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药物性肝损伤及其症状

如题所述

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因药物本身或/及其代谢产物或由于特殊体质对药物的超敏感性或耐受性降低所导致的肝脏损伤称为药物性肝损伤,亦称药物性肝病,临床上可表现为各种急慢性肝病,轻者停药后可自行恢复,重者可能危及生命、需积极治疗、抢救。DILI可以发生在以往没有肝病史的健康者或原来就有严重疾病的患者身上;可发生在用药超量时,也可发生在正常用量的情况下。目前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药物及保健品已超过30000种,明确可以引起DILI的药物超过1000种,因此,DILI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药物性肝病可以表现为目前所知任何类型急性或慢性肝脏疾病,其中急性肝损伤约占报告病例数的9O%以上,少数患者可发生威胁生命的暴发性或重症肝功能衰竭。
急性药物型肝病若为肝细胞型,可表现为肝炎型,在黄疸出现前1~2天有乏力、胃纳减退、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尿色深等前驱症状。严重病例可呈肝衰竭表现,可并发肝昏迷而死亡。生化检查ALT、AST明显增高,可伴有血清胆红素升高;亦可表现为脂肪肝型,临床特点为脂肪肝、氮质血症和胰腺炎。一般在连续用药3~5天以上,出现恶心、呕吐、厌食、上腹痛、尿色深、肝肿大、黄疸、肾功能减退,有少尿、血尿素氮增高及代谢性酸中毒。生化检查ALT及AST明显增高,血清胆红素一般低于 17.1μmol/L,亦可高达51.3μmol/L。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偶有血糖过低,本病预后差,如不及时停药,病死率很高。急性药物型肝病还可表现为肝内胆淤型药物性肝炎,包括单纯淤胆型,临床表现为起病隐袭,常无前驱症状,发病时无发热、皮痛或嗜酸粒细胞增多。黄疸轻,于停药后很快消失。生化检查AST增高,碱性磷酸酶和胆固醇大多正常;淤胆伴炎症型肝炎可有发热、畏寒、恶心、腹胀、乏力、皮疹,随后出现黄疸,皮肤瘙痒,大便色浅,肝大并压痛,嗜酸细胞增加。生化检查胆红素、ALT、AST、胆固醇及碱性磷酸酶均中高度升高。混合型药物性肝炎既有肝炎型的表现亦有胆汁淤积的表现。
根据临床类型不同,慢性药物性肝病可以有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脂肪性肝病、胆汁淤积性肝病等表现,如为血管病变[包括肝静脉血栓、肝小静脉闭塞症(VOD)]、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特发性门脉高压),临床上主要为门脉高压的表现。如出现腹水、肝脏肿大、腹部膨隆及黄疸等, VOD患者可出现肝衰竭,表现为血清胆红素迅速升高、体重明显增加,示V0D病情严重,病死率近100%。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10
药物性肝炎,是指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可以发生在以往没有肝病史的健康者或原来就有严重疾病的病人身上。据了解,目前至少有600多种药物可引起药肝。如果患者服用药物的剂量偏大,治疗的病程过长,都是造成肝脏损坏的重要原因。
肝衰竭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各种因素对肝细胞的直接损伤,如药物、病毒等对肝细胞的直接破坏作用,造成肝细胞不同程度坏死;另一种则为免疫机制,例如通过细胞因子或内毒素等介导的免疫损伤。
药物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不一,与损肝药物的种类及引发肝病的机制不同有关。根据临床症状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药物性肝炎两大类。
引起药物性肝炎的原因有很多,作为普通人来说,如果身患某种疾病,在服用药物的时候,一定要详细地咨询医生,了解药物的一些副作用方面,尤其是容易造成对肝脏的损害,要了解自身的体质是否属于敏感性体质,要避免一些造成药物性肝炎的诱发原因。
另外要注意一些加重药物性肝炎的诱发原因,比如说在空腹的情况下,或者是在饥饿的情况下服用药物,是患者长期的营养不良或用药物等等,都容易诱发药物性肝炎。 
第2个回答  2021-08-17
是药三分毒
“是药三分毒”,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俗语,确实具有一定的道理。随着新药的不断研发及应用、大量保健品的滥用,即使“保温杯里泡枸杞”的健康情怀油然而生,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率仍呈逐年增长趋势。接下来就为大家科普下“三分毒”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简称DILI)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严重者可导致进行性肝衰竭甚至死亡。既往研究表明,西方国家药物性肝损伤的年发生率为1/10万-20/10万或更低,其中在冰岛和法国,发生率分别为19.1/10万和13.9/10万;相较于中国,药物性肝损伤的年发生率高达23.8/10万人。

在临床上,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占大多数,6%-20%患者可发展为慢性药物性肝损伤[4]。在对研究人群进行详细分析后表明,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人群中男性患者占达一半以上,而在女性患者中观察到较为严重的临床表现。也就是说,药物性肝损伤真的离我们不远啊!

敲黑板了!!药物性肝损伤究竟是什么

药物性肝损伤是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中药、天然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所诱发的肝损伤。可分为肝细胞性(细胞毒性)损伤、胆汁淤积性或混合性损伤(同时具有肝细胞性损伤和胆汁淤积性损伤特征)。从病程上区分,若肝脏检查结果异常时间小于3个月则认为是急性损伤,若异常情况已存在3个月以上则考虑为慢性损伤。

受伤的肝会出现哪些表现呢?
急性期药物性肝损伤通常无特异性,潜伏期从几日至数月不定。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仅有一些生化指标(如ALT、AST、ALP等)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升高。部分患者会出现乏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肝区胀痛及上腹部不适等消化道症状,特别当出现尿黄、眼黄、皮肤黄染等表现时,需高度警惕及时就医;有些淤胆明显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全身皮肤黄染、大便颜色变浅和皮肤瘙痒等,小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皮疹、关节酸痛等现象。慢性期药物性肝损伤可表现为慢性肝炎、肺纤维化、肝硬化慢性肝内胆汁淤积等。

药物肝保肝护肝指导意见
(1)及时停止可疑致肝损伤药物,尽量避免再次使用可疑或同类药物;
(2)权衡停药引起原发病进展和继续用药导致肝损伤加重的风险;
(3)根据 DILI 的临床类型选用适当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炎保肝药(双环醇、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易善复多烯磷脂酰胆碱等)和清除自由基药物(N-酰半胱氨酸及激素),其中多烯磷脂酰胆碱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动植物中,在结构化学上与内源性磷脂一致,进入肝细胞后能够以完整的分子与肝细胞膜及细胞器膜相结合,通过影响膜结构使受损的肝功能和酶活力恢复正常,调节肝脏的能量平衡,从而达到护肝作用;
(4)急性肝衰竭(ALF)/亚急性肝衰竭(SALF)等重症患者必要时可考虑紧急肝移植。

注重日常保养
1. 减轻肝脏负担,尽量少食用辛辣油腻、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

2.饮食方面,多吃可促进肝脏排毒的食物,如香蕉、西红柿、火龙果、无花果等;
3.规律的作息时间,保障睡眠质量,促进肝脏排毒;
4.适量运动,调节情绪。
第3个回答  2019-05-08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