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降a小调圆舞曲的简介!!!快!!!

如题所述

a小调圆舞曲
(作品34号第二首)
[波)肖 邦曲
1830年的’华沙起义”失败之后,肖邦流亡国外,对祖国前途命运的关怀,背井离乡的痛苦,以及对亲人的思念,无时无刻折磨着肖邦的心。 《a小调因舞曲》就是在这种情绪下写成的。
它的A段主题由左手在钢琴中音声部弹出。开始比较乎稳,富于歌唱性,但是不久,情绪就激动起来,并且出现了八度者大跳,但是在伴奏上却坚持似摇篮曲的平稳的节奏,如:

它经过发展后,引出B段主题。它也是抒情性质的。但仍隐藏着悲哀。

这首《a小调圆舞曲》,园舞曲的节奏在里面并不占重要位置,主要是情。它让人想起朴实的波兰民间音乐,从而激发起人们对故乡的思念。
《a小调圆舞曲》与《降A大调圆舞曲》、 《F大调圆舞曲》一起出版,编为作品34号,在乐谱封面上,总的标题是“三首华丽的圆舞曲”,这个标题不是肖邦本人加的,而是出版商加的,因为从乐曲内容来看, 《a小调圆舞曲》与“华丽”二字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维拉德斯娄·斯普尔曼(Wladyslaw Szpilman)生于1911年波兰,是一位才华洋溢的犹太裔钢琴家,自幼追随名师学习钢琴,1931年到德国柏林的音乐学院深造,并写下多首著名的钢琴乐曲;1935年回国受聘于波兰国家广播电台;1939年9月,他正在电台现场弹奏萧邦的夜曲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占领波兰,首都华沙遭受轰炸入侵。自此他和一家人与邻居都被赶进在首都的“犹太人居住区”。

在这里的居住者,不仅出入受到限制,一举一动也都被监视,并不时遭到纳粹军官的百般羞辱。一小群犹太人的报复行动计划,却遭到整个社区几近毁灭的轰炸与残杀。

面对每日生存的威胁,维拉德斯娄·斯普尔曼冒生命危险成功的逃出居住区,躲进满目疮痍的首都公寓废墟。他每天昼伏夜出,躲在天花板的夹层中,一待就是好几个月。直到有天,一位纳粹军官韦尔曼赫斯费尔德(Wilm Hosenfeld)进入该公寓,发现这位逃脱的犹太人,此时他惊吓地不知所措,因为长期躲藏不见天日,人也变的病奄奄,面目吓人。军官得知他以前是钢琴师,听他演奏出神入化的一曲后,不忍心杀他反而帮助他。六年后战争结束,他还是在电台作同一曲目的演出,而纳粹军官韦尔曼赫斯费尔德已死在俄国战俘营。

在德国纳粹战败瓦解后,维拉德斯娄·斯普尔曼一生表演过2500场以上的演奏,并获得多次的世界大奖,2000年7月6日以88岁高龄逝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