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在太空执行出舱活动前,航天员们要在地面上经历哪些“魔鬼式训练”?

如题所述

航天员们要在地面上经历很多训练,包括体质、理论、心理等方面。

超重训练

宇航员在发射和返回过程中会遇到的超重效应,使人的体重和内脏重量增加数倍,超重耐力低的人会出现晕厥或呼吸困难。一个人超重的耐力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具体的训练方法是让受训者半躺或坐在离心机的驾驶舱内,逐渐提高离心机的速度。这时,超重值逐渐增加,直到宇航员无法承受,然后逐渐降低离心机的速度。

失重飞机训练

失重不仅影响人体健康,还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因此,飞行前进行失重训练非常重要。因为在地面不可能产生真正的长期失重,所以只能进行短期失重训练和模拟失重训练。中国宇航员的失重飞行训练在俄罗斯的失重飞机上进行。

沉浸式训练

人在水中时,由于静水压力和重力负荷的降低,会产生一些类似失重的变化和感觉。这种方法不是真正的失重,只是模拟失重产生的漂浮感。沉浸式训练是在一个大水箱中进行的,可以将航天器的1: 1模型放入其中,训练宇航员在失重状态下的工作能力。比如训练宇航员的舱外活动,舱内外工作时动作的协调等。

隔离训练

让航天员在狭小的隔音室内生活工作一段时间。通过他们在隔离期间的表现,我们可以了解到每个宇航员的生活和工作能力,以及他们对孤独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储备能力,提高他们未来在宇航员中的心理稳定性和协调能力。

心理支持

让受训者调整呼吸,放松肌肉,可以提高受训者的自主神经活动,减少身体疲劳,提高工作效率。或者用声音刺激诱导人入睡,从而达到休息和缓解疲劳的目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1-16
航天员在太空执行出舱活动前,航天员们要在地面上,经历这些魔鬼式训练:天上做的每个动作都有地上的模拟训练;每一个动作都会反复模拟航天员,要熟知舱外航天服和气闸舱的结构,布局性能以及工作原理;既有理论学习,又有实际操作训练,既有单项操作训练,也有程序训练,他们每次出仓任务不同,因此,出舱任务训练的内容也是不确定的,除了理论学习外,航天员主要在出舱程序,训练模拟器,训练模拟器训练舱外服实验舱虚拟现实训练器,这四个设备上进行舱外航天服和气闸舱出舱活动,相关设备和操作训练及出舱程序训练等。
第2个回答  2021-11-16
航天员需要在地面上进行出舱程序训练模拟器,模拟失重训练水槽,舱外服试验舱,虚拟现实训练器这几项魔鬼式训练,这几项训练可以模拟太空中的环境,让航天员更好的适应太空生活,在太空上的任务在地球上都提前训练过,这样才能保证他们的安全。
第3个回答  2021-11-16
需要经历很多魔鬼训练,他们一般需要增强自己的体质,每个动作都会在地上模拟几千次几万次,难度系数比较高,还包括专业理论,还有日常的操作技巧,也会有出舱的模拟训练。
第4个回答  2021-11-16
第一,出舱程序训练模拟器,第二,模拟失重训练水槽,第三,舱外服试验舱,第四,虚拟现实训练器,第五,舱外航天服和气闸舱出舱活动相关设备的操作训练及出舱程序训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