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山隧道岩爆实录与现场调研

如题所述

二郎山隧道于1996年6月开工,施工过程中先后发生了200多次烈度不等的岩爆现象,课题组成员亲临其中大多数现场进行考察测试,有的还被列为追踪监测的对象。岩爆发生的部位共有15段,其中主硐10段,导硐5段,共计长1776m。表6-4列述了各岩爆段的主要特征,图6-1列举了一些典型的岩爆迹象。这些实测资料是研究岩爆理论与实践的极为可贵的资料,也是制定对策和拟定预测预报系统的重要依据。

图6-1 二郎山隧道岩爆典型破裂迹象

Fig.6-1 Pattern of rock burst in Erlangshan tunnel

表6-4 二郎山隧道各岩爆段主要特征实录 Tab.6-4 The major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burst section of Erlangshan tunnel

续表

根据岩爆的现场调研与实录,二郎山隧道的岩爆有以下值得注意的特征:

(1)除灰岩和石英砂岩以外,在粉砂岩甚至在砂质泥岩中也出现岩爆,是国内外岩爆实录中尚未发现的现象。

(2)岩爆岩块多呈薄片状、透镜状、棱块状或板状,破裂面上大多可见有贝壳状破裂痕迹,明显区别于顺结构面坍塌、滑落等其他方式的破坏。

(3)岩爆发生前的声响有不同表现方式,如劈竹声、撕裂声、枪击声、闷雷声等,有经验的工人可根据声响判断岩爆的规模。

(4)岩爆脱落的方式有松脱、剥离和弹射。二郎山隧道尚未见到抛掷方式。

(5)岩爆残留破裂断口面有贝壳状、弧形凹腔、楔形凹腔等。

(6)发生部位位于两侧边墙和拱顶,有时以一侧边墙或拱顶的某一侧更为频发。

(7)发生岩爆部位在离硐口深约900~1000m以内,最浅的埋深为270m。

(8)岩爆发生时间大多略滞后掌子面开挖,有的可延续一段时间,或累进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