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表现手法有哪些?

如题所述

表现手法有: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乐景写哀、以景结情、借古讽今、渲染、烘托、用典、虚实结合。

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

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咏蝉》)

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5、动静结合

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6、以动衬静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静态。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鸣等都是动景,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鸟鸣山更幽”,动中见静,愈见其静,这里面包含着辩证法。

7、乐景写哀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看似诗中展现了一片温暖清新的春天景色,诗人却因送故人远别以及故人的遭遇而不安惆怅。可见,乐景写哀情,更能突出诗人送别朋友的悲伤和对朋友“西出阳关无故人”后生活的关心和同情。

8、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结句诗人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

此时征戍者内心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渴望建功立业?是对现实的忧虑,还是对祖国河山深沉的爱呢?……不得而知,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9、借古讽今

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乱来讽喻当朝。

如: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刘禹锡《台城》)

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10、渲染

我国传统画技之一,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为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铺叙的写作技法。

如: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王昌龄《秋词》)

首句破题,以描写秋景来渲染深宫寒夜的气氛。

11、烘托

衬托中的正衬,亦称“烘云托月”。指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突现人物形象的技法。此中手法常与渲染结合起来使用。

如: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

作者意欲极写罗敷之美,却未对罗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烘托出了秦罗敷的美貌,把读者的联想向篇处延伸、扩散,从而间接构成了极为活跃的视觉艺术效果。

12、用典

用典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如: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词人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虽老却不忘为过效劳的忠贞之情。

13、虚实结合

实写,指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指采用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与描写。虚实结合,即两种手法在叙述、描写中同时使用。

如: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

地白如霜、栖鸦可见,诗人虽没有明写“月明”,但我们却处处感到“月光皎洁”。实写“地白”“栖鸦”,虚写“月明”,暗扣“望月”这一诗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表现手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28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
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
象征等手法;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
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说塑造人物的种种手法,如散文抒发情感的种种手法等,尽量抓到得分点。
第2个回答  2017-03-04
文学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⑴、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⑵、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表达方式: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 ⑶、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表现技巧抒情方式(一)总论情与景关系: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为了达到这侧目的,他需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阙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情与景的处理不单是诗歌的问题.其它的艺术,则小说、戏剧、电影、绘画,也有这个问题.一般是情与景配合.拿电影来说,情与景配合的例子如:当灾祸将发生时,电影中常使我们看到雷电和暴风雨,为观众作心理准备,预感未来的灾祸.当电影中男女二人热恋,或夫妇新婚,他们会在公园里散步,天气晴朗,春暖花开,一片令人欢喜的景色.这样的情景配合,在电影或其它艺术中与写诗时相类似.这叫做“情景陪衬”或“情景交融”.在中国与西洋的诗歌中,都可找到诗人成功地处理情与景配合或交融的例子. (二)抒情手法分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抒胸臆——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秋绪.这种方式比较直观,这里不深入讨论. 情景交融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写景.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藉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无限离愁别恨.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三)乐景与哀景的关系:情景交融,其实不需要这么复杂,我们只需要记住:诗歌中只要有景语,就一定与作者的情感有关,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关于情景交融的鉴赏,关键在于情是何情,事实上也就是要求我们品味出景是何景了——哀景、乐景、愁景? 1、以乐写乐比如: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即使诗中没有“最爱”二字,那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生意昂然的西湖,在作者的字里行间已充满了爱意.“莺争”“燕啄”“绿杨”“白沙”,从动态到色彩,无处不体现诗人对西湖的独有钟情——乐景2、以哀写哀:比如:《小重山》(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画阑东.蓼昏月,一笛碧云风.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偷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这首词的上片写景,一缕红、啼鸟、冷烟、黄昏月、一笛风,创造出浓重的凄冷的气氛,烘托出自己的心情,与下片曲折抒发的忠愤相呼应,构成了全词的悲切婉转的情调——哀景.比如:《清平乐》(晏殊)金风细细,叶叶梧桐附坠.绿酒初尝入易醉,一枕小窗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金风细细、叶叶梧桐、绿酒初尝、沈睡小窗,这种恬淡清婉、淡淡闲愁,从诗的细腻的笔触里娓娓而来,上片写了睡晚醉眠,下片写的是薄暮酒醒的感觉.艳花凋零之状,夕阳西下之景触发了诗人的淡淡闲愁,“双燕”句则又是“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意,成双结对伴的燕子不仅反衬出词人的孤单、寂寞,还暗示出词人的某备战相思.特别是“昨夜微寒”,既写出了天气特点,还暗示出词人孤眠的冷清——愁景. 3、以乐写哀:“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 4、以哀写乐:托物言志是诗歌散文中经常运用的表现手法,即作者借助对某种事物的刻画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某种品格志向.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荷花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保持高尚节操的人生追求.清代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借梅议政,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茅盾的《白杨礼赞》,借中原地区常见的白杨树来表现解放区广大军民不屈不挠、力求上进的精神.古诗中,象骆宾王的《狱中咏蝉》就是通过刻画餐风饮露的秋蝉的形象来表明自己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陈子昂的许多感遇诗也往往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或借助香兰杜若、或借助珍禽翡翠来抒写心中的怀才不遇之慨. (四)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区别: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读了上文,大家会发现,这托物言志与比喻修辞好象有些联系,与咏物抒怀有些联系,其实,它还与象征、比兴有联系.象征要有象征体,那便是物,象征要表达的思想就在作者对物的描写和评价之中.比兴呢?最早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这里的“他物”与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必然是有着紧密联系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既是比兴,又是托物,同时也是象征,因为它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也表现了刘焦之情的难舍难分、留恋相许,更是刘焦爱情悲剧的象征.比如:垂 柳唐彦谦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种纤腰学不成.这是一首韵味很浓的咏柳诗,它不仅维妙维肖地写活了客观外物之柳,又含蓄地寄托了诗人愤世嫉俗之情.开篇极写垂柳婀娜多姿与纤柔飘逸,然后笔锋一转,另辟蹊径,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典,抒发诗人托物寄兴的情怀.于柔情中见犀利,于含蓄中露锋芒,表面上“咏柳而贬美人”,实质上把矛头指向以皇帝为首的官僚集团,针砭时弊,畅快淋漓.这里面有托物言志,有比兴,有用典,有直白.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夜渡无人舟自横.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答: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涵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我们再来看看下面几句诗,看看他们属于哪种抒情方式?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借景抒情)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托物言志)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处处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借景抒情)作者通过描写恋花飞舞的蝴蝶,自由歌唱的娇莺抒发了对大好春光的喜爱之情.《画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托物言志)郑思肖是宋末诗人,有浓厚的民族意识.前两句写菊花远离百花丛,独自开放,表示自己不与元朝合作.后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比较刚才四首诗说说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有何区别? A、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B、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答:“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答: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五)移情移情就是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比如《扬州慢》也有“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之句,乔木尚且厌恶战争,何况扬州百姓呢? 描写技巧 1烘托与对比 2虚实结合  3动静结合动静结合 4点面结合; 5、细节描写 6色彩的渲染 7观察角度的变化 8白描 9以少总多、以小见大 10、诗中有画表现手法 1.象征: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例如《白杨礼赞》的作者把对北方农民的赞美之情寄托在对白杨的具体描绘与精辟议论上.这种描述是贯串全篇的.因此,本文用的是托物抒情的象征手法.象征是中国诗歌的生命线,“犹如心脏之于躯体”,“没有象征,诗歌就将失去力量”.例如,龙象征皇上最高权力,凤凰象征皇上的德行,麒麟是长治久安的象征,猿声是旅人离分时的伤感的表现,鹤是永生的化身,蝙蝠跟西方相反,则代表着幸福,鸳鸯是爱情的象征,大雁给分离的情人带来消息,知了象征复活之后便是死亡,梧桐常在描写秋天的诗中出现,杨柳表示别离,兰花是纯洁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标志,“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等等.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着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导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析】“篱边菊”象征陆鸿渐具有高洁的节操.屈原用“兰芷”象征自己的芳香、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陆游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卜操作数??咏梅》);等等. 2联想和想象: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小时不识月,呼着白玉盘”、“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都是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的神来之笔.大胆丰富的想象也常表现为夸张手法的运用.所谓夸张即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藉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该句就运用了夸张和烘托的写法来表现天姥山的巍峨高峻.又如李贺的《梦天》“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在诗人的眼中茫茫中国大地上的九州岛成了微不足道的尘烟九点,浩淼无边的东海成了杯中之物,通过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抒写了诗人对人事沧桑的深沉感慨. 3抑扬关系: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欲扬先抑]欲扬先抑又叫先抑后扬,即文势先下抑后上扬,或文意先贬抑后褒扬,犹如登山,由谷底到山顶.[欲抑先扬]欲抑先扬又叫先扬后抑,即文势先高扬后下抑,或文意先褒扬后贬抑,好像瀑流,从高处飞泻而下.例:“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似贬实褒]对值得歌颂的对象不正面褒扬,而寓褒于贬,正话反说,用贬抑的语气来褒扬,看似贬抑实为褒扬[似褒实贬]对应该贬抑的对象不直接贬抑,而寓贬于褒,反话正说,用褒扬的语气来贬抑,看似褒扬实为贬抑.例:《红楼梦》中《西江月》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这两首词用似贬实褒、寓褒于贬的手法揭示了贾宝玉的性格.”《过泰论》对陈涉的描写也是贬陈涉行军用兵不及向时几国,实则褒其用兵出奇制服. 4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抱负,表面回忆历史,叙述古人,实则抒发自己对人事物的认识.臣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影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际老臣心,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蜀相》杜甫本诗借诸葛亮的故事,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⑦抑扬.《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毁教夫婿觅封侯.”先写少妇“不知愁”,后写“毁”——先扬后抑.通过对少妇情绪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⑧借形象说理(寓道理于形象之中)《琴诗》(苏轼)“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人从“琴”与“指”这两个形象入手,通过两个假设句和两个反问句,揭示了“天下事物的完成都有赖于主、客体的紧密配合”这样一个深刻的哲理. 四、结构在诗歌的结构安排上,诗人也是独具匠心的.常用的结构模式有:(一)层层渲染、铺垫渲染是用各种表现手法着重描写,以加强气氛,突出人物,深化主题,是描写技法之一.(1)渲染的对象.渲染的对象主要是环境、气氛、事件和人物.(2)渲染的手法.渲染的手法主要有反复、排比、层递、摹写等.(3)渲染的原则.在于应围绕一个中心进行铺陈,不应过度追求浓词艳藻.渲染的方式有正面直接摹绘及侧面间接烘托.(4)渲染的种类有景物渲染、环境渲染、气氛渲染、细节渲染、情绪渲染、行为渲染、语言渲染等.铺垫是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的技法,描写手法之一.(1)铺垫的特点.铺垫是主要情节蓄积、酝酿的过程.(2)铺垫的作用.铺垫是主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3)铺垫的原则.要引而不发、自然合理.(4)铺垫的种类.1)从情节发展的方向来分,有正铺、反铺之别.正铺是铺垫的方向与情节发展的方向完全一致,又叫正面铺垫.反铺是铺垫的方向与情节发展的方向完全相反,出乎意料之外,又叫反面铺垫.2)从铺垫手法来分,又有伏笔铺垫、悬念铺垫、衬托铺垫(又叫垫衬)、铺陈铺垫(用铺陈事物的方法,渲染气氛,制造声势)之别.宝玉挨打(33)是伏笔铺垫,《红楼梦曲》就是一种悬念铺垫.如:江南可采莲作者:佚名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二)伏笔、照应伏笔,是在文章的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做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当事件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再予以“响应”的写作技巧.戏剧、曲艺创作称为“抖包袱”.伏笔,是文章峰回路转、达到情节高潮的精彩揭示.好的伏笔能起到暗示、点题、沟通文章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顺、合情合理,往往能让人产生会心一笑、心灵共鸣或意外感悟等阅读惊喜;同时能使文章出色生辉,具有独特魅力.照应.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一篇文章要有头有尾,前后内容要有内在联系.前面交待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边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待.这样,文章前后才能贯串,使读者容易掌握全文的脉络.(1)照应的作用.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溱.(2)交代.交代是文章中,为同后面所写的内容相呼应,而在前面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又叫伏笔.伏笔是用预示、重复等方法,埋伏下情节发展的线索,为人物的出场和事件的发生准备条件,以叫到结构严密、情节跌冗起伏的艺术效果,又叫伏线,在相声艺术中叫包袱.(3)照应的种类.1)首尾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2)扣题照应.围绕主题反复照应.3)伏笔照应.先设伏笔,后予交代的照应.在一些诗歌中,诗人往往采用今昔、他我、物我对照的方式,来抒发自己或他人情感,如: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析:此诗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苍州”与“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三)结构对比:对比手法在诗歌中运用较多,因其具有层次性的特点,结构性较强,如: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人间自在啼.析:这首诗就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结构明晰.表达作者对禁锢思想、束缚人才现象的抨击和对言论自由、解放人才理想的向往. (四)卒章显志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诗歌的表达技巧是多方面的,还有如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欲扬先抑的技巧等等,只要我们在训练中认真总结,归结模式,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2-15
第4个回答  2020-02-20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