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赋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的创作形式有何特点

如题所述

汉赋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1、西汉初到武帝即位前是汉赋的创制阶段,骚体赋的形成。

汉初赋作多近乎屈原的骚体,重在抒发一种凄恻哀怨的情感,并使用“兮”的语气词,因而汉初的赋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对屈原骚体的继承。不过,汉初骚体赋在形式上也开始趋向散文化,同时又大量使用四字句,句法比较整齐,显示了由骚体向汉大赋的过渡。

代表作家和作品有贾谊《吊屈原赋》、淮南小山《招隐士》等。

2、武帝初至西汉末是汉代大赋的繁荣时期。

汉大赋用反复问答的问答体形式,以铺叙渲染帝王、贵族生活为手段,以微刺帝王、贵族淫奢为旨归,内容上改变了骚体那种哀怨愤激感情的抒发,形式上改变了楚辞多用语气词的特点,成为结构宏大、句式以四言为主、专事铺陈描写的散文。

代表作家作品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班固《两都赋》,扬雄的《甘泉》等。

3、东汉中叶以后,散体大赋逐渐衰微,抒情、言志的小赋开始兴起。

东汉中后期的赋,重在抒情述怀,篇制短小,故称之为抒情小赋。

代表作家和作品有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嫉邪赋》、蔡邕《述行赋》等。

扩展资料

汉赋的地位和影响

首先,即以那些描写宫苑、田猎、都邑的大赋来说,大都是对国土的广阔,水陆物产的丰盛,宫苑建筑的华美、都市的繁荣,以及汉帝国的文治武功的描写和颂扬,这在当时并不是毫无意义的。

而赋中对封建统治者的劝谕之词,也反映了这些赋作者反对帝王过分华奢淫靡的思想,表现了这些作者并非是对帝王贵族们毫无是非原则的奉承者和阿谀者。

其次,汉大赋虽然炫博耀奇,堆垛词藻,以至好用生词僻字,但在丰富文学作品的词汇、锻炼语言辞句、描写技巧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建安以后的很多诗文,往往在语言、辞藻和叙事状物的手法方面,从汉赋得到不少启发。

最后,从文学发展史上看,两汉辞赋的繁兴,对中国文学观念的形成,也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中国的韵文从《诗经》、《楚辞》开始,中经西汉以来辞赋的发展,到东汉开始初步把文学与一般学术区分开来。

《汉书·艺文志》中除《诸子略》以外,还专设立了《诗赋略》,除了所谓儒术、经学以外,又出现了“文章”的概念。至魏晋则出现了“诗赋欲丽”等对文学基本特征的探讨和认识,文学观念由此日益走向明晰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第一阶段:汉初辞赋,是楚辞余绪,为汉赋发展的准备时期。汉初赋作多近乎屈原的骚体,重在抒发一种凄恻哀怨的情感,并使用“兮”的语气词,因而汉初的赋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对屈原骚体的继承。不过,汉初骚体赋在形式上也开始趋向散文化,同时又大量使用四字句,句法比较整齐,显示了由骚体向汉大赋的过渡。
第二阶段:西汉中期至东汉前期的逞辞大赋(散体大赋),为汉赋的鼎盛时期,汉赋尤其是逞辞大赋的主要内容,是夸耀宫廷生活以供帝王欣赏。为了歌功颂德,夸耀版图之大、财富之盛、人力之雄厚,往往以炫耀行猎、苑囿、京都、宫室为主,极力夸张并以大量的连词、对偶、排句,层层渲染,以增加文章的气势和词采。
第三阶段:东汉后期的抒情小赋,汉代辞赋发展的转变时期。抒情小赋的特点有现实性;有抒情性;篇幅短小活泼; 语言趋向骈俪。追答

谢釆纳!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12-24
第一阶段:汉初辞赋,是楚辞余绪,为汉赋发展的准备时期。汉初赋作多近乎屈原的骚体,重在抒发一种凄恻哀怨的情感,并使用“兮”的语气词,因而汉初的赋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对屈原骚体的继承。不过,汉初骚体赋在形式上也开始趋向散文化,同时又大量使用四字句,句法比较整齐,显示了由骚体向汉大赋的过渡。
第二阶段:西汉中期至东汉前期的逞辞大赋(散体大赋),为汉赋的鼎盛时期,汉赋尤其是逞辞大赋的主要内容,是夸耀宫廷生活以供帝王欣赏。为了歌功颂德,夸耀版图之大、财富之盛、人力之雄厚,往往以炫耀行猎、苑囿、京都、宫室为主,极力夸张并以大量的连词、对偶、排句,层层渲染,以增加文章的气势和词采。
第三阶段:东汉后期的抒情小赋,汉代辞赋发展的转变时期。抒情小赋的特点有现实性;有抒情性;篇幅短小活泼; 语言趋向骈俪。
第3个回答  2020-12-31

第4个回答  2019-12-21
汉朝世界上就有汉服了,所以每个阶段都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