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球基础知识

基本打法,如何瞄准,击球

母球的运动及受力影响

  我们先来讲一些纯物理学原理。当球杆将球击出后母球,只会产生三种力作用在母球上,即前进力、旋转力和摩擦力。因为摩擦力是球运动时与球台自然产生的,我们只需要在母球受力时考虑进去,下面我们着重研究一下前进力和旋转力。

  前进力:

  这是球杆作用在母球上使母球前进的力量,这种力量产生的效果是使母球没有任何转动而水平前进,这种力量会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而逐渐减弱。如果我们将一个方形物体放在球台上用球杆击打,如果打中的是正中心,方形物体会水平向前移动一段距离继而停止。但因为球是圆形的,当摩擦力将前进力抵消殆尽后,球会由于惯性自然向前旋转,也就不会保持无旋转状态水平向前了。

  至此我们可以看看定杆是怎样打出来的。当我们在母球、目标球与袋口呈直线(即直球)且母球离目标球较近的时候,使用中杆击打母球,会使母球没有任何旋转水平向前,如果在这种前进力没被摩擦力足够抵消前母球击中了目标球,因为两球质量相等,撞击瞬间母球上余留的力就会传给目标球,母球也就停止在台面上了,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定杆。因为球台台面的摩擦力是很大的,所以当母球和目标球相距非常远的时候,通过击打母球中心点打出定杆就需要巨大的力量,但我们往往根本做不到发出那么大的力量(包括职业选手),因此就需要使用旋转达到打出定杆的目的,这个原理我们在谈旋转的时候继续说明。

  这里我们可以再解释一个名词:斯登(Stun,请大家注意一下发音,是[stʌn],而不是很多解说装洋气照着中文念的[stən]。)当母球和目标球产生角度时,母球在没有任何旋转的情况下撞击目标球就产生了斯登。当然斯登有多种灵活运用,像拉蹬、推蹬等等,区别在于对母球与目标球的分离角的细微控制。

  这里引出了分离角的概念,为了以后谈旋转力的时候方便,我们现在需要先说说分离角问题。当打有角度的球时,两球撞击后分别走出的线路会形成一个夹角,这就是分离角,在物理学中,母球不形成任何旋转而直接撞击目标球的时候,其分离角一定是90度。也就是说不管两球原来夹角有多大,只要目标球走向固定,母球走向也固定。这是最基本的解释,掌握分离角是母球走位的第一步,其复杂性和多样性是需要刻苦练习才能熟练掌握的,这些在下面我们会慢慢提到。

  旋转力:

  台球是圆的,因此它的运动几乎有无数种可能性,这也就是台球的魅力所在,而这种魅力主要体现在母球的旋转上。如果将母球上定两个坐标x轴(横坐标)和y轴(纵坐标),那么很容易看出母球在四个方向上的旋转,即前旋转,逆旋转以及左右侧旋转。同时出现旋转后摩擦力也跟着在前进力和旋转力两方面起反作用,也就是有两种摩擦力存在。

  前旋转:

首先我们现在谈一下前旋转。前旋转是击打母球时最容易做到的旋转,因为母球在前进力被摩擦力抵消后由于惯性及摩擦力会自然产生向前滚动,也就产生了前旋转力。非常容易观察这种旋转的就是推杆,当使用中杆推杆击打母球时,可以看到母球向前很短的一段无旋转水平移动,进而向前滚动一段距离后击中目标球。这种类型的前旋转属于自然产生的,它的原理类似于滚动的轮胎,轮胎由于摩擦力的存在才会滚动前进,如果没有摩擦力,无论怎样滚动都是在原地的,这也充分展示了球的特性。

  那么我们接下来要谈的就是更复杂的前旋转了,也就是所谓的“高杆”。当我们使用高杆击打母球的时候会有两种力作用在母球上,即旋转力和前进力(这两种作用力在打逆旋转及侧旋转时是同样的,只是效果不同。)此时的旋转力并非摩擦产生,而是受力产生,其旋转效果与摩擦产生的自然旋转力效果完全不同,也就会使直线上的母球撞击目标球后明显继续跟进,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跟杆”。

  既然出现了两种力量,就存在了孰大孰小的问题,当然我们出杆只有一下。在发同样大的力量基础上,如果过多的力量分配给旋转,则前进力减小;如果过多力量分配给前进,则前旋转力减小。我想这种平衡谁都很容易理解,我们可以用极限的方法考虑一下,当母球、目标球与袋口无限接近一条直线时,最小的前旋转是定杆,最大的前旋转是上切点,因此两球撞击后可形成从0度到90度任意分离角(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实际中很难控制的如此完美)。给大家解释这个明显道理的目的是为了直接说明球杆击打母球位置的区别,简单说也就是“中高杆”与“高杆”的区别。

  上一段解释的基础是在发力一定的情况下,如果发力大小随意变化,出现的效果就更加千变万化了,但归根结底仍然是旋转力和前进力大小问题。刚才已经提到了分离角的问题,下面我们再重点提一下。无论是前进力消失殆尽后的自然前旋转还是使用杆法给出的前旋转,母球与目标球的分离角一定会小于90度。实际可能做到的最小角度与母球击打目标球之前的角度(初始角)有关:也就是前旋转一定情况下,母球与目标球初始角越小分离角也就越小,初始角小到0度的时候,前旋转也为0度,即“跟杆”。另外在初始角一定的情况下,前旋转越大分离角越小。

  逆旋转:

  逆旋转与前旋转的原理非常相似,只不过母球的转动是向后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拉杆”。拉杆是一种很具有观赏性的杆法,也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杆法,这是因为拉杆除了可以使母球撞击目标球后形成向后的力量,而且还可以在特定击打中用于降低球速,也就是“刹车球”。下面我们先来说说逆旋转的基本原理。

  当我们击打中心点以下的位置时都可以形成逆旋转的效果。同样像前旋转一样,使用拉杆打逆旋转时同样产生旋转力与前进力两种效果,不同在于由于使用逆旋转时母球走向与旋转方向相反,在旋转力不够大时会导致摩擦力在抵消前进力前首先抵消旋转力,当逆旋转力被抵消后,母球仍然会形成向前的旋转力量,拉杆的“拉”的效果也就消失了。

  在打直球的时候,逆旋转会让母球在击中目标球以后“原路返回”,这就使分离角变为180度。综合我们在前旋转中提到的极限计算法,在发力固定的前提下,逆旋转力与前进力不同的分配会产生从90度至180度的分离角,简单说就是“中低杆”与“低杆”的不同。综述一下前旋转与逆旋转的分离角,我们可以看到,当使用y轴旋转的时候,分离角可以从0度到180度不等,当然这是所有的可能性。当母球与目标球初始角固定的前提下,分离角就不会达到这么大的宽度,初始角越大,分离角的域越小,当初始角无限接近90度时,也就是切超薄球时,y轴旋转对分离角几乎没有影响,其影响的只是母球球速。

  由于原理类似,我们也没必要重复研究逆旋转的很多细节,下面我们讨论一下前面一直没有提到的重要问题:球速。众所周知球速影响母球行进距离,从细节上说,因为母球是圆的,在受力运动中它会产生滑动速度和滚动速度,这也就导致了前旋转与逆旋转对球速的影响。由于逆旋转对球速影响相对较明显,我们着重谈一下。当我们仔细观察打低杆时的效果可以看到,当母球运动出去的一瞬间是反向滚动的,这是母球是带有逆旋转的前进,行进一段距离后,母球会经历一个短暂的无旋转水平滑动过程,进而继续向前滚动至停止。从这一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低杆会产生逆旋转、无旋转、前旋转三个阶段,并且在整个过程中球速的下降速度会更快,这是我们通过杆法调整球速的基本依据。当在逆旋转未消失前母球击中目标球会产生母球回拉的效果;当在无旋转时击中的目标球就变成了定杆;在末期前旋转时击中目标球就变成了跟杆,但球速已经非常缓慢。

  我们用一个打球常碰到的问题来解释球速控制。当斯诺克底库袋口不远处有一颗目标球,而母球需要长台进攻后停在地库附近。在这种情形下很多选手会选择将母球轻推过去,但实际很难将力度控制的恰到好处,一个更方便的打法是加力使用强烈低杆,使母球在撞击目标球时减速至最后的前旋转阶段以达到刹车目的。(当然还可以使用强烈高杆吃两库刹车,在此我们不讨论这种特殊的吃库球)

  综合的说,调整球速及分离角在于通过y轴的旋转力和前进力组合计算母球击中目标球时的状态以调整母球撞击后的行进方向及距离。

  

小插曲:

  想一气呵成的写下一些东西,但发现真的很难,越来越乱,越写越多,可怎么办呀!只能硬着头皮继续了!

  

在说完了前旋转和逆旋转后,我们再来解释几种使用y轴旋转时的特殊现象:

  1. 打直球时母球击中目标球后瞬间静止不动,然后猛然向前跟进(或后退)。

  这是在两球距离不是太远的情况下才可能产生的,主要因为前进力量在母球撞击目标球之前没有被摩擦力足够抵消,撞击时产生了瞬间的“定杆”效果,继而产生“跟杆”(或“拉杆”)的效果。这种击打与发力好坏有很大关系,这个我们在后面会详细说明。

  2. 看到电视上在击打角度很小得球的时候发大力使用强烈低杆或高杆,母球不是跟进或后退,而是划出一个很大的弧线。

  这是我们常看到的香蕉球的一种,其原理是在击打母球的时候使用非常大的力量,使前进力和旋转力都非常大,在母球距离目标球不太远的情况下,由于巨大力量使得前进力产生的分离角扩大,旋转力也并没有减少,再加上台面摩擦力的影响就会出现漂亮的香蕉球。这是一种高级杆法,需要苦练发力。

  Y轴旋转已经谈的差不多了,一般初学者都是先从y轴上的前旋转和逆旋转开始练起的,当熟练掌握y轴上的控制时,您在球房里就可以小算高手了。但是人必须要进步吗,下面我们就要研究下更难控制的旋转:侧旋转(x轴上的旋转)。

  侧旋转:

  在谈侧旋转之前我们要给出个前提:以下未给出特出说明情况下,侧旋转都是指x轴上的旋转,即没有前旋转和逆旋转的影响。

  与y轴旋转一样,当我们击打母球中心点的两侧的时候会发生母球侧面的旋转,因为不可能击打到母球的侧面切点位置,因此这种击打同时会发生旋转力与前进力。旋转力和前进力同时会受到台面摩擦力的影响而逐渐减弱至消失,但由于球台台呢有倒毛和顺毛(这里不详细说明了),侧面旋转会因为倒顺毛摩擦力的影响而对母球的行进线路产生多重影响,这里我们先提出这个概念,但在下面的讨论中不作为重点。

  我们先来研究一下侧旋转的一些基本知识。由于母球与目标球表面均非常光滑,且相撞时接触接触面积小,接触时间短,侧旋转对于母球与目标球撞击后的分离角是没有影响的。也就是说在母球不吃库的情况下,侧旋转作用是非常小的(高级杆法中是有作用的,我们先忽略一下)。可以通过一个例子看出侧旋转对母球的影响:当我们打直球的时候,击打母球中心点偏两侧的任意位置,当前进力足够大,即打出定杆的效果时,无论左右如何加侧旋转,母球击中目标球后依然是定杆,但母球会在原地旋转。这时母球是没有撞库的,侧旋转对于母球的行进线路也就没有影响。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侧旋转的作用是用于母球在撞库时产生线路改变的。我们可以通过击打母球直接撞库看一下旋转的效果。当加右侧旋转的时候,球的旋转方向是向左的,但撞库后形成向右侧偏离的角度,反之亦然。也就是说加右面旋转时,母球撞库后向右偏;加左面旋转时,母球撞库向左偏。旋转越强烈,偏离角度越大。这是所有侧旋转的理论基础。

  刚才提到了旋转的强烈程度问题,这又回到了发力相同的情况下是更多得力作用在母球前进上还是更多得力作用在母球旋转上。这就形成了母球行进距离与偏离角度的调整,也就是我们常说左右赛的大小问题。这种组合可以使母球撞库后行进至我们希望的位置,当然需要刻苦练习才可以熟练掌握。

  当击打带角度得球时,角度固定的情况下,左侧和右侧旋转在母球产生分离角撞库后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也就是我们常提到的顺塞和反塞。加塞方向靠近初始角的锐角(即向内)为反塞,靠近初始角的钝角(即向外)为顺塞。因为顺塞用于母球撞击目标球撞库后缩小反射角度,所以在控制母球走位的时候顺塞比反塞使用得要更多一些。这些旋转的应用较难用文字直接表达清楚(抱歉,没时间画图),需要在实际当中练习掌握,因此我们再次不再做太详细的说明。(另外要提到一点:反塞可以使母球在特定情况下产生刹车效果。在大家以后的练习中可以慢慢体会。)

  我们在初步了解了侧旋转以后可以开始将前旋转与逆旋转考虑进去了,也就是击打母球不仅仅是在x轴或y轴上,而是在整个球面上,此时母球的旋转就变的更为复杂了,这是相同的力量会作用在母球的y轴旋转、侧旋转和前进力三个方面,而三个方面的力量分配不同(也就是击打母球的位置不同)会导致母球出现的走位千变万化,再加上力度的不同,母球控制更是复杂多变,这也就是我们看世界高手打球时,其母球的控制匪夷所思。任何人都不可能将这种几乎趋于无限的变化完全精确掌握,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打法。因此母球同一种走位有多种不同的打法,我们不要盲目崇拜高手的花哨线路,而应该稳扎稳打,用自己最擅长的和最简单的方法将母球走至希望的位置。要知道即使是世界顶级选手在比赛中也是使用尽量简单的杆法走位的。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旋转的规律:母球与目标球的初始角度越大,y轴上的旋转效果越小,x轴上旋转效果越明显;母球与目标球的初始角度越小,x轴上的旋转效果越小,y轴上的旋转效果越明显。极限来说,当击打直球的时候,x轴上的旋转效果失效,y轴上的旋转效果最大化;当击打90度切球的时候,y轴上的旋转效果消失,x轴上的旋转效果最大化。

  以上所提到的母球旋转仅仅是台球入门的皮毛,有很多要注意问题(像由侧旋转引起的线路改变和让点等等)在这里都没有涉及到,还需要我们向高手请教并仔细琢磨。要想真正掌握这些技巧,除了领悟以外,刻苦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当我们在熟练程度不是很高的情况下,通过以上的理论,注意旋转力、前进力的分配和力度的控制,可以计算出母球行进线路及距离以达到走位的目的,然而全凭计算是不能完全打好球的,通过练习可以将很多特定的走位方式记住并形成习惯,这样您打起球来就显的更为流畅,同时也减少了失误率。

  我们粗谈了母球的旋转及受力影响后就初步了解一些打台球的基本要素,下面我们继续讨论一下更为实际的内容:姿势和发力。

  姿势和发力

  打球的姿势可能是初学者接触最多的一种学习了。很多教材、文章里面也是着重讲解的内容。我们之所以不在开始就讨论姿势,是因为前面的知识是对台球的一些基础认识(你可以做不到,但首先要知道),当我们了解了为什么的时候,就可以更清楚的知道应该怎么做。在此我们不再重复讨论很多教材中都有的内容,而是从另一个角度研究姿势,让初学者更快的掌握打球的要领。

  打台球可以用一种很直截了当地方法给与解释,就是:击打母球。这看似显而易见,但并不是很多人都能重视到的。既然只是击打母球,姿势的作用就在于保证击打母球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换种说法就是保证出杆直、稳、准、透四要素。其中的“直、稳、准”是姿势保证的,而“透”则是需要靠优秀的发力。

  姿势

  当我们观看世界级台球比赛时可以很容易发现世界高手的姿势都不尽相同,因此姿势的外观并不是最重要的,没有两个人的骨骼是相同的。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一个正确姿势的真谛,也就是我们要高度重视的一些要素。

  出杆直和稳

  我们可以在球房中看到很多人打球时球杆乱晃荡,这就是出杆不直、不稳的典型例子。只有很直的出杆才可以将力最有效的传递给母球,而且是下面要讲到打点准的基础。怎样才能做到出杆即直又稳,有以下两个要素:

  1. 使用最少的肌肉给出力量,也可以说让手臂做最少的运动达到出杆的目的(钟摆式出杆的原理)。当多一块肌肉参与到出杆中就会多一个控制方面,从而提高了出杆即直又稳的难度。

  2. 达到最大限度的放松。这和上一条是相辅相成的,同时也是发力的基础。任何器械类运动都有类似的共同点:放松。因为只有放松才可以使发力的肌肉在将力传递给球杆(或其他器械)时受到尽量少的影响。因此放松是使用最少肌肉给出力量的保证。在这里重点提一下手腕的放松。手腕是否放松是影响出杆是否直的重要因素,手腕放松是很多初学者在打球时不太注意的问题,当形成了习惯后较难再重新做到放松手腕。因此需要初学者尤为注意。

  以上两点是理论上做到出杆即直又稳的方法,但在实际过程中还会有很多问题,其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胳膊的肌肉做到稳定的运动后出杆仍然会产生细微的变形。这是因为最少的肌肉不可能只有一块肌肉给出力量,手在握杆的时候会对球杆有轻微的作用力。因此找到握杆手的感觉是做到出杆即直又稳的难点。当您在打球时发现出杆方向和瞄准方向并不相同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后手问题了,这时您需要做的是调整手型。当手型固定后,记住手上的感觉,并在每次击打时找到这种感觉,不要轻易改变手型,这是保证出杆稳定性的前提。

  瞄球和打点

  当做到了出杆的直和稳的时候,“准”就是另一个需要格外注意的问题了。所谓“准”是指球杆击中母球的点位和计划击中的点位是一致的。只有做到了这一点,通过打点对母球进行控制才成为可能,否则我们就会听到球房里常传出的一句话:“和我想象的不太一样……”这是很多初学者经常碰到却不太重视的问题。

  当然“准”是需要稳定的出杆做保证的,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需要考虑瞄球。很多教材中都涉及了瞄球主视眼,每个人瞄球的方式都不尽相同,寻找主视眼的方法可以通过其他教材获得,我们不再过多解释。这里重点提一下很多初学者瞄球的一个误区。当我们打球的时候,头部永远都在球的上方,而不是绝对正面,这也产生了瞄准的时候永远是俯视母球的问题,因此瞄球的时候我们看到的中心点比实际中心点要偏上,当击打视觉中心点的时候实际是打出的中高杆(带前旋转)而并非中杆,而实际击打中杆的时候在视觉上是瞄准的中低杆。根据视觉上的误差调整杆位才能正确的找到母球中心点。

  找到母球中心点以后就需要通过练习做到每次击打都能准确的击中母球中心点,这就是打点得准确性了。打点不准是不能打进目标球的原因之一,也就是瞄得准,打得不准。就像有些球友常说的一句话:“把母球打转了。”即在无意识的情况下由于打点不准产生了侧旋转。想打好台球就必须在打点上下苦功夫练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12
台球的思路:打台球的人从最开始对台球的认识开始,随着兴趣的增加,台球技术的提高而逐步的深入,从最开始的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到打一个球就能看到全局,进而掌控全局直至取得胜利。这种变化是发生在对球的理解深度上的变化,一句话就是思路不一样了,技术提高到一定的程度思路就会变的很清晰,进攻还是防守,运用起来会比较恰当合理。现在看来提高技术是当务之急。有人说谁谁谁打的好,不外乎他打的准,杆法好,发力到位合适,心理素质特别好。并不是说他能杆杆清台。下面我就以上几个方面说说我个人的看法。

台球的瞄准:在打球的过程中 有的人打的准有的人打的不准,或者这个样子的球我会,打起来特别得心应手,那样的球我打的不好,老实失误的时候多一些。相信大家都应该有这样的感受。其实如果我们按照物理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或许会有些收获,大家知道,台球的直径是小于袋口直径的。只要在袋口允许的范围内,球一般的情况下是可以下袋的,通过逆推的方法,我们只要保证球在这样的误差范围就可以了,怎么样子保证球的误差尽可能的小,我查了好多资料发现,打球的时候不看母球,看目标球,从我们打球的标准姿势来看,球杆一般处在下巴的正下方,两眼之间,这个样子只要我们能够看到袋口的中间点与通过目标球球心联线的点的直径的另一端的点,冷静果断出杆,目标球是可以下的。有的人说,在直球或者是角度特别小的情况下可以,但是当角度大了就打不下了,其实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就是考虑上母球的半径,球杆和母球相撞之后,母球按直线方向运行,相当于你杆的延伸,此时虽然你瞄的是正确的点 但是你要是仔细观察一下你会发现,母球并不能撞到你瞄的哪个点,也就是说首先和目标球接触的不是你杆与母球接触点的通过圆心的母球前点。所以在击球过程中适当的错开一点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你也能打的神准。:)(这种瞄准是在姿势正确的前提下运用中杆击球)

台球的杆法:我在说上面瞄准的时候有的人可能会说,我要是打偏杆那目标球的运行轨迹就是弧线了,那该怎么办。这个问题对不同的人来说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说不让点有的人说让点,我个人认为在击球的过程中偏杆是不用让点的,但是扎杆就需要让点,因为偏杆运行是一个弧线,只不过是在中间脱离了一下直线的轨道,等绕过障碍物时又回到原来的轨道上而已。只要杆法合适,是可以准确击中球的。但是扎杆就必须让点了,以为运行轨迹是一条直线和一条弧线的合成。发生了方向上的变化。没有太多的规律而言,就是需要多多练习来提高准确率。以上这些说明合理的运用杆法能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一般来说母球分为九个区,在每个区击球分别被命名:
中杆,击打球的中部,可以把能量完全传输到目标球上,而母球静止,俗成定杆。

高杆,击打球的上部,可以把能量完全传输到目标球上,母球先静止,而后旋转往前运行,俗称跟杆。

低杆,击打球的下部,可以把能量完全传输到目标球上,母球先静止,而后旋转往后运行,俗称缩杆。

左偏杆,击打母球的左边,有一个 )的弧线。

右偏杆,击打母球的右边,有一个( 的弧线。

右低杆,击打母球的右边偏下,运行轨道首先是出现( 击打球之后出低杆。

左低杆,击打母球的左边偏下,类似上面的情况。

右高杆,击打母球的右边偏上,类似上面的情况。

左高杆,击打母球的左边偏上,类似上面的情况。

基本的就这些,当然还有高级杆法,例如跳杆、扎杆

跳杆的要领是,瞄准球的中心,一般击打球的中上部(也可以击打中下部)发力,快速抽杆。

扎杆的要领是要掌握平行线原理。

台球的发力:中杆的时候,根据球的远近和局势的需要选择力量的大小。高杆也类似,不过对与袋口球要注意吸库,合理的运用高杆吸库也能极大的改变球的局势,如果不需要吸库则不需要发强力,以免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有好多人在打球的过程中低杆打不出来或者是打出来也是不够强烈,长距离的低杆更是试也不敢试,其实低杆说的形象点就是后旋球,顾名思义就是这个球是往后旋转的,你要使你的球能忘后退,你必须要使你的母球旋转,也就是说在它碰到目标球之前必须是往后旋转的,这个样子才能往后退,当务之急是怎么让母球往后旋转着往前走,第一运杆的时候球杆要尽量的平;第二要注意击球点尽量往下;第三出杆要特别的快,就是爆发力要特别的强。最后一点就是要注意多多的涂些壳粉在你的杆头,既预防滑杆又保护杆头。掌握了这些就是力量小点,有时候你的低杆也会很强:)偏杆的要点是一要选择合适的点击球,发力要快,涂些壳粉防止滑杆。如果偏杆击球时发力不是十分干脆,可以打出粘制塞,线路比较怪异。其余的几种情况的发力和这个雷同。最后强调一点发力的时候尽量把力发透。

台球的练习:如果你已经掌握了以上这些东西,你就要把它们综合起来练习了,

选择不同的球,不同的位置,用同一种杆法练习;

选择相同的球,一个定点位置,用不同的杆法练习;

还有系统的训练,比如十字架,蛇彩之类的

等这些东东都练个差不多了的时候你可以,开始码球开始开局训练,在球局中锻炼你的杆法。等你的杆法运用成熟之后,你要锻炼你掌控全局的能力,一个简单易行的练习方法是自由球训练法,就是在开完球之后给自己一个任意自由球,然后强制自己认真打,争取一杆清台。如果失误,则重新开球。直至能经常清台为止。

台球的心理:一个好的球手,不光有过人的球技,还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台球爱好者来说,可能球技也是很出众,但是心理素质特别差,一到比赛、碰到高手或遇到不了解的时候就紧张,过于注重防守,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发挥不出来,造成遗憾。所以我们在打球的过程中,要理性的看待自己,把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发挥出来,别忘了他会的东西你全部都会!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0-29

台球:教你正确地掌握基本击球姿势,并矫正错误的姿势

第3个回答  2013-06-27
理论上有N个击点可以产生N种枪法(N≥1K)。所以说可以把母球象钟表一样分成十几个点云云的时候,偶也在骂。的确,母球细分的话至少会产生二十个以上撞点。但,有些击点几乎是用不到,而且也无法击打的那么精确,同时产生的效果也不会非常明显。所以,为了让我们的思路变的清晰简单透彻点,希望大家接受下面几个概念。

1.母球有很多击点会产生很多效果,但最基本的枪法只有五种。

2.中杆,高杆,低杆,中高杆,中低杆。(偏杆下塞的打法本节暂不讨论)

3.所有的基本枪法都发生在母球垂直台面的中线上。

4.凡是击点不在母球竖中线以内都会产生偏塞.亦就是向左向右或左上右上左下右下等旋转。

5.偏塞的概念只有在母球吃库后才可以完全实现。也就是说,母球在不吃库的情况下是没必要用偏杆下塞的。

概念理解:使用以上五种基本杆法完全可以控制母球走至台面任何位置.所需要的只是杆高一点或低一点.也就是说,当你面对的角度距离不同时,适当调整母球击点的高低而不是下偏塞来达到母球走位的目的.
1.非直线球.

中 杆-最基本杆法,大多数击打情况下首选杆法。理由,击点厚实,走球不飘。分离角度为九十度(根据发力大小和距离远近角度

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需要自己细心体会)击点位置,目测到母球中心稍偏下方。通常眼睛看到的母球中心点实际上要高出一点。

高 杆-常用杆法,使用时母球会产生向前的旋转,分离角度为锐角。杆越高发力越大分离角度越小。

中高杆-常用杆法,中杆与高杆之间位置统称中高杆,根据击点高低不同发生原理同上。

低 杆-常用杆法,使用时母球会产生向后的旋转,分离角度为钝角.杆越低发力越大分离角度越大。

中低杆-常用杆法,中杆与低杆之间位置统称中低杆,根据击点高低不同发生原理同上

2.直线球.

所有基本杆法使用在直线球时均无分离角.依杆法的不同在同一轨迹上产生同向或反向的直线或直线延伸运动."平角算不算分离角?:)"

基本的杆法概念到这里就暂告一段落,如想完全掌握并熟练运用以上杆法需要大量的练习和思考
延伸运动."平角算不算分离角?:)"

基本的杆法概念到这里就暂告一段落,如想完全掌握并熟练运用以上杆法需要大量的练习和思考.

明白了基本枪法的道理之后就需要具体的实施这些枪法,很多球友对杆法已经相当熟知,那么如何行之有效的练习和使用这些枪法呢?

基本功训练:

在要求高低杆双落的同时增加中高,中低杆的训练,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蹬杆。这个时候可以利用粉球来增加练习乐趣。

中高杆蹬位:利用中高杆法,注意,是杆法而不是力度,也就是说在练习这种杆法的时候每一杆的发力应该是一样的。只是在击球点上寻求高或者低的变化,将目标球击进袋后母球向前蹬一个球位,两个球位,依此类推。直到你能控制母球蹬到任何你假想击打粉球的位置。

中低杆蹬位:练习方法,要求同上.不同的是方向。采用以上方法训练时均需将杆拉满,也就是杆头拉至姆指架桥处.这样可以保证每杆的力度大致相同.

难点:注意击打的位置,蹬杆练习时击点位置稍高或低产生的效果都会不同.

打球贵在用心,认真,还要学会总结。对于相同位置的对自己有点难度的球,更是如此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11-24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