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让一才子题字,此人写完后,为何朱元璋立马将其斩首示众?

如题所述

这件事反应的是明太祖朱元璋时期的“文字狱”,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马扑《谈误》卷四记载:“太祖初命詹希原书太学集贤门。门字右直微钩起。上曰:吾方欲招贤,原乃闭门,塞我贤路耶?遂杀之,而以粉涂其钩。”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即明太祖朱元璋在登基之后,百废待兴,各处宫殿、官舍、城门等地逐渐建成,后有一次朱元璋看太学集贤门修缮完成,只差一块匾额,遂下令中书詹希原书写匾额上的“集贤门”三字。

詹希原是明朝著名的书法家,后改名詹希元,安徽人,自幼学习书法,对各种字体皆有研究,尤其是宫殿、城门、坊匾大多都是让詹希元书写,名声在外。

因此朱元璋特意下旨,然而在詹希元写好之后,朱元璋经过集贤门时,说“门”字多了最后一勾,然而这是集贤门,是招才纳士的地方,这一勾是想要阻挡我招人才吗?于是将詹希元斩首示众,随后令人用粉将最后一勾涂抹掉。

也有说朱元璋说自己是真龙天子,倘若经过此处,岂不是龙鳞会被这勾勾去,此后明朝各处宫殿、城门上的“门”字皆不带勾,即使是后期明成祖朱棣迁到北京也是如此,现在故宫里的许多匾额上的“门”都是没有勾的。

那么朱元璋真的只是因为詹希元所写的门字有勾才将其斩首吗?

表面上看起来是这样,其实这个和朱元璋的出身有关,众所周知,朱元璋农民出身,还帮地主干过活,放过牛,甚至做过贼,当过乞丐,最后生活所迫做了和尚。

最后经过自己的努力坐上了皇位,但是在做和尚时认识一些字,不过终究读书少,所以有些自卑,因此时常凭借自己对事物的理解,甚至凭借自己的想法,在这些大臣的奏折中寻找触犯忌讳(不合自己的大臣)的文字,之后强行解释,稍有不如意者就将其斩首。

真可谓是鸡蛋里面挑骨头,很多做官的文人有时候怎么被杀的都不清楚,很多官员实在受不了就借口辞官回乡,结果弃官还乡也要被说成是谋反,躲也躲不掉,明朝初年,朱元璋时期因文字狱被杀害的人高达数万之多,成为自秦始皇以来文字狱杀人最多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