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藏传佛教中,什么样的僧人才会称称为“仁波切”?

如题所述

僧人在三种情形下会被称作仁波切,一是转世高僧(即活佛)并被认证;二是学问堪为世人楷模者;三是此世有很高修行的成就者。也就是说转世高僧一定是仁波切,但被称为仁波切的人不一定是转世高僧。


藏传佛教,又名藏语系佛教,主要流传于我国藏族居住地区。与汉传佛教一样同属北传大乘佛教。它既有丰富系统的佛教经典与理论,又有严密深奥的实践修证,故在世界佛教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仅就藏传佛教中对僧人的称谓而言,也极其繁多,上师、堪布、喇嘛,如此等等,除教内的僧人以外,多数人都难以明辨。

仁波切是藏文(rin-po-che)的音译,意指"珍宝"或"宝贝"。这是广大藏族信教群众对活佛敬赠的最亲切、最为推崇的一种尊称。广大藏族信徒在拜见或谈论某活佛时,一般称"仁波切",而不呼活佛系统称号,更不直接叫其名字。在活佛的多种称谓中,"仁波切"是唯一普遍使用的一种称呼。

祈竹仁波切“祖古”一词是藏语中“转世”或“化身”之意,即某一圣者的乘愿再来的转世者,以继承及继续先世的弘法事业。有些历史学家说藏传佛教噶举派的大宝法王是历史上第一位祖古,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正确。在佛教中,一向有高僧及圣者乘愿转世的先例,但在大宝法王以前,并没有一个完善的确认及继承先世地位的制度。

大宝法王曾清楚明确地说出他圆寂后将再生于何处,并嘱咐弟子寻找,这才开创了寻访及确认转世者身份的制度。在此以后,其他宗派亦沿用了这种制度,开始有转世世系出现,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宗座喇嘛及班禅喇嘛世系了。在这种制度中,有些圣者会在临终前清楚指出将再生于何地、父母姓名为何、婴儿身上有什么特征等,也有些时候是婴儿能认出先世的弟子或法器,甚至有一出生便懂得念诵经偈等的先例。


汉地常把祖古称为“灵童”及“活佛”,其实并不对。祖古中虽的确有些是佛陀化身,但也有纯粹是因为继承事业之目的而册封的情况,绝对不能说凡称为祖古的就是“活佛”。事实上,并非圣者才会转世,我们凡夫亦不断轮回再生,分别只在于圣者可以选择生处,甚或记得前生之事,而且乃因其悲心而选择再生,不同于凡夫之因业力而无奈地再次轮回。

有时会有人问:“为何祖古只投生在西藏呢?”其实祖古之转世并不限于西藏,这纯粹要看他们的意愿与众生之因缘,但投生在藏地以外的祖古,并不易认出、册封。现今在印度,也开始有洋人、黑人及汉人祖古。在藏传佛教以外,也一样有圣者的乘愿转生,只不过他们并不继承先世之名位而已,例如在汉地佛教中,有不少贡献伟大的高僧或许正是先世圣者之乘愿化身。

在他们圆寂后,又肯定会在另一些地方再次投生,唯一的分别在于藏地有一个制度去寻访及认定这些乘愿转世者而已。这种制度有利于法业之延续,从转世者年幼时便给予最严谨的教育,令他们有能力继续发扬先世的事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10-11

仁波切是一种修行者的称号,意为“宝贵之人”。仁波切的地位相对较低,但是他们在宗教生活中也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仁波切通常都是经过严格修行而得到了证悟的高僧,他们的事迹和教导被广泛传颂,也成为了信徒们的榜样。在藏传佛教中,仁波切的数量最多,他们可以来自任何宗派。

仁波切通常没有正式的授权能力,但是他们的修行和教导可以影响到其他僧人和信徒。仁波切通常都是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教导来影响其他人,因此他们的影响力主要来自于个人的修行和教导。

法王、活佛和仁波切是三种不同的身份,他们的地位、修行背景和授权能力都有所不同。法王是藏传佛教中最高的领袖之一,具有授权能力和重要的政治、文化和宗教影响力。活佛则是觉者的化身,被广泛尊崇和信仰,但是在政治和文化上的影响力相对较小。

仁波切则是一种修行者的称号,他们通过个人的修行和教导来影响其他僧人和信徒。

第2个回答  2022-12-27
被认可的转世高僧,学问堪为世人楷模者,有很高修行的成就者,这样的人才会称称为“仁波切”。
第3个回答  2022-12-27
僧人在三种情形下会被称作仁波切,一是转世高僧并被认证,二是学问堪为世人楷模者,三是此世有很高修行的成就者。转世高僧一定是仁波切,但被称为仁波切的人不一定是转世高僧。
第4个回答  2022-12-27
只有那些长得非常的精明,并且做了非常多大善事,而且还能够给佛教宣传的人,才会被称为仁波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