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应该没后裔了吧?

大汉飞将军李广那是赫赫有名,唐朝皇室甚至大诗人李白都自称是李广的多少代多少代后裔。可据我所知,在李陵兵败投降匈奴后,李广一家被满门抄斩了(当然早前李广已死),而李陵在匈奴的后代也已融入匈奴,不再以李为姓,变成胡人了,那在中原大地上,李广何来的姓李的后人?所以我觉得唐朝皇室以及李白是冒称李广的后裔,好提高自己的身份。

李广死后留有一孙,其子李当户的遗腹子李陵。公元648年 ,一支来自今俄罗斯叶尼塞河上游地区的黠戛斯朝贡团,在其酋长失钵屈阿栈率领下,抵达了唐朝首都长安。黠戛斯酋长自称是汉朝李陵的后裔,与唐朝皇帝是同宗,要跟唐朝皇帝“认亲”。

史料记载,李陵被匈奴单于封为右校王后,负责管辖当时被匈奴征服的坚昆一带地区,而坚昆正好是黠戛斯的古称。另外,黠戛斯人大多为赤发绿瞳,而自称是李陵后裔的黠戛斯人则为黑发黑瞳,明显具有同汉人混血的特征。

因此,黠戛斯酋长自称是李陵的后裔,可信度还是很高的。中国少数民族柯尔克孜族和中亚的吉尔吉斯人,就是黠戛斯人的后代。 

扩展资料:

李广三子:

李当户:李广长子,在汉武帝时做过郎官。有一次,韩嫣与汉武帝玩耍时,韩嫣的行为有些放肆不敬,李当户看了很愤怒,上前打跑了韩嫣,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李当户死的比李广早,有一个遗腹子,即李陵。

李椒:李广次子,汉武帝时当过郎官,曾任代郡太守,在李广死之前去世了。

李敢:李广之幼子。元狩四年李广死时,李敢以校尉身份随霍去病击左贤王,力战,夺左贤王鼓旗,斩首甚多,被赐爵关内侯,食邑二百户,李广死第二年,广弟李蔡因罪自杀。不久后李敢代李广为郎中令。因怀恨父亲之死而击伤大将军卫青,但卫青没有声张。后李敢至上雍,到甘泉宫狩猎,被骠骑将军霍去病射杀。

李广死第二年,李蔡因罪自杀。李敢以校尉身份随霍去病击左贤王,力战,夺左贤王鼓旗,斩首甚多,被赐爵关内侯,食邑二百户,代李广为郎中令。

李陵:李当户的遗腹子。年少时任侍中、建章监,后又被任命为骑都尉。天汉二年,领五千步兵进攻匈奴,以此协助李广利的西路作战。

在浚稽山遭遇单于三万骑兵主力,李陵率军力克单于。单于不甘失败,又召集左贤王等八万骑兵接连围攻李陵,李陵且战且退,力战八日,由于箭尽粮绝,后无援军,又遭遇军侯管敢的叛变而泄密军情,于是突围失败,投降匈奴。

天汉四年汉武帝命令公孙敖迎还李陵,公孙敖没能完成任务,便谎称李陵帮匈奴训练军队。汉武帝大怒,族灭李陵家。自是之后,李氏名败,而陇西之士居门者皆用为耻。元平元年,李陵病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李广后裔中有名的有儿子李敢(封了侯)、孙子李陵(投降了匈奴,还连累司马迁受了宫刑)。

【释 义】以之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同“李广未封”。
【出 处】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典故】飞将军李广在历史上的评价是很高的,唐朝诗人王昌龄曾赞美李广“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但是李广纵然战功赫赫,但其至死也没有封侯,唐朝诗人王勃在《藤王阁序》中为李广惋惜“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但李广难封是真的不走运吗?历史评价一个人常带有感情色彩(现代评价一个人多带有政治色彩),对李广同情多于理性分析。因此对于李广难封侯的原因,除了其不走运外,我认为还有其它方面原因。
李广身材高大,手臂修长,擅长骑射,打起仗来行踪飘乎不定,行动敏捷,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在做上谷太守时,他每天都跟匈奴人打仗,他置个人生死于外,战斗非常勇猛。以力战为名。典属国公孙昆邪哭着对皇帝说:“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皇上爱其才,恐亡之,把李广调到上郡做太守。老子曰:“揣而锐之,不可长葆。”意思是兵器太锋利了就容易折断。李广本人自以为天下无敌,从心底里蔑视匈奴人,因此每次打仗拼了命的打,匈奴算什么,多亏匈奴人不懂汉家孙子兵法,如果匈奴人略懂兵法一二,李广很有可能被匈奴人施计捉走或杀死。虽然李广每次都是身先士卒,作战勇敢,但李广除了力战外,不懂战略部署,从战术上胜敌人,只是以勇猛胜人,如一介猛夫,自负非常轻敌。
李广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李广被捉。此点说明李广一介勇夫,除了单对单、等对等、多打少外,只要敌人兵一多,李广便无可奈何,要么兵败,要么被捉。
李广设计逃走,李广兵败,当斩,赎为庶人。李广回霸陵亭太晚,城门已关。霸陵亭尉趁着一股酒劲,呵斥广:“今将军不得夜行,何况你是前将军!”李广气而无可奈何。虽然霸陵亭尉酒喝多了,但他也算的上是秉公办事。等李广又一次被皇上用为右北平太守时,李广心想:“上次被那个霸陵亭尉拒之城外,竟然蔑视我飞将军,这次我非杀了他而后快。”于是李广把霸陵亭尉召至自己的军中,后而斩之。这一点说明李广心胸太狭窄,心中容不得对自己有意见的人。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头能跑马。”李广心里竟容不下一个小小的霸陵亭尉,可见李广气量狭小,不足以成大事。如果李广不杀霸陵亭尉的话,霸陵亭尉必然会内疚自责,感激李广的不杀之恩,他也必然在杀敌时力战以报答李广,但李广却凭一时之气杀了他。没有恢宏气度的人又怎么会去统领千军万马呢?
同样是同时代的御史大夫韩安国,他坐牢的时,狱吏田甲辱安国。韩安国说:“你就不怕我死灰复燃?”田甲此人很幽默:“你复燃,我当洒尿灭之。”后韩安国被拜为梁内史。田甲知后,逃走。韩安国更幽默说:“不逃走就不杀,如果逃走,就灭其九族。”田甲不敢走,向韩安国认罪。韩安国笑着说:“你给我洒泡尿看看。”韩安国不仅放走了田甲,而且还善待了他。这就是韩安国一种大人不计小人过的气度。但李广却做不到。
李广数不能封侯,于是向搞星相占卜的王朔抱怨道:“自从汉朝北击匈奴以来,我未尝不在其中,然而其他将领都封侯位列三公,然而我却没有封侯,难道我命中注定不封侯?”王朔说:“你想想,你有没有做什么亏心事情?”李广说:“我最后悔的事情就是我杀了已经投降的八百人。”王朔说:“祸莫大于杀已降,此及将军所以不得封侯者也。”杀俘虏在古代本身就是不道义的事情,何况又杀了800人,因此李广必会遭到报应。果然从李陵投降匈奴之后,李广家就衰败下去。
李广在参与卫青大将军的漠北之决战时,卫青让李广从侧路袭击,但李广一介勇夫思想的顽疾又出现,他请战当先锋,但卫青却没有同意李广的请求,李广怒而回部。一是卫青了解李广,李广自以为是,不听指挥,没有大局意识,跟敌人小打小闹行,大规模作战就不能胜任了;二是卫青看到李广年纪也大了,体力和精力都不足,而且李广急于封侯,想最后一博取得战绩,因此在他这种急于求胜的情况下,难免会出现失误。因此卫青还是很理智的拒绝了李广的请战请求。但就是让李广从侧路进攻,李广也没有顺利完成任务,他带领队伍迷了路,没有及时和卫青主力部队会合,以至让单于逃跑。卫青责怪了李广几句。李广顿时感到一阵悲凉:“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馀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然后引刀自刭,死的很悲壮,百姓闻之皆恸哭之。最终李广失去了最后一次封侯机会。
说到跟匈奴的大战斗李广没有胜过,但在“七国之乱”时,李广跟随周亚夫平定吴楚联军,立下战功。梁王刘武看上李广之才,私授李广将军印,李广不识事务,竟然接受了。刘武当时很想做皇帝,想等哪天他起兵逼宫时,希望李广能支持他,这一点汉景帝刘启很明白。当时李广为什么要接受将军印呢,还是一点原因李广眼光短浅,分不清利害关系,自以为立下战功,梁王授给将军印,这是对我的奖赏,我还要拿回京城炫耀一番。结果李广此局触怒皇帝,未受到丝毫奖赏。老子曰:“自视者不章,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但李广却不明白其中道理,他太天真。
不可否认,李广很忠诚很爱国,但毕竟李广性格上的缺陷以及能力上(运筹帷幄的大战略能力以及大局意识)的不足,虽然在小规模战斗上,他表现出来的勇猛以及处变不惊的大将气度,但这些只能使李广扬名,而大战斗中李广总是屡战屡败,没有大的战绩可言,因此李广至死难封。命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7-03
1、你说的不对,李广是秦国大将李信的孙子,这支李姓人属河北赵郡房(朝鲜半岛李姓同样出自河北赵郡),而李白与唐朝皇室属甘肃陇西房。李姓有两个望郡,即陇西郡与河北赵郡,所以李姓主要出自于赵郡和陇西郡。唐代以前赵郡李姓威名远大于陇西李氏。赵郡主要出将,如李牧、李左车、李信、李广、李陵。自唐朝始陇西李氏的名望开始超过赵郡李氏,主要是唐朝皇室出自陇西房,故陇西李氏所修祠堂通称为“陇西堂”,祠堂都有唐太宗李世民的浮雕或壁画,而赵郡李氏不会供奉唐太宗李世民的。2、李广全家并没抄斩,全家抄斩的是李陵一家。李广儿子李敢死于霍去病之手。但李广还是有儿子和孙子的,只不过是汉武帝有意打击飞将军李广,使得李广不能立功不能封候。“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就是此典故,于是李广年老立功无望而绝望自杀。其侄儿李陵也不是真心投降匈奴的,那只不过是缓兵之计,后李陵无法归国,也就绝望而心灰意冷,故其子孙留落西域,也就是现在的克尔克孜族。3、由于汉武帝薄等李氏一族,所以引起司马迁许多人的不满。此后,赵郡李氏少有人为汉朝出力了,其实赵郡李姓能人挺多,特别是每一代都有名将辈出,但不敢出来效力了,怕落得象李广、李陵、李敢一样的不好下场,于是又埋没了一大批名将,最后就成就了其它如卫青、霍去病、班超等人。这历史悲剧是汉武帝自已造成的后果,使得匈奴民族几百年后在三国曹操时还不断骚扰中原。4、随着赵郡李姓的衰退,陇西李氏才开始走上中国历史舞台,陇西李氏人才渐渐多于赵郡李氏。主要是大唐皇帝的直接后果,帝王将相,才子诗人开始大量搬上历史舞台,从此,陇西李氏代表了李姓的中坚力量。才有了“天下李氏出陇西,遍我中华十三州”,中国本有九州,但九州之外,八个不同方向又多出了四个方向,于是变成了十三州,这四个方向是指延伸到了海外各国(如东南亚,欧美各国)
第3个回答  2013-07-03
李广有子三人,长子李当户早死,有遗腹子李陵。次子李椒为代郡太守,也先于李广而死。幼子李敢常随军出征,李广死时,李敢正跟随骠骑将军霍去病征战。李广死第二年,李蔡因罪自杀。李敢以校尉身份随霍去病击左贤王,力战,夺左贤王鼓旗,斩首甚多,被赐爵关内侯,食邑二百户,代李广为郎中令。不久,怀恨其父李广之死而击伤大将军卫青,卫青却没有声张。后李敢至上雍,到甘泉宫狩猎,被骠骑将军霍去病射杀。当时霍去病正被武帝所宠,武帝辨说:“鹿触杀之”, 据史籍记载,北魏在全国定四海望族时,汉李广十八世孙、凉武昭王李暠之孙李宝家庭被定为首冠,足见成纪李氏后裔在南北朝时期已经极其著盛。历史上所说的陇西李氏,就是指李广的后裔,以成纪为本贯、以陇西为郡望的李氏,所以,成纪李氏的后裔和称为“陇西李氏”的后裔所指是相同的。因为李广的后裔有一支是居于陇西成纪,后为唐代著名郡望中的陇西李氏。李唐王室也自称系出陇西李氏,则说明李白与唐王室有同宗的关系。
第4个回答  2020-08-11
李陵投匈奴后被灭了三族,中原已经没有后代,而李陵的匈奴后代也后来在匈奴内乱中被杀。后来李唐之类的基本都是攀附,很多匈奴人为了崇拜李广李陵而改姓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