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流域详细资料大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8

汉江流域,是湖北省资源要素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交通运输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是不同地区之间资源要素整合流通和产业集群高效发展的重要支撑。汉江又称汉水,古时曾叫沔水,与长江、黄河、淮河一道并称“江河淮汉”。

汉江全长1532公里,就长度而言为长江第一大支流,其发源地在陕西省西南部秦岭与米仓山之间的宁强县(隶属陕西省汉中市,旧称宁羌)冢山,而后向东南穿越秦巴山地的陕南汉中、安康等市,进入鄂西后北过十堰流入丹江口水库,出水库后继续向东南流,过襄阳、荆门等市,在武汉市汇入长江。 汉江也是韩国北部一条河流的名字。

基本介绍

    中文名 :汉江流域 面积 :15.9万平方公里 涉及省份 :鄂、陕、豫、川、渝、甘6省市 气候 :亚热带季风区
流域范围,主要支流,自然资源,交通信息,存在问题,汉江与楚文化,

流域范围

汉江流域面积15.9万平方公里,流域涉及鄂、陕、豫、川、渝、甘6省市的20个地(市)区、78个县(市)。流域北部以秦岭、外方山及伏牛山与黄河分界;东北以伏牛山及桐柏山与淮河流域为界;西南以大巴山及荆山与嘉陵江、沮漳河为界;东南为江汉平原,无明显的天然分水界限。流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质构造大致以淅川——丹江口——南漳为界,以西为褶皱隆起中低山区;东以平原丘陵为主。 汉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湿润,年降水量873mm,水量较丰沛;但年内分配不均,5~10月径流量占全年75%左右,年际变化较大,是长江各大支流中变化最大的河流。流域水能资源丰富,水能理论蕴藏量1093万kw,可开发容量614万kw。

主要支流

汉江主要支流有:褒河、丹江、唐河、白河、堵河等。汉江河道曲折,自古有“曲莫如汉”之说。干流丹江口以上为上游,长约925km,两岸高山耸立,峡谷多,水流急,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丹江口至钟祥为中游,长约270km,流经低山丘岗,接纳南河和唐白河后,水量和含沙量大增,多沙洲、石滩,河道不稳定;钟祥以下为下游,长约382km,迂回在江汉平原,河床坡降小,水流缓慢,曲流发育,河汊纵横,且愈近河口,河道愈窄,呈倒置喇叭形,泄洪能力差,容易溃口成灾。 汉江流域的丹江口水库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而汉江干流也为南水北调备用水源。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较丰富,主要有:铅、锌、铜、锑、镍、铁、汞、金、银、铀、煤、石油、天然气;湖北境内磷矿、石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汉江流域农业发展较早,江汉平原是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之一;汉中盆地也是重要的农业区和全国商品粮基地。粮食生产以稻米、小麦为主;主要经济作物为棉花、油料作物、麻类、烤菸及桐油等。

交通信息

2013年5月,湖北省交通运输厅根据《湖北汉江流域综合开发总体规划》在汉江流域内的交通布局,编制了《湖北省汉江流域综合交通规划》。 规划目标分为两个阶段,在2011-2015年,主要是完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阶段,提出了“1641”的布局:完善一条低碳运输通道;形成六条快速运输通道;打造四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一个交通支持系统。到2015年,汉江水运通道、高速公路、快速铁路、航空等四位一体的沿江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建成,港口辐射和吞吐能力明显提升,仓储、物流配送和航运能力大幅提升,基本实现汉江交通物流体系建设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水利航运带和综合交通枢纽,率先实现“畅通”汉江。 截至2013年5月,汉江流域综合交通网总规模达到94225公里(不含空中航线、城市道路),综合交通网密度为150公里/百平方公里,综合交通运输网路初具雏形。在航运方面,汉江流域内河航道里程达到2595公里,其中汉江干流航道867公里。在公路方面,汉江流域内已建成的京港澳、随岳等“三纵三横”高速公路骨架网路,通达域内除神农架林区以外的所有城市,公路等级和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 在铁路方面,汉江流域内铁路总里程达1170公里,路网密度为1.86公里/百平方公里。在航空方面,汉江流域现有襄阳刘集机场,是湖北省“一主三辅”四大机场之一,襄阳机场正按照4D标准进行改造,神农架、武当山机场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存在问题

汉江流域荆门段处于汉江中下游,上游地区生产污水顺水而下,直接影响流域内人畜饮水安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后,对汉江流域荆门段水质生产如下不利的影响:随着汉江水流量的减少,流速的降低,其水体自净能力降低;工程形成的库区与干流交流能力变小,上游污水,直排库区,加之沿江农田渍水排放,造成库区水质的严重污染,直接影响库区生活用水安全;引江济汉工程将长湖一分为二,导致长湖南北部水域不能有效互通,降低自净能力。同时,由于汉江上游段和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工业和生活污染物大量增加,加剧流域内城区的饮用水源的污染问题。 沙洋县和钟祥市是汉江流域荆门段的主要区域,水运作用日益下降。主要原因包括:公路铁路运输的发展,分流了大量港口货物;资金投入有限,港区内码头设施简陋,机械化程度低,水运能力日益萎缩;通行能力低,不能适应船舶货运发展的需要。此外,兴隆水利枢纽建成蓄水后,水位上涨,不能满足船舶最小作业空间的要求,航运设施急需改进。 汉江由于长期江水下泄,河泓偏移,迎流顶冲,造成崩岸险情频繁发生,给沿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沿江老城区建设一直处于停顿状态,设施陈旧,环境日益恶化,房屋年久失修,行洪通道不畅,已经对城市发展和城市居民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汉江与楚文化

楚人以汉江上游丹阳(今南阳淅川县)为起点,取威定霸于春秋战国,开疆拓土,先后统一了50多个小国,全盛时领域北至黄河、东至海滨、西至云南、南至湖南。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建功立业,而且确立了其文化的历史地位,为同时代的中原许多区域文化所不及,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独具奇秀,无与伦比。 汉江下游江陵一带有20代楚王建都。楚纪南故城,为当时南方第一大都会,被誉为“南国之壁”,千丈之城、万家之邑,楚国在此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人口500万众,一座城就占东周列国总人口1/6。城周宫殿等建筑145座,古陵墓2800多座。当时在汉江流域及周边,有了最先进的采矿冶炼技术。湖北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向世界昭示了楚人采矿冶炼技术上的惊人成就。“失腊法”等铸造工艺至今在高科技领域还有套用价值。 在春秋战国时期,楚人最早掌握冶铁技术和使用铁器,迄今可考的世界第一炉生铁锻炼是楚人,而且当时楚人的金币、银币——郢爰陈爰迄今出土最多,黄金最早被引入流通领域执行了货币职能。楚境出土保存完好的绣、锦、罗、纱、绢、绦等图案千姿百态,色彩如新,品种数量最多,漆器数量之大,工艺之精亦超越各国。 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楚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且产生了商品交易场所,称为“市”。春秋时期,楚国就有专门管理市场的官职,称为“市令”。当时三个商业和经济中心——鄂城、鄢城、纪郢,地处汉江之溪,辐射全国各地。 楚人还有独具风格的精神文化。楚辞文学是楚文化的最高结晶,最正宗产品,是中国第一流文化的第一等创作。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就在他作品中,创造了一种由神话传说、巫术礼仪、原始歌舞三位一体而组成的缤纷文学世界,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席之位。楚国的天文历法也十分完备,有我国二十八星宿、星座全部名称的最早记载。 楚国更是音乐舞蹈之邦、绘画艺术之国。宫廷雅乐《阳春白雪》最早普及到市民中,著名琴师、乐音家瓠巴、伯牙、钟子期、钟仪等大都出在楚国。绘画艺术中,楚墓出土的两幅帛画堪称稀世绘画珍品。漆画“金秋郊游图”,组画中26个人物的尊卑等级从服饰举止情态上栩栩如生,是旷古罕有的彩画。楚人的哲学以道家为主流。楚人先祖鬻熊是楚哲学的开山人物,著有《鬻子》。其后,道家学派的形成是以老子其人和《老子》其书的出现为标志。 总之,中国古代文化就是以夏民族为核心所创造的中原文化,和以楚民族为核心所创造的汉江、长江流域的文化汇合而成的。楚文化的浪漫奇丽色彩与中原文化朴实的理性之光,交融汇合成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化。汉江、长江流域的荆楚文化极大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宝库,在缔造和发展统一中华民族文化的过程中起了不可估量的伟大作用,为人类的进步贡献了力量。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相似回答