,人也因此变得浮躁,表现在学习上则粗心大意,成绩也很难上去。为此,我把这一理念运用到班主任管理中去,跟学生谈心,引导学生阅读的兴趣,学会分辨“好阅读”和“坏阅读”,同时结合自己原来读书的情况,向他们推荐一些令他们感兴趣的书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暴力作业就是“教育事故”:

      作者把对学生无效或负效果的作业,如:数量大的、惩罚性的、恶意评价的,让孩子们苦不堪言,破坏学生学习兴趣和意志力的作业称为“暴力作业”,并一针见血地指出,暴力作业就是“教育事故”。 确实,在当下,很多老师为了追求考试成绩,看到学生的作业出现错误,常常罚学生订正上百遍,有时我看到一些学生在课间,或者在上副课时就在闷头抄,试想,这种作业能让学生有兴趣或能保证下次这道题就不再做错了吗?其实老师自身也很清楚,效果不好,而且我认为这对学生的身心是一种摧残。其实只要教师认真思考,总能找到一些更科学的办法的。所以作者提出“杜绝不同程度的暴力作业,才是最重要的减负行为”。且行且珍惜,家长要多给予价值观疏导,告诉孩子正确的方法。

四、幸福孩子的家庭都是“五星级宾馆”

父母用自己的陪伴和正确教育方法营造的家庭氛围,让家变成了“五星级宾馆”,孩子的幸福感就会满满的,这也是他们人生力量的源泉。

1、再困难,父母也应该把孩子带在身边

在女儿小的时候,尹建莉只能自己带孩子,家里的老人又都无法过来帮忙,家务活、工作、照顾孩子,各种忙乱和狼狈,尹建莉一样都不少,那时尹建莉的血压低到医生强令她卧床休息,但是该干的活儿,她还是一样都不少干。

2、“记功薄”让家更幸福

儿童和成人一样,都需要肯定,尤其是在他们还没有形成反思意识和控制能力的时候,更容易受到暗示,所以,尹建莉在家里专门为女儿准备了一个小本,叫做“记功薄”,只记“好事”,不记“坏事”,也不记与学习成绩有关的事情。

3、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

真正理智的父母都有理解儿童的能力,尹建莉用了另一个词来表达这观点:做“听话”父母,满足孩子合理的要求。孩子的世界与大人的世界不同,他们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很多看似荒唐甚至错误的行为,其实是孩子天性的表现和对世界探索的行为。

教育孩子的心法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有心而无痕。本书不但告诉我们怎么能提高孩子成绩,而且告诉我们怎么教孩子做人,教我们怎么培养一个自觉、自强、自立的孩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