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名字的来历

如题所述

红楼梦,原名为石头记。
  由来:古本《石头记》里面,第一回里面就介绍了这个书名的演变,最早这个书就叫做《石头记》,因为艺术构思是,一块女娲补天的剩余石被弃掷在大荒山青埂峰,化为通灵宝玉,到人世周游了一番;本来很大,后来经过仙界僧人大施幻术,可大可小,最后缩成扇坠儿那么大,可以和一个生命同时降落到人间,因为它可以让那个婴儿衔在嘴里面;小说里面那个婴儿就是贾宝玉,口衔一个通灵宝玉,就生在一个温柔富贵乡,历尽了离合悲欢炎凉世态,最后那块石头又返回到了大荒山,回到青埂峰下;在那里,恢复原来的形状,很大一个石头,上面写满了字,讲述下凡所经历的故事,所以这个书是《石头记》,最早书的定名就是《石头记》。
  那书里面又说,空空道人——这是书里面作者设想的一个人物,一个有点非现实色彩的人物——读了一遍以后,觉得可以抄下来去流传,就将之易名为《情僧录》,因为书里面八十回以后写到了贾宝玉出家,出家就是当了和尚,和尚就是僧,他又是一个情痴、情种,所以是《情僧录》。那么在古本《石头记》里面,很多版本里面都没有《红楼梦》这样的书名,只有甲戌本里面有一句,说有一个叫吴玉峰的人把这个书叫《红楼梦》。
其实这个问题也很难有一个定论,毕竟《红楼梦》的书名之谜也是“红楼死结”之一,不过也是可以讨论一下的。在《红楼梦》第一回中,作者提到了《红楼梦》的另外的四种书名,(《情僧录》、《风月宝鉴》、《石头记》、《金陵十二钗》)而《红楼梦》的提出则是在第五回中,警幻仙子让宝玉听《红楼梦》十二曲才提到。因为这《红楼梦》十二曲涵盖了十二金钗的命运与家族的兴衰。比较全面的道出了曹雪芹的写作意图,较其他书名包含了较多且较深的内容与主题。况且在甲戌本《红楼梦》的凡例中有这样一句话:是书题名极多,然曰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这是红学家研究出来的,因为原句缺少“多,然曰红楼”五个字)也更确定了这个书名。在续书人高颚(未成定论,尚有争议)与印书人程伟元合作出版《红楼梦》时,也选择了这个书名,并沿用至今。

求采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05
《红楼梦》本名《石头记》,这是尽人皆知的。因假托石头所记,空空道人把石上的故事抄录回来,读后“见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于是便改成了《情僧录》。东鲁孔梅溪不知出于何种考虑,尽使书名沾些“风月”,于是便有《风月宝鉴》。而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起名为《金陵十二钗》。《红楼梦》这个名是后来才有的。这些书名比较起来看:《石头记》太平实了,《情僧录》显得妖里妖气,《风月宝鉴》过于矫饰,《金陵十二钗》脂粉味太浓,只有《红楼梦》大家而风范,最为人们认可,也最乐于接受它,于是这个书名便流传下来。
《红楼梦》给人一个“大器”的信息。不难看出,《红楼梦》是一个梦,曹雪芹的思想就藏在这个梦里。梦是象征,是符号,里面人物的命运也都包含在这个梦里。《红楼梦》用一个家浓缩了一个社会,实乃一个大梦。那么,《红楼梦》究竟写了多少梦呢?有人做过大概的统计,发现全书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梦共有32个,前八十回共写了20个梦,后四十回共写了12个梦。书中的梦境描写或长或短,或详或略,都是根据情节而定的。
《红楼梦》的写梦手法也变幻莫测,不见雷同。有时像是描绘一个真实的生活细节,结果是写梦,有时写梦又通篇不用一个“梦”字,如不细看,不觉是在写梦。总之,《红楼梦》全书起于梦,结于梦,表面是在写梦,实际并非写梦。所以,将这本写一个大家庭兴衰的书定名为《红楼梦》,是再贴切不过的了。可见,好的书名更容易传世。
第2个回答  2016-10-22
红楼梦借用的是书中的曲名。
该书原本定名为《石头记》。在小说的开头,列出了四种书名——除《石头记》外,空空道人改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者改题的《风月宝鉴》;再后来,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题名为《金陵十二钗》。而《红楼梦》这个名称,则直到第五回才出现。它是一首曲名——太虚幻境的仙女们演唱的十二支歌曲的总名,不是书名。
曹雪芹给自己的毕生力作,弄出这样多的名称,是否可以这样猜想,曹雪芹也觉得很难用几个字概括整本大书。多题几个书名,则分别代表了他心目中的这本巨著的内蕴。属于正面的,是指明石头(石兄)、情僧即贾宝玉,以及十二钗,乃是主角。属于隐喻性的反话,是《风月宝鉴》,表明此书只在明面上大写“风月”,实质上不是——这就要请读者“明鉴”了。而《红楼梦》十二曲,暗示了众儿女乃至贾家的命运,涵括较广。且古代的“红楼”是指富豪权贵人家妇女所居的华丽楼宇,如白居易《秦中吟·议婚》中就有“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之句;“梦”则是“本书主旨”之所在,在提纲挈领的《红楼梦引子》中,作者就明确指出要演出“悲金悼玉”之“梦”,所以梦觉主人序中说:“红楼富女,诗证香山,悟幻庄周,梦归蝴蝶。”它后来居上,成为通行本普遍使用的书名,并非偶然。
《红楼梦》这一书名大行其道以后,“红楼”的含义如何,又成为一个问题。老红学家周汝昌认为红楼”一词源于唐诗,可追溯到韦庄的“长安春色谁为主,古来尽属红楼女”。“红楼”专指富家女儿的金闺绣阁。《红楼梦》的内涵独特而深远,也非三言两语所能尽述。
第3个回答  2019-04-29
《红楼梦》是中国具文学成就的古典文学巨著,它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颠峰之作,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
《红楼梦》成于清朝干隆时期,最初是以手抄本面世的,现在我们所发现的最早的一个手抄本,是干隆甲戌年(1754年)的,但只有不连续的十六回,后来又发现了若干的手抄本,如干隆庚辰年(1761)的抄本,差不多有八十回,这些手抄本都把这本小说定名为《石头记》,并且有署名「脂砚斋」的许多批语。据考证,这部小说的作者是曹雪芹,现在传下来的前八十回,基本上是他的手笔。一般认为,后四十回为高鹗所续。
《红楼梦》
是一部诗化了的小说杰作。它那行云流水般的散文中,处处沁透着诗情的芬芳。书中的大量诗词曲赋,犹如镶嵌在碧海青天里的珍珠和明星,闪耀出奇异的光芒。
《红楼梦》以男女主角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塑造几百位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贾家荣宁两府的兴衰败落,表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被喻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作者简介
曹雪芹出生在南京。直到雍正六年曹家才全家迁居北京。当时,曹雪芹尚年幼。曹家在北京生活的情况,文献绝少记载,曹雪芹的青年时期是如何度过的,也不能确定。据文学家们的考证,认为他与敦诚、敦敏成为亲密朋友,是在右翼宗学里开始结识的,后来落魄住到了西郊,他的不朽的巨著《石头记》就是在西郊的山村里写成的。
曹雪芹晚年的生活穷愁潦倒而又嗜酒狂放,朋友们常把他比作晋朝的阮籍。他甚至穷困到「举家食粥」的地步,常常要靠卖画来换酒喝。他的画很为当时的朋友们所推重,可惜他的遗作至今尚未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