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年邓艾没有偷袭成都,姜维能成功防守住钟会的进攻吗?

如题所述

自从蜀汉政权在公元221年建立后,其实魏国伐蜀的次数充其量才3次。第一次是公元229年,曹真率四路大军10万人伐蜀,被诸葛亮的第三次北伐个个击破。第二次是公元244年,曹真的儿子曹爽,外甥夏侯玄两路13万大军伐蜀,面对气势汹汹的魏军,蜀汉政权的姜维、廖化、王平、蒋琬和费祎将相合力,在兴势之战(今天汉中地区)中杀得魏军尸横遍野。而蜀军没损失多少,曹爽脸丢大发了,为司马家夺权埋下了伏笔。

在魏国第一次到第三次伐蜀期间,蜀汉政权有诸葛亮五次北伐,姜维11次北伐,很烦。终于在上次伐蜀失败之后20年,曹魏朝廷被司马家控制,为了一劳永逸解决蜀汉北伐的问题,再次伐蜀。魏军假意伐吴,以钟会为主帅,带着诸葛绪和邓艾三路大军,共计18万突然伐蜀。

魏军用了巨大的代价拿下汉中后,发现蜀军不见了,原来姜维带仅有的四万多蜀军守在了险峻的剑阁剑门关。因为是最后一战,因为魏军士兵想打完这一仗后回家和亲人团聚,所以攻势格外的凶猛。但是姜维防守的也很顽强,他以之前曹操屠城的事例来鼓舞蜀军,就这样,为了后方亲人的安全,加上蜀军又是山地战和险要地形防御战的老手,十多万魏军尸横遍野,一筹莫展。更糟糕的是,伤亡率远远高于蜀军。

面对这种颓势,邓艾率三万精兵偷渡阴平,夺取江油,进可威胁成都,退可和钟会夹击姜维。邓艾选择攻打成都,诸葛亮的儿子,刘禅的女婿诸葛瞻率御林军战死绵竹,邓艾包围了成都,由于朝中已经基本没了荆州派,在益州派谯周主导的舆论下,开城投降。

但是笔者觉得,刘禅远远没到需要靠投降来换取活命的地步。因为,这个时候有很多有利因素。

1.邓艾的军队孤军深入,经过诸葛瞻的御林军一抵挡,人数已经损失过半。再等一等,蜀中各地的援兵就来了。要知道刘禅完全投降时,蜀汉全境共有士兵10万2000人,除去姜维防守钟会的四万五千人,罗宪防守东吴的两千人,蜀汉在南中防御蛮人的五千人,蜀汉政权能拿出起码四到五万人来增援成都。

2.成都城里就有十多万人口,足可以碾压邓艾的军队。虽然益州派占据舆论,但成都城里的工商业阶层通过卖井盐、铁器、谷帛、蜀锦、犀牛皮等赚了钱,所以他们不希望季汉政权灭亡。

3.刘禅说自己想逃去南中,南中虽然落后,或许南中蛮人也很不靠谱,但是可以避一时之险。而且邓艾的军队已成孤军,已经处于四面八方的蜀军包围之中。

4.东吴收到蜀汉的求救信后,吴主孙休立马派了老将丁奉出击曹魏的寿春,派丁奉的弟弟直接带兵进入蜀地营救。刘禅再坚持一下子,应该能等到援军。

5.刘禅的儿子们都反对投降,干脆就把指挥权交给儿子好了。

6.季汉政权还有一块最后的根据地,江州。江州原属于东汉末年大州荆州的南郡,是南郡的最西端,却是益州的最东端,这里有刘备最后的痕迹,也是荆州派势力最强的地方。而且江州也是最安全的地方,就算真的顶不住了,还有东吴的援军和粮食。

7刘禅在益州地区影响力十分巨大,就算投降东吴也不能投降曹魏,投降曹魏,邓艾就用刘禅的影响力解除了十万两千蜀军的武装,而投降东吴,东吴可以用刘禅的影响力抗拒曹魏保证自己的安全。

种种事态表明,刘禅远远没有到非要投降的地步,而且一投降,汉朝就真的没了。而不投降,危机很可能解除。那么解除了危机之后呢?

那么,今天笔者就来说说,假使刘禅不投降呢?

邓艾的部队很可能就被就地消灭了,而蜀中各地援军在消灭邓艾后,会立刻增援姜维,防御钟会,本来钟会已经让魏国朝廷调走了诸葛绪,这会也心生退意了。然后蜀汉政权又摆脱了一场危机。而刘禅的太子刘璿也不会死于后来的钟会叛乱。

那么危机之后呢?

曹魏或者晋朝可能会全力进攻东吴。姜维会发动第12次北伐,但是姜维手上除了快80的老将廖化,已经无可用的大将了。阎宇和罗宪和东吴有血海深仇,是当年诸葛丞相留下防御东吴的。

人生如同白驹过隙,转眼已到暮年。当年诸葛丞相得到姜维的时候,姜维才28,而刘禅也才23。这个时候,姜维也已经63岁,刘禅也58岁了。真实的历史是刘禅投降7年后去世,假设姜维没有去世,那么他也70岁了。从钟会叛乱可以看出刘禅的儿子刘璿是不甘心父亲投降的,那么会全力支持姜维北伐。

但是大厦将倾,70岁的姜维还能撑多久。季汉政权有一个大隐患始终没有去除,如果有一天晋朝士兵再杀过来,到时候不是刘璿抵抗决心的问题,而是荆州派彻底没有了人才,舆论完全被益州派掌握了。到时候,姜维去世,魏军包围成都,那么就算刘璿不投降,益州派可能会偷偷打开城门进来。

而且彼时的蜀汉政权可能面临的情况更糟糕,一来,蜀汉人才凋敝,二来,晋朝人才兴旺,三来,由于孙皓嗜杀,人心尽丧,晋朝可能会先灭亡东吴,到时候,蜀汉政权连求援的对象都没有。顶天了就是刘璿在晋朝当个享乐的侯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