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第十二章读书笔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8
  孩子不听话、老公不顾家、父母生病需要陪护,作为职业女性的你该如何面对这些烦心事?有没有办法消除这些烦恼,让我们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非暴力沟通第12章《重获生活的热情》告诉我们,可以采取自己与自己对话的方式,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发现自己内心的冲突,学会用非暴力沟通提出的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积极行动,从根源上消除这些烦恼。当我们熟练掌握了自我对话的方式,我们的心灵就会一直洁净无污染,美丽而舒畅。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从善意的父母,老师或别人那里获取了知识,这些知识看起来是那样的天经地义,我们也就不再去探讨它的合理性。作者用喜剧演员巴迪·哈克特对吃饭的感受表达了家庭的影响。他小时候每天吃着妈妈做的丰盛饭菜,直到去军营服役,他才知道胃部还可以这么轻松。
  这个例子让我想起自己的饮食习惯。结婚前我不喜欢吃肉菜,认为肉有股味,还嚼不烂。直到结了婚去公婆家,才发现他们炖肉有多种做法,红烧肉那么香软。自此以后我就很喜欢吃肉菜了。生活经历和家庭环境影响了我们的认知,在社会文化影响下形成的一些不良积习,渗透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以至于我们觉察不到它们的存在和对我们的影响力。比如,大多数人不知道如何倾听和表达自己的需要,我们的文化倾向于把个人需要看作是消极的,具有破坏性的。如果一个人公开表达自己的需要,就很可能被看作是自私的,尤其是妇女和弱势群体更是如此。我们的表达只是一个社交的语言,很少能说出自己真实想法,长期下来我们迷失了感觉,听不到内心的呼喊,不知道何去何从,外部的一句话或一件事都会成为导火索,引发家庭大战。
  情感的根源在于个人的需要。情感的满足在于需要的满足。满足需要,就要突破社会文化局限和自我认知的束缚。非暴力沟通告诉我们,可以通过自我对话的方式,倾听自己内心声音,找到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并采取积极的行动,这样我们才会心平气和地对待生活中的各类现象,重获生活的热情。
  在没有接触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以前,我对自己总是不满意,对他人总是有抱怨。即使不开心也没有认为有什么不妥。因为大家的情绪都是这样表露的。一旦遇上心平气和的人,也认为他们是特殊材料制成的,只能做崇拜的偶像。通过近期的学习和思考,通过哲学、心理学以及人际沟通、行为理论的学习,让我明白了人脑的认知缺陷和思维局限,也清醒地看到了自己经常抱怨的原因。非暴力沟通就像一本实际操作手册,让我边学边改,收获颇丰。

  在生活中,有时我们会感到沮丧,觉得前途一片黑暗。我们内心也许有一种声音说我想这样做,但又有一种声音说不,你不应该那样做,这样我们就陷入了僵局。沮丧是因为一个人处于激烈的内心冲突之中,无所适从。沮丧,意味着我们不了解自己的需要,我们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以及如何满足愿望。作者向我们讲述了一位职业女性如何运用非暴力沟通,解决内心沮丧,实现了既做职业女性,又做好妈妈的现实事例。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这件事的思维过程。如果这位女性,用非暴力沟通四要素来表达“职业女性”的心声:我为了照顾孩子,放弃了工作,留在家里(观察),我有点心灰意冷(感受),因为我看重成就感(需要),现在也许我可以去找份兼职(请求)。接着她用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来表达“负责任的母亲”的心声:当我想到上班的事情(观察),我好害怕(感受),因为我想确保孩子们能得到很好的照顾(需要),我想在上班时我需要一位好保姆来照顾他们。下班后,我还要确保有时间和精力好好陪孩子。当这位女士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说出心里话后,大大松了一口气,她没有再批评和指责自己,而是把注意力放在了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上。虽然她还有实际的问题需要处理,例如找个好保姆、寻求先生的支持,但她已经觉察到自己的需要,并能静下心来采取必要的行动。因此,一旦我们专注于我们想要做的,而不是追究错在哪里,我们就获取了消除沮丧的灵丹妙药。

​  如果以苛刻的态度对人对己,我们的心情也好不到哪里去。通过运用非暴力沟通,我们不再试图分析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毛病,而是用心去了解我们的需要,这样我们的内心就会逐渐变得平和。
  当我们身体不舒服时,我们常常会第一反应说,自己昨天是不是吃了不好的东西,是不是疲劳过度?是不是给自己施加了太大的压力?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我们可以用心倾听身体需要。比如我腰疼,可以这样想“现在我需要做什么可以缓解腰疼?”,试试伸展四肢,或平躺,或热敷。我发现,前两天我没有留意身体的状态,所以现在身体通过腰疼来提醒我“请留意我的需要”。于是,接下来的日子,我用心体会身体的状态,并注意调节和放松,多给身体平躺的时间,病痛得到了好转。这种思维改起来比较难。有时候晚饭吃撑了,或是拉肚子了,我总是会下意识的埋怨自己不注意,不停思索检讨自己哪里做错了,忽视了肠胃需要调理的需要。
  作者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如何处理“路怒症”这类问题,对我也很有启发。当我们埋怨对方“有毛病,开车都不看路”这样的想法时,我们涌上心头的是想好好教训那些我们认为不守规矩的司机。可是我们又没办法惩罚他们,于是就更加恼怒了。作者建议我们学会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是的,看到他们这样开车,我真的很害怕,我希望他们在开车时能注意安全。”惊讶的是,只要我们不再批评和指责他人,而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上,我们的心情就放松了许多。当我开车的时候,有时前面的车开的非常慢,在这个时候,我就调整自己的心态,我会这样想,“这个人或许又在接手机了,这样开车真危险,我得离他远点儿”在高速路上,看到有些车反复变道,我会告诫自己说,或许他是赶时间,这样真危险,真希望他们能注意安全。我希望下次你也可以尝试这样调整自己的想法,看看能不能改掉“路怒症”。

  作者在本节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谈到了把非暴力沟通加入医院治疗,解决心理问题所具有的优势和成功案例。经过35年的不懈努力和大力推广,心理学治疗中的分离疗法理论和非暴力沟通紧密结合。心理医生在治疗过程中投入自己的情感,已不再被当作异类。作者说,一旦我们不把人当作诊断的对象,而专注于彼此作为人的感受和需要,人们通常都会有积极的反应。通过培养非暴力沟通的意识和技巧,我们就可以在真诚开放的气氛中,与他人进行平等的互动,从而帮助他人摆脱心理的困扰。
  非暴力沟通帮助我们释放压力,重燃生命之火,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接受这些建议,在工作和生活中加以实践和不断改进,从而摆脱烦恼,享受幸福人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