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晚年结局惨淡的原因是什么?

如题所述

在学习历史的时候,老师编的一句口诀,至今犹记心头,这句口诀便是:“一八三九林则徐,虎门销烟涨志气。”提倡林则徐的名字,人们往往会将他禁烟,成为民族英雄,而大家赞赏他,并且就他的人品和为官之道,人们也很难找到诋毁他的地方,不夸张的说,他是一个将旧中国扛在肩上的汉臣,一身鞠躬尽瘁的林则徐,无论是政治功绩,还是推动清朝走向近代化,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他的晚年生活非常惨,这是为什么呢?

林则徐就是一个背锅侠

从开始道光皇帝支持林则徐禁烟开始,不难看出,道光皇帝也是一个较有理想抱负的人,自从禁烟政策颁布了一段时间之后,很多人也知道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甚至在满朝文武中,也有不少官员是支持禁烟政策的,然而等到蛮夷调转枪口,发动了鸦片战争之后,禁烟政策就变成了失败品,对于道光皇帝来说,失败不是不能承受,并且他也再次选择了软弱,然而为了他的政治名声,他只好找一个背锅侠,那么这个背锅侠无疑是林则徐了,虽然林则徐有杰出的功绩,但是需要他做出牺牲的时候,他就是可有可无的棋子。

林则徐虽然眼光长远,但是遭到了不少守旧集团的反对

1840年之后的清朝,很明显分为了两类官员,一类是以林则徐为首的,敢于开眼看世界的人,企图通过变强器物的手段,让国家走向富强和世界接轨,一部分是守旧的官僚集团,在这部分守旧的人心中,一切都是以自己为上,所以只要有任何危害自己利益的方面,都会尽可能的阻止,林则徐的改革以及禁烟运动,无疑是触碰了守旧集团的利益,因此等到鸦片战争开始之后,林则徐就成为了众矢之的。

林则徐是汉臣,始终属于外人

从鸦片战争失利之后,林则徐便被流放到边疆地区了,接下来的几年内,林则徐深深的感受到了官场的浮沉,然而这一切对他来说,都是次要的,因为在清政府需要他的时候,他仍然会义无反顾,等到被流放四年之后,清政府有需要用到林则徐的地方,因此林则徐又逐渐出现在了京城,边境不太平的时候,林则徐被调往云南,需要林则徐辅佐太子的时候,林则徐又变成了太子太保,总的来说,只要清政府有需要用到林则徐的地方,就一定会给他一部分权利,但是林则徐仍然受到了深深的制约,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林则徐是汉臣,无法完全得到清政府的信任,但是林则徐又是一个具有才干的人,清政府又不得不依赖他。

无论是改革还是镇压起义,林则徐总用属于他的那一套方法,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功勋,只可惜在新旧思想的冲击中,他成为了牺牲品,值得庆幸的是,即使在人生的最低谷中,他也仍然奉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为官信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24
就是因为他烧掉大烟之后被那些外交所欺负,再加上皇帝又很无能,没有人保护他,他就有点惨淡了。
第2个回答  2022-07-24
林则徐他早期虎门销烟,已经将慈禧给惹怒了,慈禧罢免了他的官职,并且让任何人不要理会他。
第3个回答  2022-07-24
因为林则徐他的所作所为已经惹怒了八国联军,于是八国联军威胁清朝,对林则徐非常多的打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