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读后感红树林的海娃100字

小学三年级读后感红树林的海娃100字

  海娃也说不准霞凝湾这片红树林究竟有多大。他只晓得,要是趁涨潮时从枕头山划小船出来,往东划会一头钻进红树林,往西划也会一头钻进红树林。往南呢?红树林干脆密不透风,别说小木船,就是开一艘铁甲军舰都别想闯进去!
  只有北边网开一面,留着一条宽宽的水道,不管潮起潮落都能任船通行。爹说,这是红树神好心留着,让枕头山村民出海和进城的。不消说,水道两旁仍然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红树林。
  红树林的气根有些像爷爷手背上的青筋硬邦邦的,从枝干上伸下去,扎进了泥沙,就紧紧抠住不放。有它们抠着,多大的海浪也冲不倒红树林。老师也这么讲:“要不是红树护着,十个枕头山也叫海浪毁喽!”
  红树林里栖生着许多白鸟,不知该叫鹭还是该叫鹳,反正吧,衬着红树绿油油的叶、红灿灿的花,那些鸟儿白得晃眼,好像它们的全部生活内容就是用白沙子洗澡似的。其实谁也没见白鸟洗过澡。这些家伙特懒,吃饱了鱼虾,就蹲在树杈间一动不动打瞌睡,远远望去,活像是红树结出了满树的大白桃。
  上学下学,打那经过的海娃都要吹响螺壳去惊扰那些白鸟。他老担心:这些懒东西不练习,有一天飞不动了咋办?
  懒鸟们却飞得很好。它们张开扇子似的大白翅,扑啦啦升到林子上空慢悠悠兜了一圈,又回到树林,仍然装扮白桃子,气得海娃嗷嗷叫。
  一早一晚,一去一回,转眼间,海娃念五年级,自己能划船啦。他开始跟同学结伴儿上学不再要爹妈送,在那段水巷子里就有些不安分。他们轮番在水里扑腾,追着船游。遇上涨潮,红树林里那些绊手碍脚的气根都浸没得只剩下树梢,他们还敢游进红树林深处,去寻找他们喜爱的宝贝:鸟蛋、海豆、虾、蟹,或是把全身藏在甲壳里的鲎。
  然后找一片浅沙滩,把船靠拢去用长篙钉牢,下去生起一小堆火,掏出各自的猎物烧烤得半生不熟,烫嘴烫舌地吃下去,直啃得嘴巴鼻子尖油光黑亮。
  那天,海娃贪追一只鲎把自己给弄丢了,眼看着潮水落下去露出满地气根,他游不出来啦!海娃哭着叫着在绊手碍脚的林子里瞎走了三个钟头,天擦黑才找到条水道。伙伴们早没影儿了!海娃高擎着他装了猎物的书包扑下水,发狠游向一艘路过的渔轮,让人家把他捎回枕头山。
  电灯下喝着酒的爹瞥他一眼啥也没说,妈只骂了一句“又野到哪去了”,就一迭连声地催他去用淡水冲凉,好像他不是丢失了三小时而只是迟回了三分钟似的。海娃委屈得直想哭。不过,待他抖出那包湿漉漉的课本,发现猎物还在时,那点委屈很快叫快乐冲跑了——
  这是一只怎样出色的鲎呀!
  虽然才不过巴掌大,可它那分成两节儿的甲壳和比身子还长的剑尾全是金黄色的;大大小小十四只毛爪有些像龙虾,偏是那种渐变渐深的枣红……这可比平常的黑鲎灰鲎好看一百倍!
  海娃当然舍不得吃。他把金鲎在一只塑料大口瓶里,跟他那些彩贝呀海花啊一起摆在桌上。这是他的博物馆。
  枕头山的几户渔民早就不捕鱼了,打从霞凝湾登上报纸又让人连连弄进电视那年起,他们就改行干“导游”啦!
  来红树林参观的客人越来越多,导游们的收入也越来越高。为了赶时髦,家里把半新的渔轮卖了,却修整了一条破烂的旧式木船。刚刚捏熟了机器的爹和娘又操起了橹和篙,吱呀吱呀的橹声便取代了渔轮清脆急促的机声。
  “干吗不用机船载客人呢?”海娃问,“木头船好难看好丢脸!”
  爹说:“你不懂。人家城里客人就冲着这些来!”
  红树林上空架起一道千余米长的木头桥,曲曲弯弯,低低高高,搭桥的木头木板都选用那些最不成材的。每隔一二百米,桥上还搭一个大凉亭,凉亭顶上盖着草、丝茅、芭蕉、海葵叶。时间久了,亭子顶被海风抖散成一堆堆破烂,寒碜极了!
  那些乘大车小车老远赶来的游客们偏偏喜欢这些木头歪桥和草亭子,一面走,一面拍照录像,顺着七扭八歪的木梯下到水道里停的破船上。那些早被渔民废弃了的木船只有两三丈长,多数还钉着补丁,还有一片一扳就乱晃晃的尾舵。站在船头船尾的爹和娘偏穿上灰不溜湫的布扣子大褂,再往腰间缠一条麻布澡帕,要多难看有多难看。
  城里人真的好欣赏破旧的船和爹娘的打扮,上了船,相机子又咔嚓咔嚓响成一片。
  不上课的周末,海娃挺喜欢上船凑热闹,也跟爹娘去当“导游”。他不看景,光看那些看景的人一一那个白胖子的肚子赛过海牛!穿花衬衫的高个儿头发红得像火!他还见过一个戴珍珠宝石项琏的女孩,女孩说她也读五年级,可她比海娃高一头。跟海娃说话时女孩轻蔑地仰着她白得像瓷娃娃的脸,弄得海娃惭愧得一塌糊涂。突然,白瓷娃娃尖声怪叫起来一——原来有一只蟋蟀大的海蜒爬上了船帮。海娃一巴掌把那东西砸成一包水,毫不客气地嘲笑起城里女孩来。
  客人老爱问,爹老装穷装傻,把收入说得好可怜,把红树林说得除了好看啥用也没有。海娃一听就火。“不对!”他在一边喊:“红树可以团沙保土,树皮还能做染料做烤胶。”
  客人们都给海娃鼓掌。海娃脸红了,扑通跳下水,潜下去,霎时钻到了船的那一边。“好哇,好哇!”客人们高兴地叫.“再来一个精彩的一一给你钱!”
  海娃不要钱,他鱼也似地围着小船游,给客人们表演——翻跟头,逮螃蟹,钻进水道的林子里,把那些白鸟朝这边轰。
  客人就都朝这条船上挤。
  娘摇起橹,爹在船尾上倚着舵把子冲着海娃满意地笑。傍晚回家,爹赏给他十块钱。
  挣钱的秘诀一学就会,到下周,另三条“游船”上四个伙伴都来招揽客人了,那对双生娃,还脱成了光屁股泥鳅,有意仰在水面上,逗客人们发笑、拍照。
  爹再出新点子一——在船上挂起大网,让娘穿上戏装。海娃好替娘难为情。
  船边荡过一个小沙洲。客人们都下去拍照,拾海螺。正涨潮哩,那沙洲眼看着在缩小,只剩窄窄一溜儿。客人们狼狈地逃上船,只有海娃躺在那,任海潮把他托起。
  水上漂浮着一条条直立的小“黄瓜”,都只有手指头那么粗,却有一尺来长,顶着个嫩绿的小芽,随海浪起伏一蹦一蹦。
  “这是啥?”客人们感兴趣了。
  “红树种子呀!”
  “能捞到吗?”
  海娃二话没说抡开双臂游过去,一抓一个,一抓一个,一会儿就捞起一大把送到船边。客人们都伸过手来。
  爹放了舵,把红树种都接了过去。“一毛钱一根!”爹笑嘻嘻地对客人们装穷,“困难呀,没法子,好歹也让孩子攒个学费钱吧!”
  客人们就很大方地掏钱,有两毛三毛的,也有一块两块的,谁也不要找。付过钱,就理直气壮地拿了一根根红树种在手里把玩着。不一会,客人们玩厌了,把那些种子折断,扔掉了。
  一根种子能长成一片红树林!随海流游荡的种子碰上泥滩站稳了会生根长叶……让人折了多可惜!海娃说:“我再也不给他们捞了!”
  “傻瓜!”爹用客人们听不懂的方言开导他,“只要人家肯掏钱,你心疼个啥?”
  “给多少钱我也不捞了,就不捞!”海娃闪开爹扇过来的大巴掌,通的一声跳下水,不见了。
  海娃不捞了却挡不住别人捞。暑假到了,伙伴们整天在水道里泡着,捞种子,摘海豆,掏鸟蛋,把所有客人们感兴趣的东西都找了来出售,换钱。
  海娃赌气不跟他们一起玩。
  头顶上闷闷地挂了半天云。热。客人们连乘船的兴趣都没了,全呆在架空的红树林上的草亭子里。爹们的船没生意,把家里的冰柜装了来,临时改作卖冰水。小家伙们的生意却加倍地好。
  鸟蛋贝壳卖完了,他们从离水面四五米高的亭子里往水里跳。
  “好极了,!再跳!”客人们端着相机喊,“跳一个给一块!”
  就有好些钞票扔下水。小伙伴们在水里争着抢钱闹成一团,然后,抢到了钞票的轮番爬上去,光着屁股顶着相机镜头往下跳。
  海娃在远处冷冷地朝这边看。他觉得伙伴们给渔家人丢脸了。血往脸上涌,海娃狠狠地在水上拼开了“蝶泳”,打起一片“翻江倒海”也似的水花花。
  “喂—一—水性最好的那个—一——你来跳!”有人冲海娃叫,“你跳一次,我给两元!”
  海娃没理睬。
  “五元!五元一次干不?”那个大胖子客人一心想抢到一个精彩镜头,“瞧,只要从这儿翻个跟头跳下海,一秒钟工夫,就能挣五元!”
  海娃心动了。五元,能买一本好书!他游到岸边,攀住凉亭架子爬上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