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在赵国的童年是什么样子地?

详细的。

童年一般指五、六岁到十二、三岁的岁月。
宽泛点说,十三岁以前都算童年。
秦始皇出生于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47年,秦始皇即位秦王。这一年,秦始皇恰好十三岁。
因此,秦始皇继位秦王之前,正好是一段完整的童年。
秦始皇的童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三岁以前(即公元前257年之前)秦始皇一家都生活在赵国邯郸。但就在这一年,秦始皇的父亲(正统意义上的父亲,即后来的秦庄襄王)和他的政治合伙人吕不韦(秦始皇血统上的父亲?秦始皇称他为仲父,直到逼他自杀为止)合谋从赵国逃回秦国。
一般来说,人对三岁以前的事是没有记忆的,所以,在秦始皇童年的最初时间里,是没有父亲形象的(且不论他的父亲究竟是谁)
公元前250年,九岁的秦始皇和母亲一道也回到了秦国,在秦国王宫度过他童年的最后时光。
在这前后,也就是三岁到九岁之间,秦始皇一直和母亲赵姬生活在赵都邯郸,这也是我们要关注的秦始皇的童年。
关于秦始皇的童年,司马迁和《战国策》都没有稍微详细点的叙述。有着伟大史学传统的中国历史,向来对人的童年——无论是孔子的还是秦始皇的——兴趣漠然。这是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在一个特别漫长的历史时空中的共有特色,直到奥地利人弗洛伊德的出现。不过,《史记》中的一句话,却容易勾起人的一缕遐想。
“十九年,王翦、羌瘣尽定取赵地东阳,得赵王。引兵欲攻燕,屯中山。秦王之邯郸,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阬之。秦王还,从太原、上郡归。”(《史记·秦始皇本纪》)
这是秦始皇生平第一次“阬人”。
“阬人”是秦始皇历史性格中浓重深刻的一笔,是秦始皇历史脸庞中的一道特有标记,像一道“刀疤”。
秦始皇的童年中发生过什么样的事,使得秦始皇尚未完成统一,就已开始了自己的“阬人”生涯。
“母家有仇怨”几个字,可以有两层意思。一是这其中并没有秦始皇本人直接感受过的恩怨,秦始皇只是纯粹地替母报仇;另一种情况则是秦始皇直接感知过、深藏于记忆中的仇怨。而“诸”字隐隐透露出,仇怨目标似乎不止一个。——可见此事的某种复杂性,证明它的非单纯偶然性。另外,从这段话的前后文看,秦始皇好像是专门特地从秦国到赵国的亡都,——其实也是秦始皇的祖国的首都(若母国—motherland—即祖国,那秦始皇当然——至少——是赵国人,况且他还有个名字叫赵政),是他的另一个(或者说真正的)家乡和故乡。我一向认为,童年成长的地方,是一个人真正的、第一位的家乡和故乡。——来办理这件事(办完后他就回去了)——赵国已经亡国,死伤累累,但秦始皇还是亲自从秦国来到赵国,亲临现场地来监督这次规模不详地“阬人”活动。要知道,据《史记》的记述,在取得全国性胜利之前,秦始皇只有三次外出记录,第一次是“十三年,桓齮攻赵平阳,杀赵将扈辄,斩首十万。王之河南。”最后一次是:“二十三年,秦王复召王翦,彊起之,使将击荆。取陈以南至平舆,虏荆王。秦王游至郢陈。”(同上)那已是取得全国性胜利的前夕,统一全国的大局已定。
到底是什么样的仇怨,使秦始皇在统一战争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刻,离京出国,亲赴现场,以“阬人”的形式,开启了他第一次(唯一的一次?)的重返故乡。
事件的起因虽已难以知详,但是,“王生赵时”几个字,表明这些仇怨发生在秦始皇出生之后,也就是秦始皇和母亲一起生活在邯郸的那段童年。
这就让我们对秦始皇的童年,有了一丝渴望探究的心情。
虽然史料阙如,但如果我们稍作思索,就会发现,秦始皇的童年生活,有两个关键词:
邯郸与赵姬。
下面来分别看看,这两个关键词跟秦始皇的童年,有什么样的关联。
先说邯郸。
一个人的童年与一座城市的关系,德国二十世纪最重要学者之一的本雅明,在他那本《驼背小人——一九00年前后柏林的童年》回忆录中,给我们作了形象而深刻的描述。以本雅明的身份来说,这种描述既是文艺性的,也是历史性的。
正式摊开秦始皇童年的地图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这位秦王孙、秦王子、秦王和秦始皇,怎么会有一个在赵国生活的童年。
这跟他父亲有关。
跟那位后来成为秦庄襄王的秦异人,又名子楚的男人有关。
秦异人以一位质子的身份生活在邯郸,这一点,司马迁留下了足以让我们感到庆幸的叙述:
秦昭王四十年,太子死。其四十二年,以其次子安国君为太子。安国君有子二十馀人。安国君有所甚爱姬,立以为正夫人,号曰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安国君中男名子楚,子楚母曰夏姬,毋爱。子楚为秦质子於赵。秦数攻赵,赵不甚礼子楚。
子楚,秦诸庶孽孙,质於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乃往见子楚,说曰:“吾能大子之门。”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吕不韦曰:“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子楚心知所谓,乃引与坐,深语。吕不韦曰:“秦王老矣,安国君得为太子。窃闻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立适嗣者独华阳夫人耳。今子兄弟二十馀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即大王薨,安国君立为王,则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子楚曰:“然。为之柰何?”吕不韦曰:“子贫,客於此,非有以奉献於亲及结宾客也。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适嗣。”子楚乃顿首曰:“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史记 吕不韦列传》)
关于质子,《史记 赵世家》和《战国策·赵策四·赵太后新用事》记录过一则大致相同的故事。这件事最后以一种佳话的形式收场,由此可见质子生涯与当今小留学生们的不同。在当时,任何一位真正受到宠爱的王子、王孙被派作质子的可能性都是微乎其微,——“子楚母曰夏姬,毋爱。”已经点明了子楚为质的背景。——更何况是公元前269年到公元前259年十年间的秦赵质子。
因为这十年,正好是秦赵战事最为惨烈、也最为关键的十年。
到公元前270年,战国七雄中曾经的大国强国齐、楚(魏国在此之前已被重创,而韩、燕两国只能算是G7中的边缘国家),已经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真正的强国只剩下秦赵两国。于是,秦国统一的最后硬仗,在公元前269年,在秦赵两国间,爆发了。
公元前269年,阏与之战爆发。
战争是以秦国的失利开场的。赵国在秦赵战争之初拔得了头彩,而秦异人应该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安排到赵国做质子的。但接下来战争的天平逐渐倾向秦国。最后,拔得了战争头彩的赵国,在长平之战中被秦将白起阬埋了四十万大军。
秦始皇就出生在长平之战的次年,即公元前259年。这样的出生年份,应该是与秦始皇的历史性格相吻合的。
作为秦始皇父亲(之一?)的秦异人在这种战争背景下的质子生活,毫无疑问的,会以一种风暴余波的形式,将其延续到了幼年、童年的秦始皇身上。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史记》中,同样留下了极其珍贵的一笔:
秦昭王王十年(公元前257年),使王围邯郸,急,赵欲杀子楚。子楚与吕不韦谋,行金六百手斤予守者吏,行脱,亡赴秦军,遂以得归。赵欲杀子楚妻子,子楚夫人赵豪家女,得匿,以故母子竟得活。(《史记 吕不韦列传》)
说童年的秦始皇和他的母亲在酷烈战争的惊涛骇浪中捡了条命,也不为过。不仅如此,从这还可看出,秦始皇的童年家庭在战争中被轻易地击碎了。他的父亲(们)弃他和他的母亲而逃,将尚在年幼的孤儿与其弱母弃留在凶险的敌国。
长平之战后,邯郸被秦兵围城三年,直到信陵君窃符救赵。
三年围城,童年的秦始皇和他母亲度过了怎样的日子?仅仅是躲避了一次来自政府的追杀吗?要知道,当时赵国举国上下同仇敌忾,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情绪空前高涨。《战国策 中山策》中白起与秦昭王的一番对话,为我们部分地复活了当时的情景:
武安君曰:“长平之事,秦军大尅,赵军大破;秦人欢喜,赵人畏惧。……赵人之死者不得收,伤者不得疗,涕泣相哀,戮力同忧,耕田疾作,以生其财”……“今秦军破赵军于长平,……主折节以下其臣,臣推体以下死士,至于平原君之属,皆令妻妾补缝于行伍之间,臣人一心,上下同力。”
身处这种悲情悲愤的“民粹主义”浪潮中的秦始皇母子,身为敌国眷属,怎不如惊涛骇浪中的一叶小舟?(想想二战结束后,欧洲有些国家对待那些所谓“德奸”妇女及其子女的行为),按今天的说法,赵氏母子,已是铁定无疑的“赵奸”了。导致秦始皇后来“阬人”的“仇怨”,会不会跟这段经历有关呢?
如此战争中的童年生涯,对于秦始皇今后人生的意义和影响,我想,在过往的历史研究中,多少有些被忽视了。
秦始皇在邯郸城中的童年生活,除开这种战争凶险的一面,我觉得还应该提到另一面,邯郸城的另一面。
展开邯郸城的另一面之前,我们同样需要花费少许笔墨,来略微解释一下一个很有可能发生的错觉和误解。“长平之战”固然对赵国产生不言而喻的重创,但这并不等于说赵国自此就剩下气奄一息、坐以待毙了。事实上,赵国虽然被阬埋了四十万军马,但实力依在。不仅如此,持续十年的秦赵剧战(杨宽《战国史》语),是以秦国的败退而结束的。此外,“长平之战”后,燕国想趁火打劫、偷袭赵国,结果被赵国数次兵围燕都。之后,赵国还曾兵击魏国。到公元前241年,赵国还曾聚五国之兵攻秦。甚至到秦始皇即位四年后(公元前244年)的三月,秦国还有质子从赵国回国。在彻底亡国之前,赵国名将李牧多次给秦军以沉重打击。当然这些都是夕阳中的辉煌,所谓皮洛士的胜利,李牧每胜利一次,赵国在亡国的泥泞里就陷得更深一层。但无论如何,我们不能把“长平之战”后的赵国,完全看作是足球场上的“垃圾时间”。明了这一点,对于我们更加准确和完整地理解秦始皇的童年,并不是毫无关系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6-26
  秦始皇生于公元前259年正月,故起名为政,并随母姓叫赵政。
  秦始皇两岁时,秦王又派重兵围攻邯郸。对秦人的多次背信弃义,赵人恼羞成怒,便准备杀掉秦国的人质异人。神通广大的吕不韦得到消息后,用六百金买通了守城的官吏,他和异人装扮成商人主仆出了城门,逃到了秦军的营地。赵人听说异人跑了,便准备杀掉他的妻儿。赵姬母子藏匿娘家,躲避官兵的捕杀。由于赵家在邯郸属豪门之列,在官场中也有些势力,经上下调旋,赵姬母子幸免于难。
第2个回答  2013-06-27
楼上的分析很不错,但就是太多了,简单一句话,他的童年是生活在敌视,仇恨的环境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