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为什么里面是耳

如题所述

闻里面是耳是因为闻的本义即用耳朵听。

闻介绍:

闻(拼音:wén)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字(常用字),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一人跪坐以手附耳谛听的样子,本义为听到、听见。

引申指知道、听说,又引申为传达、达到,再引申为报告、使听到,还引申指闻名,并由此引申为名声。另外闻也指听到的东西,主要指知识,也指传闻、事迹,用作名词。后来用鼻子嗅气味也叫闻。

文字溯源:

在西周青铜器盂鼎铭文里,有一句话叫做“我闻殷坠命”,闻字写成虽然右半仍从耳,左半的人形已不像甲骨文那样富有图画性了,跪跽状的人也站起来了,耳与身体割裂开来,置于其右,人形之上又增加装饰性符号。春秋金文或加足趾形,与女旁相似。

大概是这种图画式的会意字不便于书写,因而不便于交际、交流思想,到了春秋战国时代便出现了一个从昏从耳的形声字,以取代甲骨文的闻字。这个字见于铜器铭文,也见于竹简,《说文》称之为古文,便是小篆闻的前身了。

这个“古文”之所以从昏,不过是取其声罢了。清代文字学家桂馥认为“从昏者昏不能察,闻则可知”,仍然把它看作会意字,不过,“闻”与黄昏没有必然联系。

小篆的闻字,比起甲骨、铜器、竹简上的闻字来,显然规范整齐得多,易认易记易写,故一直沿用至今。耳在门内,是为了书写美观,门也只是代表读音,并非“入门方可闻”的缘故。

闻的本义是听见声音。例如《礼记·大学》中说的:“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即本义的用法,是说心思不在这里,眼睛看着等于没看,耳朵听着等于没听。人们常说“百闻不如一见”“早有耳闻”以及“闻鸡起舞”,当中的“闻”都作听见讲。

听见之后,就知道了,因此由本义作引申可以表示知晓的意思,例如《论语·里仁》中的一句话:“朝闻道,夕死可矣。”其中的“闻”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听到、知晓的事情,也可以用“闻”来表示,例如“见闻”“新闻”等等;

如果这样的消息或者某个人某个事被很多人知晓,那么就成了“闻名天下”,于是就有了“遐迩闻名”这样的说法了。由此引申又有了“名望,名声”的意思,例如《诗经·大雅·卷阿》中的“令闻令望”就是指良好的声誉和名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