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美食有什么呀?

如题所述

美食背后的小故事:

1、东坡肉

相传为北宋诗人苏东坡(四川眉山人)所创制。1080年苏东坡谪居黄冈,因当地猪多肉贱,才想出这种吃肉的方法。人们开始竞相仿制,并戏称为“东坡肉”。追本穷源,苏轼的这种红烧肉最早在徐州的创制,在黄州时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杭州时闻名全国。

2、水晶肴肉

肴肉传说在镇江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一次张果老接到王母娘娘的请柬,请他去瑶池赴蟠桃宴。半路上,张果老忽然嗅到一股奇异的香味,仔细一看,原来是水晶肴肉散出的香味,不由馋虫挠心,便变成一个老头买了一些,饱餐一顿,继续上路。快到瑶池时,忽然对赴蟠桃宴没了兴趣,心想水晶肴肉如此好吃,何必再赴蟠桃宴,于是掉转毛驴,打道回府了。

3、飞龙汤

在东北民间,曾有“天上龙肉,地上驴肉”的说法。所谓龙肉,指飞龙肉而言。相传,飞龙是曾受过封的一种专给皇帝进贡的山珍,世上罕见,其肉细嫩,味鲜美,早在14世纪就闻名于世。此菜汤清见底,汤中红、白、绿、黑四色相间,其味鲜咸异美。此菜以飞龙(榛鸡)为主要原料,配以口蘑,汤呈乳白色,味极鲜美。三味同食,极富营养,是滋补之美味汤菜。

4、无为熏鸭

无为熏鸭最初的由来还跟朱元璋有关系。原来明太祖朱元璋小的时候家穷,给人家放牛。但是东家不给他吃饱肚子,所以一群放牛童聚在一起,便干起捉野鸭子的活计来了。他们不敢带回家去吃,就在野外割些茅草,架起火来熏烤。有时烤不熟,便埋在火灰裏,等第二天扒出来,鸭肉又香又烂,好吃极了。

后来,这一做法在民间流传开来,并由安徽省无为县卖牛肉的回民马常有发扬光大,还摸索出用锯末熏鸭的独特制作工艺,从此无为的马常有清真熏鸭生意做大了,而“无为熏鸭”成了风靡全国的地方风味食品。

5、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是清同治初年成都市北郊万福桥一家小饭店店主陈森富(一说名陈富春)之妻刘氏所创制。刘氏面部有麻点,人称陈麻婆。她创制的烧豆腐,则被称为“陈麻婆豆腐”,其饮食小店后来也以“陈麻婆豆腐店”为名。麻婆豆腐由于名声卓著,已流传全国,乃至日本、新加坡等国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1-03
芋头
中秋食芋头,一些地区寓辟邪消灾之意。在江浙一带,芋艿的发音与“运来”相近。广东人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南京人的中秋,吃了桂花鸭,还会来一碗小糖芋。苏州人的中秋宴糖芋艿是必备的餐后甜点。

广东除芋头外,还有中秋吃田螺、食菱角的习惯。“中秋不吃螺,枉做岭南人。”

南瓜
“八月半吃南瓜”,中秋吃南瓜在江南这块比较盛行,河南一些地方,也有吃南瓜的习俗。

麦箭
在山东庆元、冠县、莱阳、广饶等地,会吃一种叫“麦箭”的东西。它是先用白面摊成煎饼,再加上肉馅或素馅,然后用秫秸卷成筒,蒸熟后再吃。

中秋吃面食的不只是山东,在关中,也会吃“团圆馍”。在四川,会吃麻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