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发的诗句

如题所述

青丝半剪弃红尘,记得年来落魄身。

  走马西风吹影瘦,凭窗落木近秋分。

  负笈四岁终学士,投笔三天便俗人。

  谁道文章不是血,江湖夜雨老诗魂。

  (第二首)

  三月桃花红盛放,青枝鸟雀闹不闲。

  黄昏理发神情爽,向晚题诗倦意顽。

  待到愁丝除尽后,修来净面换新颜。

  应知博见登高远,自得贤明不用攀。

  (第三首)

  阴天过去心情爽,理发难得半日闲。

  伸颈顺风堪下剪,抿唇对镜禁开言。

  涤污荡垢春风至,目秀眉清新貌鲜。

  顷刻已然除老景,如今谁不忆童年?

  (第四首)

  鸿宝驻颜争可期?龙刀镊白有馀悲。

  欲清方寸糊涂账,须治三千烦恼丝!

  功业未成羞看镜,经纶久滞苦扪髭。

  柴扉倘得贤人扣,握发瞻迎礼勿迟。

  (第五首)

  顾影镜中聊自伤,眼前陌路叹形狂。

  发因斋锁搔还乱,须是诗拈拂正长。

  孔女铿铿金剪下,银丝烁烁布襟旁。

  归来执帚不相认,诧问谁家及第郞。

  (第六首)

  镜里形容费琢磨,二毛翦翦几蹉跎

  一心向善三生少,双耳离肩半尺多。

  鬓角疤痕惟忆弟,眉间凹凸也怜哥。

  从今咔嚓峥嵘出,摩顶依稀见佛螺。

  (第七首)

  参差虬鬓满华纶,玉手纤纤系白巾。

  一剪轻驱烦恼梦, 三梳了我黯然神。

  清波洗尽心中怨, 狂飙吹翻顶上尘。

  刮出千般风度后, 台前又是一新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2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 甫《春望》 释义: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 释义: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

3、了却君王天下事,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 释义: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怜已成了白发人

4、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释义:蒙蒙雾气,或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

5、头发梳千下,休粮带瘦容。养雏成大鹤,种子作高松。白石通宵煮,寒泉尽日舂。不曾离隐 处,那得世人逢。------贾岛《山中道士》

6、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释义: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

7、脱冠剪头发,飞步遗踪尘。-------韩愈《送惠师》

8、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释义:夜猿在秋浦水上哀鸣,连附近的小黄山也愁白了头。

9、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陈与义《伤春·庙堂无计可》

10、翁妪齐眉妇亦贤。小姑颜貌正笄年。头发乱,髻鬟偏。爱把花枝立舵前。------王谌 《渔父词/渔父》
第2个回答  2020-10-22
  (第一首)

  青丝半剪弃红尘,记得年来落魄身。
  走马西风吹影瘦,凭窗落木近秋分。
  负笈四岁终学士,投笔三天便俗人。
  谁道文章不是血,江湖夜雨老诗魂。
  (第二首)
  三月桃花红盛放,青枝鸟雀闹不闲。
  黄昏理发神情爽,向晚题诗倦意顽。
  待到愁丝除尽后,修来净面换新颜。
  应知博见登高远,自得贤明不用攀。
  (第三首)
  阴天过去心情爽,理发难得半日闲。
  伸颈顺风堪下剪,抿唇对镜禁开言。
  涤污荡垢春风至,目秀眉清新貌鲜。
  顷刻已然除老景,如今谁不忆童年?
  (第四首)
  鸿宝驻颜争可期?龙刀镊白有馀悲。
  欲清方寸糊涂账,须治三千烦恼丝!
  功业未成羞看镜,经纶久滞苦扪髭。
  柴扉倘得贤人扣,握发瞻迎礼勿迟。
  (第五首)
  顾影镜中聊自伤,眼前陌路叹形狂。
  发因斋锁搔还乱,须是诗拈拂正长。
  孔女铿铿金剪下,银丝烁烁布襟旁。
  归来执帚不相认,诧问谁家及第郞。
  (第六首)
  镜里形容费琢磨,二毛翦翦几蹉跎。
  一心向善三生少,双耳离肩半尺多。
  鬓角疤痕惟忆弟,眉间凹凸也怜哥。
  从今咔嚓峥嵘出,摩顶依稀见佛螺。
  (第七首)
  参差虬鬓满华纶,玉手纤纤系白巾。
  一剪轻驱烦恼梦, 三梳了我黯然神。
  清波洗尽心中怨, 狂飙吹翻顶上尘。
  刮出千般风度后, 台前又是一新人。
  (第八首)
  凭君素日一何牛,布罩披身即是囚,
  问短询长如实对,涂黄抹黑任人揉,
  临刀向剪风烘面,曲颈低腰水泼头,
  涤净前非昂首去,买来竟月不遭羞。
第3个回答  2020-10-22
理发
作者:袁说友
拣发亭移昼,临风手独搔。
愁添丝几缕,老怯鬓双白。
自叹头颅薄,空怀胆气豪。
年华莫相逼,疏栉已细缫。
袁说友
(1140—1204)建宁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严,号东塘居士。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授溧阳主簿。历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宁宗嘉泰三年,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奉祠致仕。学问淹博,其疏奏多切时弊,诗文格调清新。任四川安抚使时,尝命属官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有《东塘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